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区”建设绘就青海碧水蓝天
“三个区”建设绘就青海碧水蓝天
针对青海工作,习近平强调指出,要深入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他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来源于新华社)
习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对青海未来的发展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定下了总基调,指明了总方向,可视为青海“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显然,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完全是立足于青海实际情况,为了青海长远发展利益,甚至是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青海的情况毕竟与内地省区市不同,作为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的省,青海显然不具备如东中部省区一样的经济发展条件,并不适宜发展大规模的工业经济,这是青海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无法承载的。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青海的人口与经济问题几乎与新疆在一个水平上,但却没新疆那样可以发展成中国与中亚国际经贸中心的地理优势,在生态上与西藏一样脆弱。如果说西藏是中国国防安全的战略屏障,那么青海就是中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众所周知,青海是三江之源,更是“中华水塔”,可以说青海的生态保护早已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毕竟这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
习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十八大报告中早已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青海这样典型的生态经济省区,必须在发展上坚持生态保护为根本先决条件,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人类活动对青海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青海就是中华母亲的“眼睛”甚至生命。
“三个区”建设绘就青海碧水蓝天。针对青海工作,习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先进区建设。这是完全基于青海实情开出的发展“良方”,是青海未来发展的科学指引。青海既是生态保护区,又是多民族聚居区,发展经济才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维护民族团结,才能凝聚发展向心力,维护和开创繁荣发展书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就须落实生态补偿制度,将生态作为资产进行核算,将生态保护作为当地发展的根本功能定位和政绩考核最重要的内容,将三江源区域、珍惜野生动植物集中地区纳入国家自然生态公园,严禁开发,为生态保护划上“红线”,落实对生态区域经济补偿,积极推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深入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和特色产业,实现生态文明、群众增收、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