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有证

2014-03-08 19:22 作者:向宁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论有证

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私有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了论证“按资分配”政策的合理性,我国经济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个经济学上的理论高峰进行了多次攀登。其目的就是要论证物劳动、科学技术、服务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能否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然而,其证明结果如何呢?总的来说中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它们会创造价值,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它们不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关系人类社会制度重新建立和分配政策大转变的世界级难题,如果这个难题有证,则人类社会将进步走向光明,如果这个难题无证,人类社会将退步到黑暗的野蛮社会。

因为,如果这个难题不能证明,剥削的怪兽就仍然会到处肆虐。人们将永远分不清财富的界限,劳动者用血汗创造的财富会被人无偿地侵占。他们虽然终生劳动却终生得不到温饱,而另一些人虽然不劳动却能分享最多的财富。于是你越辛苦勤勉却越贫穷,而另一些人越清闲却越富有。这样的社会到处充满了争斗和仇恨,到处只见吃人的洪水猛兽在游荡。这样的社会没有光明,只有野蛮的风暴在横行。但是,如果这个难题有证,人类社会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它将到处充满阳光和友,充满自由和创造。因为如果这个难题能证明,它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人类社会有望消灭剥削。因为物劳动也会创造价值,那么在人类的总财富价值中,就可以分离出物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财富。而在物质财富的分配过程中,就可以把物劳动创造的这部分财富分配给资本所有者,从而避免资本家再剥削工人创造的劳动果实。第二,人类自身有望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如果物质力量也能创造财富价值,那么,人们就可以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脱出来,最终把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作完全交由物劳动去承担。而人本身不需要参加生产却能坐享物劳动生产的成果。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人类就彻底解放了。按需分配的美好社会也许很快就会实现。

物劳动会不会创造价值呢?为什么今天的人们在论证这个难题时会得到绝然相反的结论?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高山,由于他们各自所采取的登山工具不同,而且所走的路线也不同,从而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有人上了顶峰,有人则只到了半山腰,其登山结果绝然不同。攀登科学高峰也是如此,由于不同的科学家所采取的证明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甚至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这里有必要对经济科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论进行反思,首先,伟大的西方古典经济学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迷,只要沿着古人留下的足迹前进,人类就有可能找到全新的理论世界。其次,伟大的西方古典经济学家还为后来的经济学家留下了无比重要的分析工具,重农学派为后人留下了使用价值分析法,亚当-斯密为后人留下的价值分析法。直到今天,经济学家都是运用这两个分析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他们用它们分析价值理论中的各种规律,也运用它们分析论证上面要证的世界级难题。然而,最为令人遗憾的是,经济学家正是运用了这些不同的经济学分析工具,才导致了证明的失败。这个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过去的分析工具都受到时代的局限,只适应于过去理论的研究,而不能适应于现代高难理论的分析。可见,过去的一切分析工具统统过时了,用他们再也打不开经济科学的迷宫。要解开价值理论上的难题,人们必须为自己锻打新的分析工具。这是关系到能否证明物劳动创造价值的大问题。

人类所以能战胜自然,完全有赖于科学进步,然而科学的进步又全靠人的认识水平提高。今天的人所以比昨天的人高级,就在于今天的人比昨天的人拥有更高的认识能力。值得庆幸的是,自然经济学找到了这把经济学的新工具,这就是劳动运动法。正是拥有了这把新的经济分析工具,使人们论证上面的价值难题才成为可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把新工具,人们才可以肯定地回答:物劳动会创造价值。从而,过去作为肤浅和定性的价值学说,今天却能够把它带到真正深刻的科学天地,而且能把过去那些自称为理论的伪科学真正揭露出来加以批判。然而能做到这一点,完全需要经济学发生方法论上的革命,而且这场革命被称为范式革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27695/

论有证的评论 (共 13 条)

  • 雨袂独舞
  • 春暖花开
  • 芊凝
  • 心静如水
  • 今生依梦
  • 昆仑一刀
  • 黄瑞槐
  • 文.心雨
  • 晓晓
  • 荷塘月色
  • 清欢何处
  • 雪中人
  • 昨夜星辰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