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乡的打谷场

2017-05-05 16:54 作者:白开水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离开故乡多年了,我依然常常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哟,总让我产生莫以名状的亲切感!每逢麦收或是秋收时节,我更是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故乡的打谷场,回想起那些曾经在打谷场上度过的单纯而又快乐童年时光。

故乡的打谷场位于村东,是一片紧靠村庄的开阔地。打谷场南北长约二百米,东西宽约五十米。东边紧挨着一条水渠,西边和北边挨着几间老房子,南边的尽头是一处东西走向的陡坡。

打谷场由来已久,大约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在七十年代末期,我依稀还记得老乡们在打谷场上用小型脱粒机脱麦粒时的情景。你看,在烈日下,金灿灿的麦粒从脱粒机的出口处抛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那仿佛是一道炫目的彩虹。风不时地吹过,把麦糠吹得纷纷扬扬落了一地,打谷场的平地上便像是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此时,那些经年而成的黝黑面庞也乐开了花。那些笑容憨厚、质朴而又单纯,至今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接下来,老乡们用木锨堆麦子,用扫帚扫麦糠,忙得不亦乐乎。若是麦粒和麦糠混在了一起,老乡们便趁着有风的时候,顺着风向用木锨铲起混杂着麦糠的麦粒抛向空中,麦糠便如天女散花般从空中飘落,麦粒、麦糠就这样被分开了。木锨摩擦地面以及麦粒被抛出时发出的声响就这样有节奏地向周围传播着,如同美妙的音乐一样吸引着我们这些在旁边痴迷观看的孩子们。

在打谷场上,大人们各自在忙着手头的活儿。我们这些孩子们也在找寻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虽然,那时的生活还不富裕,甚至于有些窘迫。在偌大的打谷场上,我们追逐着、嬉戏着、打闹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笑声,洋溢在打谷场的每一处角落。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打谷场上追逐着、滚动着空铁桶玩耍。铁桶很大,平时是盛氨水用的。我一不留神从滚动着的大铁桶上面摔倒了在地上,被摔得鼻子里面鲜血直流。一位婶子停下手里的活儿,急急地赶上前来询问,又端来一盆清水帮着我清洗。她还不停地用手捧起清水敷在我的额头部位,轻轻地拍打着。那一刻,我静静地立在那儿,忘记了玩耍,忘记了疲惫,忘记了疼痛。渐渐地,也就不再流血了。婶子的目光是那样的慈祥关切,婶子的叮咛是那样的温和悦耳,至今想起来感到心里还是暖暖的。后来,婶子不幸得了半身不遂。大约两年前,婶子去世了。至今,我常常想起她,想起她曾经给予的那份细心呵护和真情关••••••

秋收时节,打谷场里面,高粱、大豆、谷子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晚上,大人们常常在打谷场西边的灯光下面坐在一起闲聊。一群群的飞蛾在灯光里飞舞着,一刻也不停歇,在表达着它们内心深处对于光明的那份笃定追求。我和小伙伴们就在打谷场的一座座小山之间玩起捉迷藏的游戏。玩累了以后,我们就坐在大人们的旁边,听他们说一些听起来似懂非懂的话题。直到深时分,大家才慢慢散去,各自回家。有时候,若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犯困睡着了,大人们就背着我们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迷迷糊糊中还隐约听见大人们在哼唱着儿歌:“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而今,故乡的打谷场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片树林和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闲暇之余,我时常回故乡看看,亦欣喜于故乡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曾经的流年往事,那些打谷场上的忙碌景象,那些淳淳的懵懂时光,如同一道道别样的风景,驻留在我的心间,不免长久地美丽着我,温暖着我,感动着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3861/

故乡的打谷场的评论 (共 9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崔勇(笔名:清心)
  • 七才文士(净莲居士)
  • 听雨
  • 魏兵
  • 韦少和
  • 《微文美刊》
    《微文美刊》 推荐阅读并说 您好,您的作品非常优秀,强烈推荐!!!另外,我是《微文美刊》编辑,现特向您征稿,如有意向,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微文美刊”(wwmk66),或加编辑微信dxh688(注明散文网)
  • 鲁振中
    鲁振中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问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