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平淡的爱

2014-01-24 07:32 作者:丹枫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你是我眼中的帅哥,你是我心中的白马王子,你是我中的佳人,你是我永远牵挂。我是你的娇娥,我是你的依托,我是你心中的公主,我是你手中的宝贝,在你眼中我永远那么美丽动人,永远那么和蔼可亲。我愿做一杯茶,在你饥渴时清凉你心脾,我愿做一池水,在你沐浴时遍吻你身体。你深情的目光打动了我,随你到天涯海角也毫不犹豫。

我们是真正的初恋,你在丹东师范附小读的小学,我在五龙背镇小读的小学。1962年8月,我们共同考上了丹东八中,五龙背唯一的中学,那时的初中很难考的,录取率是百分之十。五龙背地区十几个小学总共才招生一百名。我们分在一个班级,因为个子小,我们俩都坐在第一排,同桌。你是大队宣传委员,三道杠,写得一笔好字,每当学校的黑板报出版之日,同学们边看边称赞,我从心底为你高兴。当时你真的很牛气,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你偷偷的看小人书,我制止你,你却说:“老师戴眼镜,看不到我。”那时一放学,你就把我带到你们家拿小人书给我看,当时我真的很羡慕你怎么有那么多的小人书,整整一大箱子。还有一抽屉的纸啪叽和一口袋玻璃球。可能是因为你是独生子,你们家太宠你的缘故吧。你要什么家里都给你买,不像我们家八个孩子,我在学校军鼓队,要双白鞋,哭了两天,妈妈也没给买,演出时跟邻居家借的,白衣服是穿三哥的,蓝裤子是穿妈妈的,裤腰能再装下一个我。我们两家不算远,大概相隔五分钟的距离,我们两家还有亲戚,我管你的爷爷叫老姥爷,好像是我妈妈的远房亲戚,不是一个姓。

一年后我们重新分了班,你分到了另一个班,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一转眼,到了1965年8月20日,初中毕业了,我们一起下乡了,又在一起了,那时我们都很单纯,整天下地干活,单薄瘦小的我从来没干过这么累的活。那时农村干活耪地和刨茬子都是按垄分,你干不完,跟不上趟,地垄就给你留着,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汗也顾不上擦,看人家老社员都到另一块地去了,我还在这紧忙活。有时候连自己的垄都找不到,那时叫邻墂,如果你干错了垄,就白干了,有的女生只好坐在地头哭!那时你总是干完了自己的垄,就赶忙帮我铲地。我的心里暖暖的,就像遇见了大救星。尤其是秋天割稻子,你的手头特别快,敢和老社员比赛,并且总是领先。干完自己的垄,就来帮我割。中午休息时就帮我磨镰刀,有时手都磨出血了。

那时天天晚上生产队都开会,抓阶级斗争,学习毛主席语录,你总是坐在我对面,我能感觉到对面火辣辣的眼神,专注的在我身上扫来扫去,一刻也不离开。尤其是吹笛子的时候,简直就是目不转睛,看得我心发慌,脸通红,赶忙垂下眼帘,低下头,再不就到外面去站一会。那时心里就像是踹着个小兔子,乱蹦。那时枯燥生活很难捱,有的男生开始学抽烟,有一次,我刚到会议室,在门口一站,你刚刚点了一支烟,一抬头,看见我来了,吓得烟一下子掉在了地上,大伙就拿你起哄。老社员把我们青年点的男生和女生都给配上对,天天逗乐,还说我俩是指肚噶亲,真让人哭笑不得。你还给我买了笛子和口琴,一有时间就教我吹笛子和口琴。有一次队里放假,你说要和我走回家,可以每人省两毛钱火车票钱。那可是20多里地啊,这要是在以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可是那天不知哪来的力气,我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你。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等到了家门口,都没觉得累,好像再走这么远也不成问题。事后,老师和同学们谁也不相信我这个娇小姐能走回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老师回学校造反去了,我们自己管理自己,国家也不承担我们的口粮了,我们和老社员一样在队里挣工分,自食其力,每年分400斤带皮毛粮,根本不够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这些城里来的丫头小子经过几年的艰苦生活的磨练,一个个都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和玉树临风的帅小伙。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一直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没有出去打砸抢,也没有去偷鸡摸狗,和老社员相处很好。青年点有三名男生去当兵,有两名女生去念书,其余都响应毛主席号召在农村结婚安家了。

我因为父亲曾经被医院动员单干,自己开牙科诊所,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定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戴大纸帽子游街,被抄家,关押,没收全部财产。我们全家都受到诛连,我在青年点也抬不起头,没人敢和我说话,像躲避瘟神一样远离我,只有你还一如既往的关照我,有的同学说:“你是贫农出身,根红苗正,你爸又是铁路干部,共产党员,你大有前途,不怕受牵连吗?”你却斩钉结铁地说:“我不嫌呼!”从此你就有了外号——不嫌乎。我心里的感动不言而喻。那可是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唯成分论的时候,全国有多少才华横溢的人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埋没!

1969年上级号召学习本溪碱厂堡,把知青点解散,知青分到老社员家同吃同住,美其名曰彻底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结合是彻底了,我们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了!如果青年点不解散,我们有住的地方,再艰苦,我们也会坚持下去,可是当时农村真的太穷了,知青在老社员家吃不饱,受气,农活累,没有抽工希望,看不到前途,女生纷纷嫁给了当地老社员,男生娶了当地女青年,为了有照应,能够生活下去。我们俩也结婚了,住在青年点房子里。结婚那天下着瓢泼大,我们俩坐火车去了趟凤凰城,算是旅行结婚,下午回来给前来送行的两个妹妹(你我各一个,双方父母都未到场)和来闹洞房的人分了些糖块,就算举行了婚礼,没有仪式,也没有宴请,只记得在凤凰城的日杂商店里,我花了5毛钱买了一个带盖的陶瓷罐,以后就用它装糖,这个小罐一直用到现在,它见证了我们一辈子的生活!那天晚上因为雨太大,两个妹妹回不了五龙背,我就让她俩和我们同住,可是,邻居赵大娘说什么也不让,非让去她家住,说不能搅了我们的新婚之!还说什么“别看天下雨,那是先主水,后主财”等等,一些吉利话。

婚后的生活极其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瓜菜代,那时正赶上开,青黄不接,家里一粒粮食也没有了,我天天下地干活都拿着个大筐,休息时就挖野菜,吃得我直吐绿水(正好赶上怀孕反应)。我把家里大萝卜装了两麻袋,你用挑粪的车拉到市里,让老社员姜殿贵帮着卖了两元四角钱,每斤2分钱。请生产队长吃顿饭,才借给我们50斤喂牲口的苞米,我看着那黄黄的玉米,真比看见金子还高兴,眼泪不由自主地满脸淌,那在当时可是救命的啊。

日子虽然很苦,可是我们满怀希望,盼望两个孩子快点长大。直到1979年随着全国知青大返城,我们才告别了生活了整整14年的金山五队,回到了五龙背,当上了工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相濡以沫,水乳交融,我们共同走过风风雨雨,同甘共苦,儿女也已长大成人。我们也青丝变白发,双眸失去了光华,腰身也不再挺拔,可心还是那颗年轻的心!虽然你我从没说过“我爱你”,但是,简单平淡

的爱却无时不体现在生活的每时每刻。今天在这七夕之时,我要对你说:老公,我爱你!你辛苦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5965/

平淡的爱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