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吴城
踏上吴城镇的土地,思绪不由得行走在厚重的历史之中,徜徉在古朴的意境里。
吴城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了千年,将千年船舶吐纳的风云用勤劳和智慧堆积成遐迩闻名的古城,孤傲地耸立在江水与湖水汇合的绿洲上,静静地披览历史的风云变迁。然而,当它走进现代历史门槛时,一场恶梦毁灭了它的千年繁华,使它成为一片废墟,沉沦为一种沉痛的记忆。
古镇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废墟上挺拔起来的建筑没有了古朴的韵味,极为平常。但只要用心寻觅,细细品味,还是能感受到平常中仍透溢着一点不凡,就像一个经历了沧桑起落的大家闺秀,虽然韶华已逝,铅华褪尽,举止间仍有宠辱不惊的淡定。
吴城是有历史的,是书写过壮丽华章的,是见证过沧桑巨变的,同时也是经历过毁灭后长久衷痛的。它曾同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水上交通,造就了悠久的繁华辉煌。据史料记载。在清朝乾隆至咸丰的百余年间,吴城进入鼎盛时期,码头桅杆林立,船舶如云;古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街道车水马龙,商贾云集;镇内会馆遍布,店铺林立,繁华犹如原野上一堆极旺的篝火,映红了一边天角。黄金水道带来的“茶、木、盐、纸、麻”五大贸易红红火火,聚集了旺盛的人气和滚滚财源。历史上曾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的美誉。站在昔日的码头,穿过历史的时空,仿佛能看到一队队挑夫往返于码头与船舶之间,多少茶叶、食盐、大米在此卸下;多少水产品、麻布,杂货在此启航通江达湖。古镇尽情敞开胸怀接纳来自大江的潮水,来自浩湖的熏风,铸就了盛会极一时的繁华。然而因水而兴的吴城商贸渐渐衰微始于南浔铁路贯通之后。1917年南浔铁路通车对吴城的商贸造成了冲击,商贸活动就像退潮的水缓缓地消减。但这种影响只是缓缓而来,没有在短时间内引起大的变化,它仍规模依然,人气不减,铅华尚在。古镇的真正繁华是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炸毁的。1937年3月极其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为从吴城登岸,包抄入侵南昌,与国军在此展开了一场鏖战,炮火的密集度前所未有,罪恶的炮火炸遍了整个古镇,千年的古镇,千年的历史沉淀被侵略者的炮火轰得灰飞烟灭。据史料记载,当时古镇百分之八十的建筑被炸毁,7万人战后只剩下2千人,到处残垣断壁,瓦砾遍地,吴城镇从此一蹶不振,长久湮没在寂静中。
走在吴城的街道上,很难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沉淀千年的辉煌都被现代建筑压覆了,这对想了解吴城历史,领略古朴风情,寻找历史痕迹,触摸陈旧记忆的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只要用心寻找,多少不还能看到些或是经过炮火洗劫幸存的,或是后人依古仿建的会馆、教堂和古亭等带有历史记忆的建筑,让怀古追昔的心灵多少有些慰藉。那耸立湖边的望夫亭就是后来仿建的古建筑之一。古亭孤傲,沉寂苍凉,就像一个沧桑的老人,孤独立于湖畔俯瞰长湖,沉吟感慨,吸引着我们前往探幽索隐。
望夫亭耸立在镇东北角的湖边上,亭高四层,气势磅礴,飞阁流丹,古朴端庄;亭内回廊曲栏,雕梁画栋,朱屏金匾,诗文并茂。亭始建于晋代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取名望湖亭,曾多次毁于兵燹,几经度重建,才保留至今。相传元末明初,陈友谅和朱元璋为争雄天下,在鄱阳湖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大战,屡战屡败。陈友谅有一爱妃名叫娄玉贞,不但长得天香国色,而且博学多才,聪颖过人,文韬武略。一次,陈友谅依照爱妃计谋出征,行前夫妻相约,若得胜凯旋,就令战船张旗扬幡,击鼓奏乐;如不胜而归,就偃旗息鼓回营。自从夫君出征,娄妃就日夜守候在望湖亭上盼夫凯旋。此役陈友谅依爱妃计谋,大获全胜。班师回营时,陈友谅为戏耍娄妃,令战船偃旗息鼓,旗倒幡落,还将标志主帅阵亡的帅旗降下。娄妃看到此景,大惊失色,并认为夫君已阵亡,顿时万念俱灰,痛不欲生,从望湖亭上跳入湖中,以身殉情,一代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陈友谅回营得知爱妃殉情后,悲痛欲绝,追悔莫及。为了纪念娄妃,将望湖亭改名望夫亭。一个凄美的传说,丰富了吴城古镇的历史内涵,增添了望夫亭的色彩与灵气,古镇从此多了一份文化的氤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登临望夫亭,放眼四望,眼界顿时开阔,胸襟为之豁然。只见宽阔的赣江、修河分别从亭的左边和右边汇入鄱阳湖,增加了湖的浩荡气势。烟波浩渺的湖水,白茫茫与天相接,浩浩荡荡气吞万里。湖中,机声隆隆,往来江湖;白帆点点,挂在天边;龙鱼潜底,蕴藏生机;波光粼粼,铺金展银。远外,水波涟涟,茫茫一片;山色湖光,情景交融;低丘静村,安谧无声;群楼碧树,相互掩映,好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面对此情此景和滚滚奔来眼底的湖水,令人不禁豪情万丈,顿生感慨:滚滚的湖水荡涤了历史的尘埃,洗濯了耻辱的过去,今天送来了一片清新和发展的新气象。我们已感觉到绿树掩映中的吴城镇,已敞开胸怀接纳潮水送来的信息,正鼓足劲儿,扬帆启程。因水而兴的古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颓废沉寂后,迎来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股强劲东风的吹拂下,吴城必将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重振雄风,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