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嵌在梯田里的蘑菇房

2015-06-26 11:20 作者:抒梦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嵌在梯田里的蘑菇房

支里文

五六月间的元阳是火的季节,处处热浪翻滚,“美丽家园”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股热风将我吹到了具有“世界奇观”、“人间仙境”之称的哈尼梯田核心区——箐口、大鱼塘、普高老寨三个旅游特色村寨。

哈尼梯田大舞台——箐口

我虽然生活在元阳,但走进哈尼旅游特色村寨箐口还是第一次。走在忽上忽下、时直时弯青石铺成的街巷上,仿佛走进神话故事里的一个远古部落。森林荗密、草木旺盛、溪流清清、天空蓝蓝,漆木大门蘑菇房,靛染黑布竹杆晾。

门前劈材的哈尼汉子,屋内绣花的哈尼姑娘,阳台纺线的老妇,街边玩耍的孩童,呈现出一幅安静祥和的远古乡村画卷。要不是谁家音响突然唱起著名歌星谭晶深情优美的《长街宴》,真以为穿越了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踏上哈尼梯田

一级一级登天

拖来彩虹当桌

彩虹当桌摆成长街宴

裁剪蓝色天幕

长席铺上桌布

撒下彩云朵朵

长街成花河

乐作作一作-----

在这个地方听这首歌,感觉是如此亲切,因为箐口就是这首歌的娘家。

哈尼人千百年生活的家园之所以被歌唱,不只是因为它有着“中华风度,世界奇迹”的哈尼梯田,更是因为当地政府正确的领导和不懈的努力。

漫漫13年的申遗路,终于为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打开一条通向世界的路径。从此哈尼梯田走向世界,世界走进哈尼梯田。而政府依然为有着“大地雕塑”“世界奇观”的哈尼梯田,做着不断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随着2013年“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在全州启动,元阳县委政府着力把箐口村打造成哈尼梯田旅游特色村。加大力度对有着“哈尼梯田的名片”之称、州级示范村的箐口投入大批资金,按照“建筑风格统一,建筑外观统一,建筑模式统一”的原则,聘请旅游、园林、规划、设计等各方专家对箐口进行二次规划。同时也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入村公路、村内道路、排水沟;搭建观景台、突出民族特色的水井、公厕、垃圾房。 更是对村内的文化广场进行了提升改造,特别是巨星姜文在此拍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时留下的场址,也着力进行了修缮,供游客更好地拍照留念。

截至目前,共投入建设资金796,77万元,完成哈尼民居房恢复改造206间,村内道路2822.6平方米(铺设本地毛片石),排水沟一条506.1米,入村公路一条800米,建成观景台(廊)3座,哈尼族水井5座(用本地毛片石建成,突出当地民族特色),公厕3座,木制垃圾房2座,建盖猪厩81间,牛厩35间-------

这是我在镇政府有关箐口的工作总结报告上看到的一串串数字,而当我走在箐口的巷道、或者站在文化陈列馆广场上时,那一串串数字仿佛变成一节节跳动的音符,在箐口的街头巷尾弹奏着欢快的乐章!

历代靠锄头在梯田里刨食生活的哈尼族,在这欢快的音符中找到另一种生存方式。梯田里的稻谷、山坡上的黄豆、玉米、花生,以及水里的鱼虾,森林的野草、野果、野花都跑上箐口的街头唱起了主角,成了游客的最

勤劳智慧的哈尼人用灵巧的双手将这些原生态的谷物、鱼、虫、花花草草,做成哈尼族独特的美味,供来自山外的游客们品评,换取自己的劳动价值。

曾为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靠弱小的身躯背过坚硬的钢筋水泥、砖瓦石块的哈尼妇女,如今在自家美丽家园里过着祖先做梦也没有梦到的美好生活。

