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故事:一位97岁老兵寻找婆家的故事
真情故事:一位97岁老兵寻找婆家的故事
又见炊烟整理 2016/3/17
2016年3月16日,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播出了一个真情故事:《古塔情缘,我的父母爱情》。说的是一位97岁的老太太,名叫任春初,是一个老兵,她要寻找丈夫王旭展的弟弟王步月,寻找夫家的根。
任春初,1919年1月28日出生,老家在湖南岳阳西矿区城乡白湖段,家境好。1935年至1937年,在孚成小学读书。1939年考入国民革命军82师战地培训班。随后分配到野战医院,成为一名战地护士。她时常梦见一个古塔,塔之下有她的根,有她至死不能忘记的家。
王旭展,澧县王家厂花瓦岗人。20多岁时,参加国民革命军,担任74军58师辎重营机枪连(四连)连长。80年前,两人相识于炮火连天的岁月中。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两人在南京结婚。两年多后的1948年元月3日,王旭展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自杀身亡,后被安葬于醉翁亭南门,具体位置犹不可知。彼时,任春初年仅29岁。大女儿王燕燕一岁零七个月,小女儿王荺荺尚在襁褓之中。时隔80年,任春初和夫家完全失联。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新中国成立后,任春初带着孩子回到了湖南,一直在益阳市三里桥卫生院工作。
湖南老兵之家益阳团队负责人、65岁的王应详说,益阳新发现国民革命军82师野战医院的女护士任春初。百岁老兵,心心念念惦记着要去寻找夫家的根。她要告诉夫家,王家还有一支血脉流落在外。她请求都市频道《寻情记》和志愿者帮她去澧县找夫家的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寻情记》栏目组和湖南老兵之家益阳团队负责人的帮助下,任春初老人的大女儿王燕燕(七十岁)一行,来到澧县王家厂寻找王步月及其族人。
在澧县王家厂派出所。民警上网查找户籍档案,全省一共有5个王步月,3人年龄不符被排除,其余两人都在邵阳武冈市同一个村,两人均已过世。武冈当地村支书告诉寻情记者,两个王步月都是邵阳本地人,和常德澧县没有任何关联。惟有“花瓦岗”这一线索,后经派出所民警打听,也没人知道这个地名。
第二天,他们找到王家厂王氏四修家谱委员会,也许在家谱里能够找到王步月的下落。修谱负责人王锡桂说,如果他是我们王氏家族这个祠堂的人,那他肯定上了谱,那时候是三修族谱(民国37年编纂)。寻亲一事传开后,王家厂有位老人记得有个伢子去当了兵,后面也没回来,他是不是王旭展呢?此时,他们兵分两路,王燕燕留下来查家谱,寻情记者去采访那位九旬老人。均无果。回程的路上,他们又打听到附近老铁路旁边有一个地方叫花瓦岗。那里有户王姓人家。经核对,也不是。
庆幸的是,有热心网友告诉寻情记者,在湘鄂交界处、离王家厂大约30公里的宜万乡,有一个名叫花瓦村的地方。村里有一个北宋时期的佛塔(古建筑):花瓦塔。村支书介绍说,村里有十来户王姓人家,但是,他们都不认识王旭展、王步月这两个人。
为了加快寻亲进度,他们请常德电视台和常德电视台新媒体公司发布寻人启事。在众多信息中,经过筛选 ,发现一条有用的信息:距离王家厂50公里的澧县如东乡裕龙树村13组,有一个王步月。电视台工作人员联系上了王步月的女儿王承芳。从她那里得到了多条相符的信息。
王燕燕和寻情记者、志愿者等一行赶到了澧县如东乡。
王承芳说,我的爸爸叫王金伟,号步月;王燕燕的爸爸叫王金晤。王燕燕问道,我爸爸为什么叫王旭展?王承芳解释说,那时候,我年纪很小,也搞不清楚原因。我们猜测,王旭展可能是号,类似于现在身份证上的名字,而金晤可能是谱名。王承芳补充说,我父亲王步月于1973年过世,至今已经43年了!
王承芳还说出了另一个细节:我的爷爷本名叫余中书,后招上门女婿到王家,改名王云书。这与任春初老人的说法是一致的。
王承芳说,父母过世后,我们这些后人至今仍在惦记远方的亲人。听说失散八十年的亲人回来寻亲了,王家亲友都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王承芳的弟弟王立民也来了。
唯有科学能给他们一个准确的答案。
经采集王承芳、王立民和王燕燕、王荺荺的头发、口腔粘膜进行DNA分析,检测结论是:不排除王燕燕与王承芳、王立民为第一代堂姐妹,不排除王荺荺与王承芳、王立民为第一代堂兄妹。
至此,可以肯定的说,任春初终于找到了夫家的根,找到了失散八十年的亲人。
在王家的祖坟地,王燕燕跪在先祖坟头,泣不成声……
真情故事:一位97岁老兵寻找婆家的故事的评论 (共 10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