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应是美好的
夏延民
年少轻狂的年代,很看过几本励志书籍,曾经血脉贲张的想,只要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苦难是成功的要件。后来读春秋战国史,卧薪尝胆之说记忆深刻,后来读到三千越甲吞吴才明白,这跟励志一点关系没有,那是血亲复仇,还连带着让百姓当炮灰。有一个极端的例子让我明白励志书其实是精神鸦片,说的是一个女孩为了锻炼自己吃苦的能力,竟然到猪圈与猪睡。自虐和作践自己以获得满足或逃避现实生活,这跟志向和理想已经南辕北辙。人生阅历的渐渐成长,才知道人类文明发展到21世纪,文明与美好已经是世界的主流,人生下来已经不用再历经那些不堪的心理和生理困顿、磨难,只要努力就能获取美好生活。
励志书籍的兴起,是社会出了问题还是人们对人生的判断出现错误呢?作为农村孩子,喜欢励志书籍的原因在哪里呢?后来渐渐明白,是因为那些在别人看来可期的东西,因为人为和生存地域的原因,离你很远之故。直到今天,内心还始终警惕励志精神的侵害,因为只要你哪怕把生活的期望调高一点点,你就会自动的追寻那些所谓的励志“精神”食粮。而恰恰忘记了,那些精神只会麻醉对本来事物的判断。很久后才明白,所期待或者通过努力获取不到的,是因为社会分配机制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努力不够。当然你得期望必须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儒家文化的自虐性是其最大的糟粕。头悬梁,锥刺股,一直当成正面的论调告诉孩子,可是这只是传统社会的一个方面,而皇帝、贵族的孩子却可以遛鸟观花做游戏上位,一个社会只要有读书读成头悬梁、锥刺股的,那么一定就会有遛鸟观花上位的,这样的社会,凌迟的是人的尊严,低贱的是人的本性,至于理想和努力,只不过是一种励志般的假梦。生活本来就是美好的,只不过是因为有人吃的多、占的多,把野蛮当成了文明,才不得不让你励志看精神科的。假如人人通过努力,不拼爹不拼妈不当小三不当二奶不当打手就能过上人的生活,谁会选择下流而远避正常生活呢。
有人一只站在岸上看落水者的笑话,与友人聊天,友人说,那些失足妇女不努力,懒惰才选择那个职业,后来,有个南方城市发生交保险按照临时人员交,60退休只能拿400的闹剧,忽然明白那些人努力了一辈子,得到的也不过是比失足妇女还不如的晚年。失足妇女十年青春可能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一直在好日子的梦里努力,却悲剧了晚年。读再多的励志书谁能阻挡社会的下流和为恶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很多事业成功的人出了传记,有人竟然当成人生成功的教材。先不说这些人起点的高低,就说这些人成长过程中的机遇,你能碰到吗?你整天喝酒的人里面都是三轮车主,你会开上奔驰的机会不是很大。这是几率问题,如果一个社会本身就倡导你励志,那说明想让你自虐的同时,还承认自己无能。除非这个励志的目的是虚无的,比如一种信仰。
生活本应是美好的。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公平竞争平台,不用卖血就能让你上大学,不用花钱就能让你有工作,不用屈膝就能获得足够的养家资金,得病不用等死,不用山呼万岁,如此你一定会把励志书籍烧掉,让那些迷魂汤去见鬼。
生活本应是美好的的评论 (共 11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精彩推荐 希望空间一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