街巷两边漂亮整齐的土黄色墙壁、原木色大门、圆圆的茅草屋顶的房屋,看上去就像一朵朵大蘑菇。房子随山势而建,街巷也是忽上忽下,房屋也是上一簇下一簇。一簇房屋看上去就像一团蘑菇群,整个村寨就像一片蘑菇林。这种哈尼族独特的民居建设方式据传是:哈尼族祖先西斗梅烟创建的。祖先西斗梅烟看着站在狂风爆中用树叶遮身瑟瑟发抖的哈尼子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白天晚都在想着怎样才能让哈尼族有个温暖的家。有一天他在森林里避雨,看见一朵朵大蘑菇撑开伞盖,而蘑菇下面的泥土却是干燥的,一群蚂蚁躲在下面避雨。一朵朵小小的蘑菇就能遮风挡雨,一朵朵立在风雨中的蘑菇美丽极了,从而受到了启发。他叫拢十个挤在树洞里的兄弟,叫齐十个缩在草窝里发抖的姐妹,一起商量决定建蘑菇一样的房屋。西斗梅烟教哈尼男人立起来的屋架,像树一样标直,他教哈尼男人和泥筑起的土墙,像石墙一样牢固;教哈尼妇女用竹杆和茅草编扎的蘑菇房顶草排,扎得像大雁的翅膀一样漂亮。住在九山九岭的哈尼人,看见一间间像蘑菇样的房子,不禁发出“萨啊萨!萨啊萨!(好啊!)”的喝彩声,从此就学着西斗梅烟的方法建蘑菇房。

遮风挡雨、东暖凉的蘑菇房就这样被哈尼人一代代传承下来,虽然历经世世代代的演变,依然保存着状如蘑菇的独特风格。而今天的箐口哈尼族蘑菇房,已不再只是人畜遮风挡雨的场所,它是元阳县委政府为哈尼族投资、设计,人畜分开,水电、数字线、宽带、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整洁干净,更科学的“美丽家园”。

而进入箐口哈尼族文化陈列馆,那一张张映入眼帘的照片,仿佛哈尼族农耕、生活、节日、祭祀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向我走来。

哈尼族是个崇拜神灵的民族,把山石树木都视作神的化身。所以树神、寨神都成为他们祭祀的无以论上的神灵,而每个祭神的日子也成了哈尼人最为期盼的节日。

其中最隆重的要数农历二月份的“昂玛突”,也就是歌唱家谭晶歌中所唱的《长街宴》了。“昂玛突”是祭祀寨神的活动,是哈尼族一年农耕生产全面开始的标志性节日,一般在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节日这天村里的每家每户都做好一桌丰盛的饭菜摆在街上,篾制的饭桌一桌接一桌、一桌连一桌在村里弯弯的街道上延绵成一条长长的龙,故名长龙宴。长龙宴源于出生婴儿的人家和尚未生育的已婚夫妇,备下丰盛的宴席酬谢寨神和求子的一种活动。长席摆上街,邻村近寨的亲朋好友以及四方宾客都可以入席。宴席开始时,祭主“咪谷”向村民和来宾致祝词,众人开怀畅饮。在贝玛的《四季歌》中大家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

寨神是哈尼族人心中的“力量之神”,创造并庇护着哈尼山寨的一切。把山石树木河流都当神来供奉的哈尼人,上千年、几十代人的爱护,也得到了这些神灵的馈赠,无论别处遇到怎样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哈尼山寨依然风调雨顺,青山常绿、溪水常流。

哈尼人以神的力量崇拜保护着自然,让自然生态得到了合理均衡的发展,靠聪明智慧的头脑利用沟渠水的落差,发明创造了水碾、水磨、水碓等一系列加工大米等粮食的工具。在箐口文化陈列馆下方的水沟旁,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哈尼先人的杰作,而且“哗哗”的流水依然带动着水碾、水磨的运转,远远的就能听到水碓“咚、咚”的舂米声。

站在这海拔1700多米的箐口往下望,尽收眼底的是层层叠叠数百级乃至上千级的梯田,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顶垂挂下来直抵山脚。这天梯般神奇的梯田里,我看到一个背背篓的哈尼族妇女走在深深的谷底。于高耸入云的大山间她显得那么渺小,然而正是这千万个渺小的哈尼人,历经1300多年、 倾注几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垦植的梯田,锄就的奇观,迎来了世人惊叹的目光。

这时,一头水牛慢悠悠从坡下爬上来,站在路旁等它的主人,我们忙走过去拍照。过了好一会放牛的老倌才上来,气喘嘘嘘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在和他聊起哈尼梯田时,他说这个美丽的家园是白鹇为哈尼人选择的地方,并向我们讲起了哈尼族的迁徙史:

据传,哈尼祖先来源于2300多年前秋战国时期的古代羌族,今四川省大渡河(哈尼语“诺玛阿美”)一带游牧,后因民族内乱与战争原因被迫逐渐南迁。在迁徙途中哈尼先民历经颠沛流离、九死一生的拼搏,住过平坝、跨过河流。在《哈尼阿培聪坡坡》中有这样的叙说:

