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山那水那座城

2017-05-04 10:05 作者:所乙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那山那水那座城

2017-5-4

年龄压缩了空间,因此老人眼里的世界都不大。

回忆压缩了时间,因此一回首百年身。

26年后的五一,决定去探访那座山那座城,那里有我的四年的大学时光。

可能有对过去的固守,生怕打破了当年的记忆,阻碍回忆当年的美好。因此往往希望一切如故,最怕物非人是。。。但是,变化又能给人惊喜。矛盾,是身后长长的影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无论如何,更希望能看到那座矜持的小城,温暖而娇羞。

路途不远,2小时后就来到了这座城,来到了这条老街。

如我所愿,老街新建筑并不多,大多是26年前的老楼。虽然新刷了涂料,但是神态依旧,平静安详,犹如一位花甲老人。

但是让我回忆大打折扣的是,马路中间修了2米多宽的绿化带,其他城市主干道中间的绿化带都拆除,因为私家车爆发式增长,道路都不够宽。可是这里却增加。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是一座山城,两山中间一条江,城市就修建在山水之间的不足3公里的狭长的平地上,很多楼干脆就直接修建在山上。山上植被相对丰茂,山上的草树,距离马路并不远。

城市管理者的知识水平,良心公义,决定了一座城的样貌。

后来我反思,其实,我是因为自私。因为变化,破坏了我的回忆,破坏了我的保守。

下车就急奔那条走了无数次的上山的石阶。 问了路人,找到了略有变化的入口,似乎台阶还是那个台阶,铁栏杆似乎也没有变化,阳光依旧如当年那样透亮。于是拾级而上, 寻找遗落在台阶上的美好回忆。

台阶似乎变短了。没走几步,就到了山顶,台阶两边,依旧是老师们的小菜园,栅栏依旧不整齐,堆放的杂物依旧多,依旧完全没有美感。朴实中透露的是教授们的闲适与洒脱。

紧靠篱笆的是家属楼,26年后,已经很是破旧,墙皮有的已经脱落。有新建的两栋楼,但是完全没有设计感。体育场还是那个体育场,篮球场还是那个篮球场。那里有我曾经在炎热的下午,光着膀子,打篮球的影子。

宿舍楼还在,那里承载了那么多的戏谑与欢乐。

校园里夷平了很多葱茏的山头 填平了很多秀气的山谷。扩大了空间,新建了很多高大的建筑。一块大约6米长,2米高的边缘模糊的大石头,极其不和谐的蹲在距离大楼100米远的地面上,傻乎乎的迎着太阳。那上面刻着毫无活力的校名。原来的校门不复存在

但是,并没有感觉它的长大,可能是因为我老了。也可能是设计者的小气,没有把握大学应有的大气,包容之美的气质。

好在26年前的老楼并没有拆除,还可以让我在每一个转角处 当年的身影。

于是,满是失望的来到我们当年的教学楼前的花园,原来那里天花团锦簇,暗香浮动。可是现在,花园变成了呆板的草坪,中心多出了一堆僵硬的假山,喷泉的管子肆无忌惮地裸露在外面。

花园一角却让人惊喜,当年很小的樱花,,已经六七米高,花开满树,树枝旁逸斜出,有蓝天映衬,看来这算是最好的安慰。

我不能有太多的挑剔,因为,这里的时间似乎有些缓慢。

虽然我希望这里能不断地长大,能让我自豪。能让我体会我最好的美学教授,给我讲的深刻与艺术的美。体现出知识在这里的蕴藉与滋养。

于是下山,去看看那个江边的公园,也是一座山

市里的建筑倒是有些变化,新了,大了。新华桥还是那么宽,当年拿着牌子,靠着栏杆找家教。

拐弯进入山门。这里的时间似乎也有些慢,登山的路两边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临着江边的山顶修了栈道。站在山顶,江水缓缓流过,江桥依旧平静,山脚下的市区上空,有些氤氲含糊。

记忆于是也有些模糊。那山那水那城,在记忆里含混不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3456/

那山那水那座城的评论 (共 9 条)

  • 淡了红颜
  • 崔勇(笔名:清心)
  • 鲁振中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红尘使者
  • 《微文美刊》
    《微文美刊》 推荐阅读并说 您好,您的作品非常优秀,强烈推荐!!我是《微文美刊》编辑,现特向您征稿,如有意向,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微文美刊”(wwmk66),或加编辑微信dxh688(注明散文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