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忆山中的婚嫁

2015-03-18 16:54 作者:pjh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闻二叔家妹妹正月婚嫁,考虑久居杭州的父母回家舟车劳顿,我决定倒三趟车回家参加,除了世俗的站台,更多的是真心的祝福。于是,思绪把我带回了那记忆中的乡村,回味起了那里的婚嫁风俗,除了久违的渴望感,也伴随着一些不安与陌生。渴望是回到生我、育我的山水,格外让人触动;不安在于那里还是熟识的曾经吗?我想除了陌生,就只剩下支离破碎的记忆了。

自祖上移居大别山,随着岁月变迁,男男女女的婚姻经历了从相亲到自主,总是晚上半个世纪脚步的乡里男女,经历了漫长的风秋,婚嫁的历史残酷而又必然。深受徽州文化影响、长江文明的熏陶,在人文精神崇仰的同时,我认为故乡的婚嫁也在滋生着落寞与“腐败”。旧时,婚姻全为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且严格并陈规。这种婚姻,对女性尤其的残酷,两情相悦是一种奢华,恐怕相安一生是婚姻中男女一辈子最大的追求,也不乏其中忍气吞声的一生。或许,那些忍气吞声的母亲尤其她的儿子,因为没有爱情,儿子才是生命中唯一爱的男人,落寞的日子,只能通过这种“腐败”延续下去。自然,家乡里这种例子不计其数;在家族中,也层出不穷。在那个重视男性的宗亲家族中,家族的男性肩上的担子尤为沉重,深有体会之余,也在反思自身在家族中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出的青年男女逐渐的接触到社会婚嫁文化的影响,尽管有些是畸形的激情的男女之情,双双约定,双双把家还。这里且不说幸福美满的,至少远比祖辈来的幸福与圆满。姑且说说不好的吧,我就是其中的一例,悲剧般的结尾,基本没有得到邻里的同情与包容,更多的是一种笑资与闲语,只有真正关心你的人才会说上一两句安慰之语,尽管语言不够得体与饱满,至少他们的心是希望你好。足矣。这也是回家的不安的一种,内心还没强大克服世俗的心态。人世间的事,山外有山,更有甚者,早早结婚生子,俩俩离婚,悲观离合几家愁。或许,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可以不去理会的,远远不要去在意世人炎凉的心态。这也是鲁迅笔下的世人心态,不随执政党的变化而改变。也许,鲁迅的一句话更能说明,我的存在不是为了我及亲人,我是为了敌人而活。

村里时风千年,从古而今,演绎了春秋风雨的丰碑,也在刻画了历史前后的踪迹,思想文化有所缺陷,不能说其多余,至少让我明白男女之情远不如郁达夫笔下的洒脱,也得不到世人看待金老对林微因守候的羡慕,更谈不上理想中人人相亲相爱。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思想的腐朽与禁锢,而发展成今天的自主婚姻,只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爱情开放到滥情,就想本该要套缰的野马只是套上了缰绳,而无驾驭之人,自然这个话题是题外的。

换句话说,每个人在世上都是单程,没有彩排,尽是本色;不要畏惧犯下的错误,人的一生就像《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瞿恩的一句话来诠释,我们的党就像是大海,大海有净化的能力,你要相信党,党终会净化掉那些不好的。人生一样,要相信随着岁月、经历,人趋向成熟,错误也会越犯的高级,不要担心现在初级错误,人的一辈子中都在不断犯错中成长,因而你要相信你的选择,相信你走的路,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当你没机会犯错的时候,已经是日薄西山,命悬一线。为之,具备自我纠正能力极为让我推崇。

马头墙外,小青瓦下,记忆中除了女人的哭泣,家族自以为是的荣耀,殆尽不仅有年华与容颜,还有那早已远离那片土地的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觉得,仪式与风俗不再重要,最美的莫过于亲朋好友无杂质的祝福,礼多礼少全在心意,人多人少都在心里。希望闺中待嫁的妹妹能成为自已想成为的模样,走在你现在憧憬的时光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9793/

忆山中的婚嫁的评论 (共 8 条)

  • 雪灵
  • 晓晓
  • 孤帆鸢影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纤纤柳絮
  • 荷塘月色
  • 虚妄的伊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