从前,哈尼爱找平坝

平坝给哈尼带来悲伤

哈尼在不找平坝子了

要找厚厚的山林

和高高的山场

山高林密的凹塘

是哈尼亲亲的

尝尽迁徙路上万般苦难的哈尼先民,渴望一片山高林密、河流清澈的山坡休养、安居,给人们带来吉祥的白鹇鸟带他们找到了这个地方。从此哈尼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始了用锄头雕刻大山的工程。

哈尼老倌讲到这里,举目望望满山坡绿如玉带的梯田和嵌在梯田里的蘑菇家园,脸上现出幸福的笑容。

告别哈尼放牛老人,顺着青石路来到了姜文房。 一篷篷青翠的竹子掩映着一座蘑菇房,一个不大的广场向人们展示着,著名导演姜文惜日在此拍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热闹与辉煌。

荗密的森林,瑰丽的梯田,古老的蘑菇房走进了电影,让人们记住了红河南岸的哈尼族村寨——箐口。

森林、村庄、梯田、河流四素同构的哈尼村寨,原始森林的神奇,梯田的魅力,蘑菇房的独特,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

讲着哈尼族母语、穿着哈尼族衣裤的《诺玛的十七岁》走来了;《山间铃响马帮来》带着解放初期人民政府组织的马帮走来了;如白鹇鸟一样美丽的歌星谭晶,穿着漂亮的哈尼服装唱着哈尼歌谣、跳着哈尼舞蹈走来了;像金孔雀一样高贵华丽的舞蹈家杨丽萍,领着一大群孔雀、凤凰、白鹇鸟,在箐口的街巷稻田,扯着白云,挽着山风,敲着锣鼓,将哈尼梯田渲染成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大舞台!

元阳县有19万亩这样的梯田大舞台,等着你的到来。

豆豉飘香——大鱼塘

走进哈尼村寨大鱼塘,仿佛走在森林里的避署山庄,树木青青,流水哗哗、 曲径通幽 。但觉心底通彻,清新润泽。难怪这里有“天然氧吧”的美称呢!

久处喧嚣的闹市,便向往一片澄明,渴望一片净土、一方田园、一缕清风。在青山绿水间、蓝天白云下让身心放个假,所以这个茅草顶、泥土墙、栅栏门里豆豉香的哈尼村寨——大鱼塘就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绿意葱茏的树木,娇艳妩媚的花朵,映照人影的小溪水。

路边茅草搭顶,石头彻成的水井,颠覆了外地人对水井的概念。这里的水井不是圆的而是方的,井水不是地下的而是一块大石头下冒出来的。打水不用井绳和桶而是用葫芦瓢,过路的人口渴了顺手打一瓢喝一口,清凉甘甜、沁人心脾。不用花钱就能喝到的山泉水,而且是原生态纯天然、具有养胃、美颜功效的“山神水”,终年“哗哗”流淌,永不停歇。

进入茅草顶栅栏门的“梯田人家”,客厅里整齐地摆放着供客人休息的篾櫈、篾桌,电视、电脑还提示有wifi可以上网。墙上挂着一排相框,仔细一看,有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雷佳在此的留影,还有联合国专家石村韩子和农家乐工作人员的合影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竟然有国家领导人贾庆林在这里用餐的照片。能让来边疆视察工作的国家领导人用餐的农家乐,肯定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穿过厅堂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田园画卷。前有菜园,后院是鱼塘,一朵朵蘑菇似的小房间,瓜果疏菜栽门边。走进篱笆墙的小餐厅,竟然看到有几株调皮的薄荷悄悄钻进来,像个精明的生意人向食客推销自己:如果您觉得哈尼豆豉煮泥鳅还差点薄荷的话,就请把我摘下吧!我的味道可香着呢!

