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来风景异”:白云古城

——秋行秦晋,陕北佳县,,旅记1则
上午9时许,米脂汽车站乘坐小巴,去往佳县,车费30,车里只有一半人,安全带的扣子都坏了很久,看来平时也没人用。
路途一小时余,出县不久转入大山,山深沟壑,经常险路崖壁,愈接近佳县,觉得海拔上升,山势愈高,经一镇,久停等客,下车买一个新烤小饼,早餐。
又行,进入佳县,完全山城,依靠山腰筑城,整个县城分几层,似乎都在山腰以上,云雾等平。
来途见山民买车,没停车场(都住在窑洞的多,或山坡),车子就停在公路边的悬崖边,距离几十丈深渊的悬崖也就一两米,权当停车场,才知道今山区、乡里也不是好停车的。
米脂到佳县,途中经过村落,多有纪念当年中央红军驻地的标牌,弘扬老区文化,吸引旅游,看此一带深山真是游击战的好地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佳县,因有佳芦河,故名,(旧时叫“葭县”,也很优美)此地海拔1300,较高,陕北的地貌西北高,东南低,这里已经接近东北角。
途中山里有小块梯田之类,看见玉米、杂豆等种植,枣树沿路很多,都已经呈现青红,有种植的,也有野生的。
佳县,是《东方红》作者农民李有源故乡,黄河流淌于深深谷底,汽车从山腰驶进县里,公路上横幅“欢迎来到《东方红》诞生的地方”(大意)。
说这里经济在陕北排名靠后,但风景幽美,文史丰富,有宋代修筑古城、古墙,加上白云寺、香炉寺等古迹,所以佳县在陕北,历朝历代都有名,很多信佛的都来拜访,还有这里每年的庙会非常热闹。。
(我个人不大赞成把各个不同地域的经济,放在一起乱比,各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耄耋老人与儿童有可比性吗?比喻,甘肃的一个城市,在1000年前与苏州不能比,再过1000年也不能比,光地理、气候就不是一回事。这种比较法是思维混淆)
一辆摩托来接站,态度很好,跟随他拉倒一家宾馆,远一些,近乎山顶,但看山景一流的,120元标间,未讲价,若在著名风景区这么好的房间几百块不止。县里似乎无出租车或极少,很难看见,这样山路崎岖很适合摩托来拉客。
到白云山,往返租用摩托60元,大约有七八公里样子,此山多寺,古时既有,明清香火最旺,此山寺庙最早建于宋代,后历朝均有修缮,增加,寺庙更多,好像有几十个小的,此一带丘陵的样子,山并不高,应了有仙则灵的古语,是陕北最著名的进香之处。举目望去,四面均茫茫群山样子,天气阴。
白云山,应山上四季多白云而名,白云寺,据说修造时候白云缭绕,故此得名。登真武殿,道观。此山多有佛寺、也有道观。古时候陕北人认为此白云山的寺庙烧香非常灵验。
在解放战争中,红军转战陕北,毛主席曾于1947年来过佳县此地,一日曾来赶庙会,在白云寺抽得“日出扶桑”的上上签。
今来烧香的人还不少,庙内外有兜售香火的。有人说此山要承包个人(?)想敬几炷香,但到处兜售香火的,跟着游人,已经没了兴趣,再说吧。
见有自驾游来的游客。
雾气很大,午后略微放晴,沿着山路崎岖狭窄进城,要十分小心,几乎“无路可走”,汽车又多又快,本地的车根本不在乎山路。望见山崖下的黄河,远眺县城里的古塔,苍灰色,说是宋塔。
吃羊杂汤,烤饼,拍旧崖和旧窑洞,残存古街的铺路石,说这种石板路多得很以前,修路都拆了。
见一退休老者,本土人,喜欢摄影,接受京城来的摄影家建议,把本地的旧街、民俗、旧建筑等,都拍摄一遍存做资料,电脑翻看一些他的珍贵资料。学习。
今想起晚岁的白居易的诗句“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一句阿弥陀。达又做什么,不达又如何?”……
-
佳县,属于陕北榆林地区,榆林地区地域广大,宋代诗人范仲淹曾在此一带为官,官为陕西招讨经略副使,是主管军事、行政的,很有政绩、戍边绩, “塞下秋来风景异”,是他写于今延安、榆林一带的有名诗句。
塞下,古时是指长城以内;塞上,指长城以外,当时北部的边塞是今榆林的长城一线。
-
晚,19时至21时半,宾馆外门口鼓乐震天,在寂静深谷回荡声音奇响,几不能休息,是“广场舞”。今世界奇怪,有人要休息,有人要喧闹。事物的矛盾性。今,大家住的太拥挤狭窄啦。又把无尽的空旷乡土扔着没人住。理解了佛家产生原因,“忍”的原理。默念一会佛家祈祷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