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浮山行
早春浮山行
上午九时刚过,我们就到了电白县霞洞镇浮山岭下的水电站。水电站门前的山沟,让我们欢呼雀跃。山泉水从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上面或下面流过,淙淙的水声衬托着岸边的翠绿植被,静谧的环境,令我们几疑是进入了仙境。一行八个人在石面上跳来跃去,留下了一张张俏皮而阳光的照片。
九时四十五分,我们从水电站右边山岗,沿着可通货车的泥土路开始爬山。路两边的杂草,枯黄萎靡,一些灌木,也挂着些小的黄叶。只有常绿的树木,才显现出一片的葱茏。左边叫鸡笼尖的岭上,几茬速生桉树,在灌木林中如鹤立鸡群般,格外显目。才下坡,我们又上坡了。跨过了一道水毁涵管垫就的小沟,切过一片荔枝小园,我们沿着弯曲的水泥道路继续前行。右前方的山岭上,几组高压线的铁塔,如一座座顶天立地的山峰,高高地擎向天空,牵引着一条条高压线由西向东而去。同行中有人说,脚下的水泥道路,是前些年为安装眼前这些高压线铁塔而修建的,大家对这一看法都表示赞同。
走完一条近三百米的水泥斜坡,我们到了一个岔路口。在道路与山岭之间,一条人工水渠紧贴着弧形的山脚,向右流去。这个岔路右行,还是可通货车的水泥大路;左行,却是不到一尺见方的水泥渠道的外壁。抬头看,浮山岭顶峰还是盖着一层浓浓的云雾,其他的山岭却在薄雾里还算真切。一个来过几次的队员指向东南方说:看那就是琅江了。我们引颈细看,薄雾里,一截呈“S”形的河流,模糊地映入眼帘。这个队员,感觉到我们对这一天气所带来的目力障碍有些遗憾,竟用望梅止渴的鼓动性话语说:“到了山顶,你们就可清晰地看到琅江了!”这话一出,大家的劲头更充足了,步履轻快地跟着这个“老马”,沿着左边的水渠溯水而上。
转过水渠上建造的一间破旧小屋,脚下的一条山沟乱石斜躺,表面光滑,可见水流的力量,也如同雕刻的刀子似的锋利。小屋后左边,是一块约三十平方米见方的懒洋洋的沙石旷地。细看,才知道是人们为了引水用作他用,把自然的山沟横截过来,将山沟的水引入人工渠道。横截了山沟,将水流改道,就留下了这一小块的旷地,竟也“无心插柳柳成荫”地成了路过的人们小憩的绝佳场所。小屋后的山沟流水,就这样乖乖地进入了人工渠道,贴着山脚,流向了水电站,成了人们征服自然的杰作。山泉水,从乱石密布的山沟流下,在小屋后面吊下二尺多长的瀑布,跌进了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水窝里,然后欢跳着从水屋底下穿过,淙淙流去。队员们在山沟的石上,留下了一张张照片,还掬起水来洗手湔脸。特别是女队员,竟“咯咯”地笑个不停,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令这个狭小的空间,充满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嬉闹过后,我们坐在沙石地上休息片刻,就跨过山沟拦堤,登上十多级有点弯曲的水泥阶梯,走进了树丛之中。
爬了几个山岗,转出树林,前面的山岗下,有三排破旧的石墙瓦房。屋后是一座座的高山,一层层的梯田,生长着高低的树林。浮山岭顶峰还是云遮雾盖,仿若一个羞于露脸的处子,裹着深色的布块,让我们的心的有一种朦胧意念,对它的容颜有点心猿意马地遐想联翩。脚下,一口池塘,潋滟着正午时分的阳光。此情此境,心胸里有的只是恬静。队员中有人欣喜地脱口而出:“啊,这真象桃花源哦。”我们沿着池塘边走向小屋,坐在门前的石凳上,享用着带来的点心,补充能量。三排小瓦房,一排住房,一排牛舍,前面的一排正翻修瓦面。房舍四周,除了我们八个人之外,见不到一个人影。房屋侧边的空地上,一辆红色的125C男款摩托车和二十多具蜜蜂箱,让人真切地感觉到这里有人生活的痕迹。门前有一个近一米见方的浅底塑料桶,正有承载着一条塑料水管流出的山泉水。满溢的山泉水,溅洒出来,把周围几米的地面都浸润得湿透。