我们就选了这个薄荷推销的房间坐下,抬头看见墙上的菜普:豆豉煮泥鳅、豆豉干炸鱼、豆豉煨田螺、豆豉烧黄鳝;木炭烤田棚鸡、木炭烧梯田鱼,还有一大串山茅野菜排着队地诱惑着你的食欲。身穿哈尼衣裤的服务员倒上茶水,个子不高黑黑的哈尼老板李正福走了进来,和我们说起起初开办农家乐时的情景,他不禁开心的笑了。

李正福头脑灵活、胆子大,是个敢想敢干,说干就干的性格。那时他并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做生意的经验。一直跟着建筑队东奔西跑地干着泥巴匠的话计,风里雨里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父母和两个孩子也跟着受穷。

多年来,州委政府和元阳县委政府努力不懈的将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暂时还没成功,但早在1993年,一位法国独立电影制片商扬•拉玛拍摄的反映哈尼人与梯田的大型风情风光记录片《山岭的雕塑家》,已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从此藏在崇山峻岭中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哈尼梯田,引来了世人的目光,专家、游客来了一批又一批。为了打造哈尼梯田旅游特色村,加快申遗成功的步伐,发展旅游产业。县委政府决定在风光秀美的大鱼塘村扶持一批村民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身为党员的李正福听到这个消息,决定响应政府的号招,做个带头人,于是马上递交了申请。

上级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并派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工作,还专程送他到州上进行厨艺、服务、管理等培训。

有好政策的保驾护航,李正福甩开膀子大干起来。拾来梯田里的螺蛳、捉来鳝鱼、抓来泥鳅,用老阿妈拿黄豆、草果、八角、花椒等佐料精心制作的哈尼豆豉配上芋头杆、小米辣、野薄荷烹饪出来,香味直钻鼻空,游客们不禁闻香而来。

品尝了哈尼豆豉煮田螺、煮泥鳅,还有新鲜的瓜果疏菜等着你,原生态的山茅野菜点两盘,盛碗小木甄子里的梯田红米饭。饱览了人间仙境般的梯田,又吃上地道的哈尼农家饭菜,远道而来的游客不禁大加赞叹!

游客的满意让李正福增加了信心,他结合东西南北客人的口味,大胆创新各式菜肴,并让游客们品尝、提出建议。有两个广东的摄影爱好者,吃不习惯边疆特色的菜肴,李正福就领他们到自家菜园里摘来他们喜欢吃的瓜果疏菜,从鱼塘捉来一条大鱼,让他们自己烹饪。李正福一直在旁边观看学习,那两人见他这么热情又这么好学,就将广东菜的一些做法传授给他。

为了迎合东西南北客人的口味,更好地服务游客,李正福又买来有关书籍认真学习。他不仅学会了一些广东菜的做法,也学会了做北方人喜欢吃的面食,所以无论天南海北的客人,李正福都会尽量做到让客人吃到可口的饭菜。他灵活的经营方法迎来了客人们的赞赏,游客们相互推荐,越来越多的客人慕名而来,李正福的农家乐红火起来了。

随着2013年哈尼梯田申遗的成功,国内外的游客纷至而来,人多了生意自然好了,生意好就有钱赚了,赚了钱的李正福在新街镇有了名气,所以想效仿他开办农家乐的人就多了起来。而此时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计划已在全县启动,于是李正福积极参与“一所五服务”的示范建设。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用自己的“梯田人家”作为全镇农家乐餐饮实践培训基地,从州上请来俩名一级厨师,对全镇一百多名想发展乡村旅游餐饮的群众,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免费培训。

常言道:同行是冤家。而李正福却不这样认为,他不仅帮助村民培训技术,还将自己的经验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村里一个在外打工多年的小青年,看到家乡这么好的发展前景,就不想外出打拼了,想在家开办农家乐和客栈。政府“美丽家园”理事会积极给予了扶持资金,再加上自己几年打工挣下的钱,但还是不够,年青人犯愁了。李正福听说了这个情况,就主动把自己积攒下的一点钱送上门去。年青人感动不已,连连对李正福表示感谢。李正福语重心长地说:不用感谢我,是国家政策好,是政府给我们这些在大山里靠锄头在泥巴里刨食的哈尼人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要城实经营,服务好游客,不能为哈尼人丢脸。

在李正福的帮助指导下,年青人的农家乐很快开张了。年青人牢记着李正福的话,坚持城信经营,热情服务,把自己的农家乐经营的红红火火。

李正福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大鱼塘村已开办十多家三星至五星级的农家乐。

讲起自己开办农家乐的这些经历,李正福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们按他的推荐点了几道菜,看到我们点了木炭烤田棚鸡和鱼,他便建议我们自己到他家后院的鱼塘里去钓鱼,自己动手在院子里的烧烤桌上去烤,那样会更香。

