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岸诗花醉人艳,丝丝乡意扣心弦。
——湫水才女刘晓利《湫水岸花》诗文评述
诗文/山西冯恩启
题记《七绝》诗一首: 湫岸诗花醉人艳,丝丝乡意扣心弦。大河激浪波涛涌,浩浩长风送我翔。一一山西神龙
刘晓利,一个诗坛和文坛不知名的女子;一个身处吕梁大山深处而无人知晓的女子。她用自己的全部热情来默默的写诗作文,诗稿写了一页又一页,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她看惯了家乡的山山水水,看惯了父老乡亲的进进出出,看惯了老窑洞升起的炊烟,门石板上呆痴的老人。对她来说,家乡真是太熟悉了,熟悉的胜过对自己的了解。她常常一个人,走在青石铺着的街巷,静静的走在属于自己的光阴深处。她孤独吗?孤独。四周是连绵的山岭,脚边是静寂的沟壑。身边没有会写诗的人,也没有人能看懂她写的诗文。她就像一条大山峡谷里流淌的溪流,头顶的天很窄,温暖身心的阳光很少。但她决不会沉沦,也从不认命。她在孤独中,不断地走着属于自己的路,一条热爱文学创作的路。
她说:“生活是现实的,而梦想是遥远的。”是啊,人不管做什么事,首先得过生活这道关!“生活在现实里,我们总要打理我们的日子。”只有把我们平常的日子打理好了,我们才能有新的理想和追求。“梦想就犹如远方的一盏灯,隐隐约约的给我们以指引。”生活就像一座座大山,充满艰险与挑战,让人敬畏;诗文就像山上的浮云,华美而壮丽,使人神往。刘晓利是个现实的女孩,因为她懂得生活;她为了生活,多次出山去城市打工,很小就知道,生活远不是书本上写的那么简单。也没有诗文描写的那么浪漫。刘晓利是个理想的女孩,因为她最不想像山里别的女孩子们那样,只知道,劳动,吃饭,穿衣,到时嫁个会劳动致富的好老公。她有绮丽的文学梦,她愿在在茶余饭后,劳动之余,去做生命里最美的文学梦。
刘晓利,一个年轻的女孩,土生土长的乡土诗人。用用她的心,用她的情,用她清新优美的诗文,为我们描绘了这大山里人们宁静的生活,书写出了一篇篇歌颂家乡的美丽诗篇。 “有一种声音不停的在我的梦中起伏,多彩的季节里,它摇曳着绿色的梦幻;风轻云淡的日子,花儿温暖的盛开,稻谷沐浴着朝阳的甘露,小河边蛙鸣声声,播种人锄着勤劳的岁月,挥汗如雨的时刻,玉米棒笑红了脸,知了,知了;知了,知了,当这高一声低一声叫喊声漫天遍野的响起的时候,我知道我所喜爱的这个季节就要远去…… ”这里就是他深爱的村庄,这里就是生她养她的美丽家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山环着山,山依着山,一座连着一座向远方蜿蜒而去 ”的大山里。一切都是纯净的。纯净的山,纯净的水,纯净的天空,纯净的流云。一切又都是古老的。古老的土窑洞,古老的小河流,古老的山石坡,还有那坐在炕上会讲古老故事的、古老的外公外婆,古老的爷爷奶奶,牛棚里吃草的老耕牛,柴草房里生锈的铁铧犁,尘土覆盖的石头磨,院里的老枣树,纸糊的花窗门。。。。。。
透过晓利的诗文,是我看到了一种住在城市里的人很少能看不见的情景: 在这大山里,风轻云淡的日子有的是,劳动之余,沏上一杯茶,静静地坐在院里,听着蛙声,闻着稻香,任时光随意的流,任日子随意的过。当“夜晚来临,又是另外的一个世界,炎热退却,黑色的天幕上繁星点点,乡间小道寂静,疲惫的村庄进入休息状态,小河边在开着一场场的演唱会,热闹非凡,风伴奏青蛙的和弦美妙,鸟儿的笛音清脆,知了的歌声甜美,知了,知了;知了,知了,高一声,低一声,直抵人的心灵,知了,知了;知了,知了,高一声,低一声的唱着无眠人的夜晚,这样的时刻漫步,犹如进入了一幅优美的画图中,极富诗情画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山村的夜,永远是爱清静的人所向往的天上人间。也是刘晓利笔下,最动人的篇章。
在刘晓利的诗文里,我们看到的都是大山深处的风情,读到的都是大山深处的风貌。 原始而古朴的黄土高原,在她的笔下熠熠生辉。她用优美清新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着一幅幅黄河之边,吕梁大山里普通人们的生活风光画面。“爬满野花的黄土墙,摇着尾巴的黑毛狗”山石垒砌的农家院,农人们依然踏着散淡的时光,悠闲地过着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谁也不惊扰谁,谁也不埋怨谁。千万年的岁月,千万个春秋,看到的除了山,还是山,一山靠着一山;摸到的“除了黄土还是黄土,一片接着一片。”。习惯了住窑洞的日子,过惯了满身泥土的生活,懂得了鸡鸭牛羊的语言。岁月沧桑,苍老了容颜。老农脸上的褶皱,纵横交错,多过了这山里的沟壑。“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挖食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的耕耘在黄土地上,把春天的希望,放飞在秋天;把秋天的期待又寄托在来年。无所欲求,也无所畏惧。
刘晓利,是吕梁的女儿,刘晓利是黄河的女儿。她青春年少,喜爱诗文。澄澈的眼眸里,闪烁着追求美好人生的光芒。她有着一般女孩的温柔,善良与朴素。又有着普通女孩没有的那种追求诗文创作的文学美梦。她刚强、自信、乐观。聚日月精华,喝山泉甘霖。独自行走在山野之间。觅古迹,不惧风云变幻;览胜景, 不怕山高路险;探幽境,不辞危难凶险。她就像一只报晓的金鸡,每天用她的诗文歌唱,来唤醒这沉睡的大山,来唤醒她的父母,她的乡亲,她的村庄。她每天很早就起床了,双手高举,托着清晨的阳光,不断的为苦难的乡亲们送去了光明与温暖。她用诗的语言,在为父母兄弟,姐妹乡亲放声歌唱,日日如此,从不知疲倦。“在这里,永远在这里,我的父老乡亲,不管时光怎样流转 ,我永远是你们的孩子,永远要用我最美的诗文来为你们歌唱!”
