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脚板底下出文章

2017-05-09 21:23 作者:闫振田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脚板底下出文章

 

 

新华社记者南振中在《与年轻记者谈成才》一书中,在谈到他的成长经历时,将他的成才道路总结为“三勤”:勤动腿,深入基层采访;勤动手,不论是采访和开会,都是手不停记;脑动勤,善于学习和思考。

南振中总结的这三条经验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和帮助。特别是腿勤,让我深有体会。80年代初,我刚到报社时,交通还不方便,在城内采访全靠步行或骑自行车。只有腿勤,常跑,才能找到新闻线索,抓住“活鱼”。有一天,某家具厂失火,附近居民和工商所长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在消防官兵赶来之前,将大火扑灭。厂长为答谢救火者,邀请记者采访。我应邀赶到该厂。刚到厂门口,一只大狼狗猛扑过来,我慌忙抢起自行车自卫,由于自行车的抵挡,狼狗没有咬着我。门卫不去制止狼狗,反而喝道:“干啥的?”我惊魂未定,怒声问:“你的狗这么凶,你不看好狗,你是干啥的?”这时厂长闻声赶来,得知我是应邀采访的,再三道歉。离厂时,我思之再三,终于找到了原因,除了我的衣着不时髦外,我的“飞鸽”自行车实在太旧了,门卫“以车取人”,故受冷落。但这车自行车对于我来说,实在是“有功之臣”。它陪伴我进工厂,下农村,每年写出一二百篇新闻。1998年,当这辆自行车“退役”时,我满怀深情地写了一篇散文《“飞鸽”伴我20年》。

退休后,我打算给《安徽老年报》写一百名老有所为的老人和一百名长寿老人。这些老人遍布城乡各地,要想找到他们,除了搭乘公共汽车和长途班车外,还要步行到他们所在的村庄,这只有靠两条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08年天,我听说颍上县鲁口乡临淮村有一位87岁的老人王传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决定去采访他。从阜阳到县城,从县城到鲁口乡都有汽车可乘,但是从鲁口乡政府到临淮村,就无车可乘了。这时已是中午,我在街上烧饼炉前买了两个烧饼啃起来。卖烧饼的年轻人问我:“你是走亲戚吗?”我告诉他,我是到临淮村采访王传先的。他看我满头白发,就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了,怎么还下乡采访。临淮村离这不近哩,有好几里路,得靠地走。”我说:“既然来了,走就走吧。”于是我就朝临淮村走去。我走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走了七八里,好不容易找到了王传先的家。

王传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向我详细地介绍了他自幼学习花鼓灯的经过,介绍了花鼓灯的特点,他还作了现场表演,这位年近9旬的老人,对花鼓灯还是那样执着,那样娴熟,一招一式,还是那样优美,让人叹为观止。我感到这趟来,虽然累一点,但不虚此行。采访回来的当天晚上,我就写了一篇通讯《颍上花鼓灯传人王传先》,发表在2008年5月15日的《安徽老年报》上。(安徽省阜阳市阜阳日报社闫振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4767/

脚板底下出文章的评论 (共 10 条)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雪中傲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