两扇木门,横着的铁条上挂着一把不上锁的弹子锁。我们将门打开,里面的简单生活炊具一目了然。走进去,左边一间房铺着简陋的床铺,右边的一间房放着杂物。一盏煤油灯,让人不禁联想到夜晚的孤单只影。这样简单的生活环境,就能让人住下,如果没有恬淡心态的人,就无法耐守这样的清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十二时刚过,我们又迈开了步伐。听她们说是山里人家。大家唱着流行的歌曲,在新修辟可行货车的泥土路上爬着屈曲而多岔路的山坡。道路两边,布满了砍伐速生桉树后遗落下的树顶枝叶。坡度时缓时陡,不久,却都是陡坡了,直把大家累得气喘吁吁,歌声也渐渐地销声匿迹了。斜上灌木小道走了一会儿,我们在一块长满灌木的平坦荒地上稍作休息,就钻进了灌木乔木杂生的树丛中,拣着小径,抓着树木,兜兜转转,小心奕奕地行进。眼前一亮,才发觉到了一大片的草地上。这一片草地,坡度稍平缓,草色枯黄,四面边缘都有树木围裹。观察一番,这是通往浮山顶峰的一条山脊。往上看,台湾相思树稀稀落落地在山脊上顽强生长着。墨绿的树叶,夭夭浓密,与枯黄的草地形成了盛衰的鲜明对比。透过台湾相思树梢,消散了云雾的浮山顶峰,还高高在上地挺立着,色彩有点荒凉。大家坐在地上,谈论着为什么有这么一片不生树木的草地。一番谈论,却找不出其中的所以然来,大家又把话题岔了开去。
攀越了陡峭的台湾相思林带,又一片稍显平缓的草地迎接着我们一行。我们在林缘的浓荫喘着气,靠着巨石作着小憩,然后跨越草地,又是陡峭的台湾相思林带。陡然,山风大了。“呼呼”作响的山风,让我们的脚步有些虚浮。我们的衣服“噼噼啪啪”,台湾相思林带更是如海上的急浪声响。有队员掉队了,一个队员不停地吆喝着,变换着话语引逗大家的激情,鼓励大家继续攀登。可是,不一会儿,大家都失去了激情。为了照顾掉队的队员,我们只好攀爬几十米就作一次短暂的休息。
走走停停,走过了三条台湾相思林带,跨越了四个草地,我们到了巨石嶙峋的山峰下面,作着最后冲刺的一次休息。抬头看,峰顶近在咫尺,顶峰的景象可以一目了然了。往下看,我们踏足的第一块草地,已小得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目光转出走过的山脊,近似壁立的陡峭山崖,象万丈深渊一样,让人望而生畏,心中不寒而悚。一个女队员惊恐万状,连打了几个寒噤,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这么陡峭,我不上去了!”队员们不断地给她打气,劝说着还有这么几十米,就这样放弃了,多可惜!一男队员用安慰的话语说:“你别怕,我牵着你的手,你不向下看,就过去了。真的,不信你试试看,许多人都是这样就上去了。”
最后的冲刺正式开始了,队员们向山峰的穹隆山脊横斜而上。右边是山,左边是望不见底的深渊,稍不留神,就要粉身碎骨了。我们都胆战心惊地用拐杖探着前方宽度仅几寸的衰草掩盖着的小路,一步都不敢轻易地踏上。到了峰顶的山脊,女队员走在前面,很快就见不到她们的身影了,我们以为她们到了巅峰。当我们爬了上去,却看到她们又在攀爬着,这时才知道,距离巅峰还有一段路程。
终于到了巅峰。巅峰上,除了满地枯黄的茅草,就是一些突兀的巨石。九百六十四米的浮山高度,毕竟被我们征服了。抬眼远眺,薄雾里,秀丽的景色令我们目不暇接。群山环绕连绵,尽在脚下;绿绒绒的大地上,一条条村庄点缀其间,一条条大小的道路纵横交错,水库、池塘就象一个个明珠光芒璀璨。特别是那琅江河道,就象一条颜色不够鲜明的飘动绸缎,在无垠的绿毯上屈曲翻卷,似苍劲的笔画,又象一条飞舞的神龙,让人慨叹着天工的鬼斧神工竟是如此的炉火纯青!我们“啊——”“啊——”地张开双臂,欢庆着征服浮山的胜利,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一边拍摄下一张张征服浮山的强者照片。徜徉在巅峰,久久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