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问禅
【作者:牛老伍,非本人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修改】
我不知道:何为佛,也不知道为何佛?
我不知道:什么是文章,同样冷冰冰的文字,怎么别人嬉笑怒骂就皆成文章?
诸多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与其苦苦思索,不如上下求索。
/
第一站,问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大凡有点名气的寺庙大多被被圈了地,收起门票来了,无一例外。我想,这叫那些口宣佛号的“贫僧”情何以堪?似这般围得铁桶似的,也不知道他们将如何游方,如何去印证了。
做为居士,随便找个庙宇礼佛,这庙宇的大小和名气,倒也无关紧要。一心向佛,自然是而然就佛渡有缘人了,我这样想。
在城市以北,穿过成片的荷花,就到了古刹脚下。古刹也有些年头了,斑驳的牌匾上,我大致知道叫铁某寺。大门是关着的,似乎香火也不是很旺盛。我依佛家规矩进入小门,首先到客堂,向菩萨三拜,然后向知客师傅说明想挂单的意思。接待我的是个小和尚,法号无尘。
寺庙不大,挂单也很简单。登记下情况就可以了。无尘告诉我,现在城市很多施主都喜欢来庙里小住一阵子,主持原则是来者不拒,施主照例会捐些香火钱。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寺庙到也有了些香火缭绕的味道。而像我这样来问禅求解的居士,来的到并不多。
无尘很善谈,他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并且告诉我主持一般不见客的,接着领我参观了庙里的各处地方。
/
也是第一站,问墨。
小学也写日记的,什么是诗词曲赋找个老师随便问问不就行了?这想法到也及其简单,但于我就不行,一是人家会说你,老了黄瓜嫩了籽,现在还想去做文章,要不就被讥笑说:中学那会学到屁眼去了?无论哪条,我老脸都挂不住的。
于是,慕名而来,在中国散文网注册了账号,昵称牛老五。
牛老五是及其羡慕文人雅士的,虽然心无点墨,却常常故作儒雅的样子,倒也蒙蔽了一些凡夫俗子,今天敢真佛面前烧香,就是想镀点金,说不定今后谈吐就不那么粗俗了。
入得网来,先了解观言察色:文网最醒目的位置: 左上是四位人物,我想,应该是文网最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了,或者可以理解为现时段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吧?不想深究,反正我孤单一人,这里真真的是“天下谁人认识君”了。
网站上面大概分了四大块,散文、诗歌、杂文、小说的那些可圈可点的文章就罗列在醒目位置。中间一排有点像去了派出所似地,把照片和名字写上,不同的是,前者是公务员,后者是优秀写手的光荣榜。我想那个榜上有名的,肯定是特别厉害的杀手!(呵,呵,老眼昏花,总是打错字,这里不是游戏网,应该是写手了。)
版面其他地方,仿佛是刚发表,或者是推荐,再推荐之类的功能模块了,看久了,屏幕就模糊了,也无需细看,反正大多是金玉其外,里面是不是真材实料,有待发现。
/
来到寺庙的时间刚好是结斋后自由活动时间。
无尘又介绍我又认识了几位师兄,竟然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居士,他先前就来过这里,和寺庙的和尚很熟,主持还给取了个法号:静安。静安师兄虽然没有出家,但深得禅理,悟性极高,无尘这样告诉我。这使得我有些压力,也有些自惭形秽。
我们居士是不受寺庙约束的,也就是说,在不违反寺规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活动。
入夜,我辗转难寝。
夜,静得有些害怕。窗外月影婆娑,空气里还弥漫着香火的味道。在菩萨金刚面前,妖魔鬼怪是无法遁形的,但我还是有些心虚,那是对至高无上佛的敬畏,对自己数十年的凡胎肉体仍然对尘世懵懂无知而不安。
/
进了中国散文网,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既不知所措,也惶恐不安。里面杀手,不,是写手,差不多都大有来历,他们不是国家政协,哦,又错了,这里该是作协的,就是出了若干本集子的,也有发表了多少文章在报刊杂志的……,我高山仰止,顿时觉得自己卑微,后悔自己不该草率来了,我翻了翻数十年来自己的名片,最大的官衔也就是销售部经理,还是自己封的,没有有关部门颁发的任命书,并且和文网风马牛不相及,我若变成这些巨作大家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便如何是好?