正想亲近大自然的几个人,一听这个提议马上跟着老板来到了鱼塘。人手一竿静坐鱼塘边,不敢高声语,恐惊塘中鱼,眼都不敢眨一下地盯着水里的鱼饵,等着大鱼上钩。

“啊!我钓到一条了!我钓到一条大鱼了”——一声声惊叫、一阵阵欢笑,吓飞了树上的一窝小鸟。

拿着战利品凯旋而归,在鱼塘边顺手扯了片芭蕉树叶,用它包着烤出的鱼会更香,顺道又在菜园里摘了点小菜。回到院里,火盆里的火烧得正旺,厨师三下五去二就把鱼收拾妥当了。

把芭蕉叶包好的鱼埋进火炭下面的火灰里,田棚鸡直接放在火炕上烤。轻摇芭蕉扇,木炭不冒浓烟不窜火苗用红红的火光把食物慢慢烤熟。

不大一会,芭蕉叶的香味裹着鱼香带着鸡肉香,就在这个农家院子的上空弥漫开来,让人直咽口水。

鸡、鱼烤熟端上桌,大家就不顾形象地抢着品尝,又辣又麻又香,外焦里嫩,唇齿生香。

边品着美食边打量着这个农家小院。这个叫“梯田人家”的农家乐,在大鱼塘寨子脚的村广场傍,青青的竹子编成的墙,梯田里的茅草铺就的状如蘑菇的房顶。坐在饭桌上就可以观看外边梯田的美丽风光。而且每一个小包间的空地上都栽种着:葱、姜、蒜、芜荽、薄荷、苤菜等哈尼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料,客人可跟据自己的喜好现时采摘,院子里随处都有可以洗菜的山泉水。

品过烤鸡和烧鱼,又尝了哈尼族最有名的豆豉煮泥鳅,那种特殊的香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哈尼族把豆豉视作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料,少了豆豉再好的菜也少了味道,也许这就是哈尼人的味道。

大家都沉浸在烤鸡烧鱼和豆豉的美味中,像群孩子似的豪无节制地狼吞虎咽时,热情的老板李正福端着酒杯唱着哈尼梯田歌走了进来:

炊烟飘散的村庄

敲响了哈尼人的锣鼓

浩瀚的梯田名扬四海

吉祥的白鹇鸟在云中飞来飞去

古老的小城

梦中的仙境

美丽的家园

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宾客

哈尼梯田的故乡

元阳欢迎你----

没想到这个不善言辞的哈尼汉子还有这么一副好嗓子。

谈起以后的发展,这个哈尼民俗传承人刚从北京开会回来的老板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了,“美丽家园”的行动计划让村里的建设更好了。政府投入资金为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停车场,修建了村里的街道、旅游小道 ,那一条条干净坚实的青石路是村民的财富之路、富裕之路!

村里干净了,家园美丽了,宽带也连到家里了,更多的游客走来了,他的十多张桌子、十多张床位已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所以想再投资二十多万扩大经营场地。政府已批下了他的申请,并给予相应的扶持资金。

听着李正福对未来“梯田人家”农家乐的规划,看着他满脸幸福的笑花,我仿佛看到又一座漂亮、充满民族气息的蘑菇房在崇山峻岭里、满坡登天的梯田中怒放!

凤凰栖落的家园——普高老寨

普高老寨是哈尼梯田多依树景区的一个哈尼族村寨。寨名叫普高老寨,而走在寨子四通八达的街上,映入眼帘的全是现代化设施、新潮时尚又不失哈尼族特色的蘑菇房。房顶大大的霓红灯广告向游人展示着各自的个性:蘑菇缘客栈、哈尼人家客栈,还有青年国际客栈,门前的广告上写着:宽带、wifi、代购机票——这情景哪是什么老寨?明明就是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新村寨嘛!

