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把祭祀当乐呵,小心夜半鬼敲门

2016-03-31 16:16 作者:静水临烟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清明节从周代延续至今,大概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扫墓是最重要的节日活动。如今,在越来越重视节日假期时间长短的同时,祭拜故人的心情却越来越淡漠。

清明时节的确是个好时候,花红柳绿纸鸢飞,郁闷了一个天的心情终于有了释放的空间。于是,分散到各地的亲友们早早的电话联系商讨这个清明的聚会内容。如今的清明扫墓与古代的确有着天壤之别,以前是一个家族聚居在一个村落里,祭祀祖先完全不用大费周折,而现在是亲友四散飞到天涯海角都属再正常不过的事儿,所以节假日就成了亲朋好友聚会的大好时机,但是既然以扫墓为名,总得有点祭祀之实才好。

唐代白居易曾写“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是的,墓门内外隔着生死,凄凄永别是亲人之间无法愈合的伤痛。然而,在现代版的祭祀中,肃穆的墓碑前竟成了大伙谈笑风生的场所。有的家族人口众多,到了扫墓这一天,约好时间相继从不同的方向聚集在墓地边,由于很久不曾见面,于是找一个阴凉的宽敞地儿坐成一圈,相互之间的问候、客套、玩笑接踵而至,什么表弟家的孩子又长高了,什么堂姐夫又升迁了,什么房价上涨了……似乎这个天然的露天场所成了一个大型的“聊吧”。当然,背后不远处的那块墓碑还是冰冷的,即使阳光把她照的温热,灵魂仍在深冷处的叹息。

该是扫墓的时间了,有几个人已经开始在墓碑前行祭拜礼,但是刚刚的话题大伙还意犹未尽。于是,就听到有人喊:“**,到你鞠躬了”!由于**还在那个话题里没有走出来,听到有人叫喊自己的名字,立刻跑过来弯腰鞠了两躬,惹的旁边人笑说姿势不标准。还有的孩子在一旁疯跑,大人们叫喊着孩子命令给祖上下脆,于是听话的孩子木讷的脆下,还磕了个头。顽皮的孩子则会学着大人念叨一下,一边念叨一边感觉这是一件可笑的事儿,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滑稽的笑容,如此开心的祭祀绝对不在少数。祭拜很快结束了,开始讨论到哪里吃饭的问题。光正好,还可以研究一下找个好地方游春,这也是个妙主意。于是,七嘴八舌的献言献计开始了,又是一番热闹的谈论。

还是用白居易的诗,“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人归去”。的确,无论你如何伤心,把泪流成河,深幽的九泉之下也无法听得见,只有任清明时节的雨把思念的心淋湿。不过现在的清明时节,完全把这句诗可以理解为:反正你的悲哭九泉之下也听不到,活着人嘛总还得回家,说起来似乎很搞笑和讽刺,的确如此。

清明祭祖是条线,连接着血脉相承的骨肉相连。当然,对故人的思念决不仅仅是这一天,以扫墓的形式也不会完全了却一颗思念的心。但既然已立于墓前,该有的肃穆、尊敬是要有的。有许多人并非绝对鬼神论者,但是他会坚定的相信如果不去扫墓就不会得到先人的保佑,然而纯形式上的扫墓又能代表什么不得而知,或许仅仅是给自己吃了一粒宽心丸而已。再者,一个春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聚会踏青完全有充足的时间,没必要非得到墓碑前欢声笑语。如果有灵魂存在,活着和死去是两种生存环境,你最好不要用你的喧嚷去打扰安息者无法企及的热闹。还有,你相信这世上有鬼吗?扫墓心不诚,小心半鬼敲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7621/

把祭祀当乐呵,小心夜半鬼敲门的评论 (共 16 条)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老夫子(熊自洲)
  • 潇潇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雨袂独舞
  • 白云飞
  • 歪才(卢凤山)
  • 醉死了算球
  • 沧海一笑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不错,多交流 我的公号 paya2016 ,私人V号taomao17 关注送小礼~
  • 静水临烟

    静水临烟回复@漫舞洛城:呵呵,谢谢这么大滴赞哦,问好问好!!这里没有表情,有点不太好玩,互动缺少了情调。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