好在注册只是个昵称,红了老脸逃之夭夭,别人知道是谁应该也是不可能的了。
/
击鼓鸣钟,这是3:15分,开静了。
我看了看窗外,月色依稀。反正不曾睡着,索性起来看看和尚们做些什么。隔壁,静安早已经不在,估计他是和和尚们在一起。昨天,无尘告诉我,寺里2点起床,2:15分就开始坐禅了。
我没有打算立地成佛,我想这苦行僧我是做不的的,我就粘点佛气就好了。
/
投石问路。
我信手发了一段短文《看雨》,我很忐忑,会不会被杀手枪毙。这样的折磨时间差不多一个晚上加半天,因为,文章管理栏总是显示“审核”,嗨,严格堪比高考。
哈,哈,通过了,下面评审的圆圈就像一张张笑脸,也有十来个人说“欢迎你”。
得意,很得意,倒不是想说明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只是觉得文网对我是不是“协会会员”不太在意。
于是,我把《相逢四月》又发了出去,这是同学聚会的心得,花了我整整三天,冥思苦想,翻尽唐诗宋词拼凑的,我想我应该找“有识之士”看看,别埋没了“人才”。
嘿,嘿,地下有缝隙没?老脸有点红了,哈,哈,没有关系,我们不过是路人甲,路人乙。
这篇文字有了点反应,有几个笑脸下凡了,开口说了些鼓励的话。
我飘飘然,觉得有了收获,所谓文章,不就是把华丽辞藻堆砌起来吗?我注意到,文网的很多大师们这样做,还不同凡响,文坛高手们乐此不疲,互相叫好,文网一团和气,歌舞升平。
/
10:30结斋后休息。
我看到静安到了主持的方丈院,我很惊讶,主持一般是不待客啊。这使我想到了坊传苏东坡(亦说板桥的)“坐,请坐,请上坐”的对联故事来,我想,千百年来,这势利的陋习不但民间有,而佛门圣地也是免不了的。
无尘刚好路过,我问:他我均施主,为何方丈见他不见我?无尘答:庙门两银杏,为何左边结果,右边不结?
看来无尘道行颇深,我无言以对。我想,我定要把无尘问我的话再去考问方丈。
/
差点被杀手毙了。哦,“杀手”又来了,应该是:又发一文章,差点被评审不通过。
事情是这样的,见面不久的老同学一见如故,留电话加朋友圈,不亦乐乎,数日联络,电话拒接,微信遭屏蔽,心生岔怒。妻曰:“不要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有感而得一文,匆忙发表。
等待,继续等待,终于看见了文字,但这是泥牛入海般,没有丝毫涟漪。
我诧异,这般文人咋就说变就变,先前是商量好了般的一团和气,转眼到我这里就毫无生气?门庭冷落如此,看来还得找找自己的问题。
这些天,我东游西逛,挖掘了不少东西,或许解锁的钥匙就在这里:有位资深的老师就说了:一是你的标题可能没有吸引力,人靠衣装文靠标题,二的你的文字可能有点散,散文虽散,结构还得紧,三是……
我想,这是我来文网的第二次提高。第一次提高是要胆子大,敢和文豪站在一起,第二次收获是注意锻炼基本功,什么标题,什么结构,什么节奏(居然和音乐扯到了一起,若悟道,万物同理)
【待续,每天功课不得超过12点,2016年7月5日 子夜】
【拙文出现的人、事、物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古刹问禅的评论 (共 11 条)
-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诸多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与其苦苦思索,不如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