一幢幢各具特色的蘑菇房依山而建,村寨背靠大山,上有哈尼人当神供奉的寨神林护佑,下有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层层通天的梯田,面对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海拔2939.6米的东观音山。得天独厚观赏日出的地理位置,是普高老寨的一大亮点。来自世界各地绘画、摄影、作家、艺术家们常常在此守候太阳出山时那美到无法言表的时刻,需要在此落脚歇息。于是元阳县委政府就抓住这个机遇,依托哈尼梯田品牌,借助“美丽家园”建设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按照“政府引导、村组管理、适当扶持、示范带动”的思路,扶持4户哈尼村民示范开办起家庭旅馆和农家乐,并给予每户10万元的无息借款,又对示范户在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走向世界的哈尼梯田引来了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关注。大批游客蜂拥而至,少数几家旅馆已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们看到几家示范户不用出门在自家房屋里就可以大把赚钱,于是纷纷效仿。用“美丽家园”建设的补助资金和自己平时节省的存款,或重建新房或装修旧房陆续办起了家庭客栈和农家乐。即方便了远道而来的游客的吃住,也富了自家的生活。

154户的普高老寨现已有农家乐、家庭客栈41户,710多张床位,而且这躲在大山深处的农家客栈有多家已拥有了星级的名称。春节期间和旅游高峰期,一天就有上万元的收入。哈尼祖先用智慧和血汗凝聚成的梯田,恩泽子孙,造福万代。

有先祖的遗产,有政府优越的政策,普高老寨的哈尼人富了,富了的普高老寨的哈尼小伙招来了外地姑娘的青睐。

普高老寨入口处有一家客栈依山而建、一排大红灯笼高挂门头,灯笼间书三个大字“闲暇客”。这是一家住宿、餐饮于一体的三星级农家客栈。进得店来,但见干净的餐桌上铺着大理白族腊染桌布,正在旅游的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走进了大理景区的某一餐馆。然而再一抬头看到吧台上悬挂着哈尼人家的犁耙、甄子、筛箕,还有挂在墙上的哈尼梯田像片,你不免会有些茫然。这时热情好客的老板娘会走上来和你打招呼,她带着大理腔的普通话定没有消除你心中的疑虑,这到底是哪里?

细心、漂亮的老板娘成晓霞会为你端上一杯茶,耐心地为你讲述她的故事。

成晓霞出生在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有着“天气浑如三月里,风花不断四时春”之美誉的大理弥渡县的一个家境殷实的农家,生性聪明好学、口齿伶俐的她,高中毕业就应聘到世博公司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做到旅游财务主管。十多年前的一个初恰逢哈尼十月年,她带一个旅游团来元阳观赏哈尼梯田,普高老寨作为多依树景区的核心区是游客必到的景点。然而,神奇的梯田梦幻的云海拴住了游客的脚步,他们忘情地对镜头、按快门,直到天暗下来才想到要到下一站,攀枝花乡的老虎嘴景点。因为路况不熟,天又暗,司机一不小心将车子开进了路边的一个泥塘里。由于多日的降雨使路面又湿又滑,无论司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车子开出那个泥塘。车上的游客都下来推车,那车轮依然打着滑将稀泥巴溅到游客身上,令游客非常不高兴。山风呼呼的吹,小雨淅淅沥沥的下,游客开始抱怨,刚满二十岁的成晓霞也有些慌神。正当她不知所措时,一辆摩托急速驶来,还没等成晓霞开口,摩托就停在了她面前。

骑车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穿迷彩服的小伙子。他看了看车子的情况,然后对游客说:大家不要着急,先上车等着,我回家拿工具,一会就好了。小伙说着骑上摩托一溜烟跑了。

游客们纷纷上车避雨,只有心急万分的成晓霞和司机还站在风雨中发愁。她不知道那小伙子可不可靠,会不会来?雨还在下,雾越来越大越浓,路更难走,天又这么冷,小伙子回到暖和的家里还愿不愿出来呢?

正当成晓霞愁绪满腹时,突突的摩托发动机声在山谷里响起,她不禁翘首观望,不大一会功夫两辆摩托四个小伙一前一后来到了跟前。他们扛来了锄头、拿着撮箕不由分说挖掉车轮下的稀烂泥巴、抬来石头、撮来泥沙垫平水坑;砍来野草以防车轮打滑。四个小伙不顾雨水泥巴打湿了衣服,不顾尖利的石块划破了手脚,在湿冷的天气里,他们却汗流浃背地跑前跑后地忙碌着,终于在游客们的共同努力下,车子开出了那个烂泥坑。游客们高兴地上了车,成晓霞这时才有些后悔,刚才太着急忘了跟他们讲价钱了,现在车推出来了不知道这几个小伙子会跟她要多少钱,会不会狮子大开口呢?这样想着就见那个穿迷彩服的小伙向她走来,看着他满身满脸的泥巴和汗水,成晓霞没底气的问道:要多少钱?小伙伸手抺了把脸上的汗水笑了:要哪样钱?快上车吧,欢迎你们来看哈尼梯田!成晓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着小伙那诚恳的笑脸,她连声道谢,并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缘分就是这样奇妙,他们相识了、相恋了。