刘晓利,出生在晋西黄土高原上湫水之岸的车赶乡车赶村里。村庄的东南面,有一条小河,叫车赶河。车赶河与湍水头的小河汇合后,在不远处的三交镇沟门村流入湫水河。据说:车赶乡车赶村名字的来由。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西晋时期,车赶沟一带是一片极佳的天然林场,是左国城之王刘渊的练兵场地,沟里的林木笔直高大多用来做战车的车杆。后来,车杆二字就被命名为这条沟的名字,车赶村由此而来。千年前的练兵场地,早已不见了踪影,留下来的依然是那一片片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茂盛树林,优质核桃,甜美大枣之地,还有那装饰一新,错落有致的排排窑洞,新型山乡与村庄。
刘晓利,女, 1988年3月生,山西临县车赶乡车赶村人,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作家》 《大文豪》(香港文学大期刊) 《昌平文艺》 《燕京》诗刊 《天涯》诗刊 《先锋》 诗刊 《关雎爱情诗刊》 《当代校园文艺》 《新诗刊》 《吕梁文学》 《吕梁风》《吕梁日报》 《石州文艺》 《北武当文艺》 《今日方山》 《临县之窗》等报刊,组诗《三月》入选《吕梁作家文丛》系列丛书诗歌卷。刘晓利,现建有自己的文学《湫岸诗花》平台。我们期待刘晓利有更多,更优秀的描写家乡的诗文见世。
【2016一7一4】
特注:
《湫岸诗花》 为刘晓利公众微信平台名。湫水河 湫水河 古称临水,亦名龙泉水、秋水。《水经注》谓之"陵水"。发源于山西兴县白龙山下湫水寺,流经临县湫河川至碛口镇汇入黄河。河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湫水河为黄河一级支流。
附刘晓利诗:
散文诗(在这里)
在这里
山环着山
一座连着一座向远方蜿蜒而去;
除了土还是土,
一片靠着一片
耸立了岁月的沧桑
哪一年,
有人开始扛起锄头将土地来开垦;
春雷阵阵
早起的春风呢喃着老黄牛的心事;
哪一年
荒芜土地上开始长出供养生命的粮食
土地是农民一辈子的活法
面朝黄土背朝天
土里挖食—年又—年;
哪—年
秋风漫山遍野的吹.
羞红了高梁的脸.
金黄了稻子的穗、
丰收了这一季的喜悦;
哪—年
义气风发的少年扛起上地的工具
春播秋收!
时光流转
岁月在土地上刻画了沧桑
也苍老了您的容颜
却让你更加的热爱这片土地
在这里
依然在这里
我的老父亲
多少年过去了
你仍旧将日子开垦!
诗三首
刘晓利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如此嚣张
朝阳依然会升起
只要青春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再多的坎坷磨难
都挡不住前进的步伐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春雷定会滚滚而来
……
距离
最远的距离
是比遥远更遥远的
距离
高山与大海
是一个数字的远近
月亮与星辰
是几万光年的光景
而我和你
却隔着
无限的距离
两个世界的风景
注定构成了
两和要平行的轨迹
昨天 今天 明天
昨天属于星辰
只能璀璨在漆黑的夜幕中
星星点点
照亮我们的往事
今天属于窗外的暖阳
明亮着我们的日子
伸开双臂
能感到时光的脚
一寸寸行走
明天属于神秘的太空
躲藏在
无法猜测的未知里
沉浸在星光的美好中
幻想在太空的神秘里
一不小心
暖阳正轻悄悄的离我们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