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自行车的情愫

2012-05-15 15:21 作者:林江文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年幼的时候,我几乎看不到一辆小汽车,那是奢侈品;我也几乎看不到一辆摩托车,那也是罕见的交通工具。我比较常见的是自行车,看到大人们骑着自行车走过的身影,在感觉中,他们既轻快又潇洒,既高雅又迷人。

结婚的时候,人们称为“三大件”的陪嫁品,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那是当时的流行因素,那是令人们羡慕的结婚陪伴物。所以,我对自行车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憧憬,充满了向往。我拥有一辆自行车,便成了我儿时的一个想。

读小学的时候,每到外公家,我就把外公的心之物——自行车,牵出来自己学着骑。由于我身子不够高,所以只能穿过自行车的“三脚”架中央,去踏踏板,慢慢地踏着前行。慢慢地,我也就掌握了骑车技巧,学会了稳定,学会了骑自行车。那时,我感觉自豪,觉得自己够聪明,学东西够快。由此,也得到了大人们的夸奖。但是,如果与现在的孩子们相比,他们很小就有了“小童车”,五六岁就学会了骑自行车。与他们相比,我成了“掉队”的孩子,“落伍”了好几年,跟不上孩子们的“节奏”了。

读初一年前的那个暑假,亲爱的母亲从十几公里远的县城,推回给我买的自行车。她绕过十几个弯,爬上不知多少个山坡,流了不知多少的汗,不懂骑自行车的母亲硬是把车带到了家。我心里不由一阵高兴,心里像乐开了花。当时,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母亲的不易,没有感觉到母爱的无疆。现在想起来,母亲真的很辛苦。她一直爱着我,甚至有点宠着我。她让我在爱的呵护中长大,让我在受照顾的氛围中成长。在这里,我得感谢母亲,感谢她对我的用心,感谢她对我的慈爱。

我与堂弟年纪相仿。好几次,我们边骑边走,一边讲话一边熟悉路面,到了永仙夹中学的大操场学习骑车技术。那时,堂弟用言语挤兑我,说我舍不得把车给他骑。我心有不甘地让他骑车驰骋在宽阔的地面上。但他让我一边观看一边担心。结果,有一次他还是摔了一跤,让我十分心疼我的自行车,便埋怨了他几句。他倒是一副十分对不起的样子。让我不好意思破口大骂,让我的气烟消云散,不再责怪他。

上中学了,当时学校有两百多个学生,而自行车只有十几辆。我骑着自行车上下课,成了十几个幸运儿中的一个。其余大部分学生走路上下课。当然,是母亲让我有了优越感。当然,也包括父亲对我的疼爱。一百六十几元的自行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是比较昂贵的。当时初一年上学报名费才二十元。一个教师的月工资也才几十元。这倒是让我出尽了风头,洒脱了一阵子,得意了一阵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记得有一次,年仅十三岁的我载着母亲去天柱山拜神还愿。天柱山离家有十几公里远,海拔一千多米。路又不好,弯又多。母亲一半担心,一半信任,让我载着她去烧香礼佛,又让我载着她一路下坡,一路坎坎坷坷地回到了家。因为此事,母亲对我赞不绝口,说年纪小的我居然载着一个大人一路行走,一路辛苦,一路平安地把她送到家。现在想起来,我还为我的“自信”担心,暗自捏了一把汗。想当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终于冒险地为母亲做了一件事,也冒险地风光了一次。

后来,我考上了永春一中。自行车便甚少使用,它在家里搁置了一段时光。到大学时,我才又与自行车一起相聚,一起奔走在泉州的大路上。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已经购买了小汽车。摩托车更是常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倒成了大人们的稀罕之物,但她既便宜又环保,只是似乎专为上学的中学生而设。

女儿六七岁的时候,家里又添置了一辆自行车。有时,我们踏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观赏着来往的路人,欣赏着一路的风光,悠哉悠哉地享受着自行车不快不慢的节奏,行走在平坦又宽阔的公路上。

自行车,跟随着我跋涉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我走在记忆的长线中,常常,我看到自行车,就怀念起去世的母亲。自行车成了我脑海中的一种重要的工具,成了我心中的一道风景线,跟我结下了一段难忘的情愫。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35649/

与自行车的情愫的评论 (共 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