原来小伙是刚回村的退伍军人,他叫卢光明,二十五岁,本地哈尼族。在鸿雁传书中成晓霞知道了小伙子的家庭情况。卢光明还在上高中时,父亲就因病去逝了,家里全靠母亲领着姐姐和妹妹支撑,弟弟小时生病没能及时就医落下了残疾,智力有些问题,还需要有人照看。面对小伙的坦诚和他家的实际困难,成晓霞没有退却。她相信爱情的力量,相信这个诚实的哈尼小伙,她更相信自己的眼光。以她在旅游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她知道哈尼祖先开垦的这片神奇的梯田定会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元阳县委政府正积极将这人间仙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梯田将会给哈尼人带来无限的财富。正如元阳本土诗人哥布诗中所写:

这是取不尽用不完的宝藏

祖传的梯田 装金装银的木盆

------

可是父母不这样想,当成晓霞的父母、家人听说她找了个边疆哈尼小伙,而家庭又这么困难时,说什么也不同意。哪家父母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哪家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姑娘嫁个富裕人家过幸福生活呢?

成晓霞耐心做父母的工作,并找机会领父母来元阳观看梯田。普高老寨的日出,坝达的日落,老虎嘴的壮观、变幻莫测如梦如幻似仙境的云海;景区民房紧锣密鼓的修建,让成晓霞的家人看到了哈尼人家美好的未来,再看看真心相爱的一对年青人,也就默默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就这样成晓霞做了哈尼族蘑菇房里的新娘,成了哈尼人的媳妇。

婚后成晓霞为了照顾婆婆一家,主动申请调到世博元阳分公司工作。2013年元阳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州委、州政府也在全州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成晓霞深思熟虑之后,毅然辞掉世博公司的工作,回到婆家实施自家的“美丽家园”建设计划。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外地媳妇在普高老寨入口的公路上方,开办起自己的农家客栈“闲暇客”。这里背靠茫茫原始森林,面朝万亩连天的梯田,旁边有四季“哗哗”吟唱着歌谣的清清小溪水。

这个三层楼的哈尼农家客栈被能干的成晓霞经营的风声水起,而她这个外地媳妇对当地的风俗人情、季节变幻、哪里的梯田适合哪个季节拍照都了如指掌,给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他们在网上留言、评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她的“闲暇客”,他们一住就是好多天,像在自己家一样。喜欢自己做饭的就亲自下厨,按自己的口味做自己的美食。

每逢节假日,成晓霞还会组织旅客在楼顶的阳台上,搞烧烤晚会,来自天南海北的旅客亲如一家,大家喝着啤酒吃着烧烤,欣赏着夜幕下的梯田,酒至半酣唱歌跳舞完全忘了自己身处异乡,直把他乡当故乡。

所以有旅客留言:客栈虽不大,但温馨、充满家的味道。

有一上海摄友在成晓霞的建议下拍到了非常理想的作品,回到上海不仅寄来了照片还发来了感谢信呢!

客栈的大厅摆放着一套精制的茶具,当客人奔波劳累了一天回到客栈,成晓霞就会精心为他们斟茶,客人品尝着让人口舌生津的梯田云雾茶,顿感疲劳尽减。所以有客人说:相遇“闲暇客”,也许能为来自天南海北的你营造一次温暖舒适的旅行,留下醉美的梯田光影。

作为哈尼人家的儿媳、代表热情好客的哈尼人,为哈尼梯田旅游服务,能让客人满意,让游客感受到哈尼梯田美、哈尼人更美。也让成晓霞感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她闲暇时也会站在自家的房顶阳台,放眼望去,层层梯田似条条玉带缠绕着高耸云端的东观音山,那嵌在绿色梯田里的一座座漂亮的蘑菇房——是哈尼人美丽的家园,也是天南地北四方游子的美丽家园!

常言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哈尼先祖栽下了梯田这棵大梧桐,“美丽家园”的新政策引来了山外的金凤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6305/

嵌在梯田里的蘑菇房的评论 (共 10 条)

  • 雪灵
  • 雨袂独舞
  • 心静如水
  • 野草
  • 淡了红颜
  • 虎虎生威
  • 梦想在飞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孤帆鸢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