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舞雩台

2015-09-25 10:58 作者:黑旋风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黑风话31 舞雩台)

曲阜城南的沂水边,有一处高坡叫舞雩台,它是当年鲁国祭天的地方,孔夫子曾站在高台上望着川流不息的河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一日,孔老师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围坐在一起谈理想和情操,曾皙还鼓着瑟增加点背景音乐。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有希望管理国家的,有愿意从事祭祀工作的,最后老师让曾同学谈谈观点,小曾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孔老师鼓励道:“没关系,只是说说志向而已。”于是小曾有了如下一段话:“暮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只是想在春之交,和几个知已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高声地唱唱歌。没想到孔老师由衷地赞叹道:“吾与点也(我想和你一样啊)。”这是《论语》里著名的一段,因读来亲切自然而印象深刻。

再次见到这段话是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背着身受重伤的黄蓉找一灯大师治病,沿途有渔樵耕读拦路,他们过了前三关,来到了石梁断崖前,在石梁要冲位置坐着一书生挡住去路。书生手不释卷,读的正是风乎舞雩这段话。精灵古怪的黄蓉用言语激书生,说《论语》微言大义,读不懂的人纵然千遍也是枉然。书生不服,于是黄蓉问道:“孔门弟子共有几人?”书生答:“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七十二人有老有少,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书生愕然:“书中有记载吗?”黄蓉道:“刚才你明明在读,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加起来正好七十二人。”好个脑筋急转弯,读书的快乐就在于会心一笑。

后来又知道这个脑筋游戏的最早出处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滑稽名伶石动筩。游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孔子点赞的生活方式。脱离尘世的喧嚣,和三五知己尽情地挥发内心深处的善与美,这种追求是多么的有意义。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舞雩台,它可以是山川田园,可以是森林沙滩,甚至是一间茅舍几壶淡茶,没有忧愁和烦恼,没有功利和欲望,不为名所累,不为财所绊,清风与发呆为伍,天地共畅想同在。那么,虽面对滔滔江水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感悟,但又有何伤。唯放飞心灵,与白云共巡逻,与日月同值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吾与点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5795/

舞雩台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