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回家(品味生活之十)
步 行 回 家
一九七九年,省级重点中学九江一中高中部恢复对农村招生。当年招生范围限于郊区各乡。我们周岭乡九名初中毕业生有幸进入九江一中读高中。
刚刚走出“文革”的农村依然很贫穷。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连一角钱一份的菜都舍不得吃,多是在学校食堂里打半斤米饭,端回寝室,就着从家里带来的咸菜或腌罗扑下饭。实在吃腻了,才肯花五分钱买一份素菜。
我们几乎每周都要回家拿粮拿菜。周岭乡离九江市区十七公里,坐公共汽车要四角钱。为了省钱,我们经常步行回家。
当时还没有实行“双休日”。星期六下午只有两节课。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动身回家了。
十七公里,步行大约需要四个小时。晚上八点钟左右,我们到达乡政府门口,约好明天返校的时间,各自回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果是春秋季节,晚上八点钟,天已黑了一阵子。不过,这正是乡亲们吃晚饭的时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隐约可以闻到清淡但很诱人的饭菜香。路过的村子里的昏黄的煤油灯光,让你觉得亲切而温暖。当我看见村口大樟树模糊的身影时,疾行几小时的疲惫,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如果是夏季,晚上八点钟,天还没黑。你还可以看见田埂上缓缓归栏的耕牛,你还可以听见村子里悠长的呼儿唤女的声音,你还可以感觉到烈日暴晒后的土地的余热。
如果是冬天,晚上八点钟,天已断黑好久了。乡野异常寂静。这时候,突然响起的狗吠声和呜呜刮过的北风声,总让我们惶惶不安。我们当中有个姓余的同学,家很偏僻。我们到家了,他还得再走半小时。因为害怕,他总是先到路过的姓马的同学家里,再由马同学的父亲送他回到鄱阳湖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