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叶受和创始人轶事
曾祖父依靠祖业父荫,又兼天资聪明,一生从壮年到老年都是春风得意,过得顺通辉煌。他在清末民初时是浙江宁波慈溪鸣鹤场的名人。晚清时由监生捐官同知。民国建立后,省政府委他为鸣鹤场盐事长,继又担任商会董事长,水利局总理。他生平仗义疏财,热心社会公益,先后捐资万余金,疏浚白洋湖,重修金仙寺,将山门从朝东移向朝南。民间有“盐仓挖空,叶鸿年督工”之说。他还重视地方教育,创立敬乐小学堂和柔强女子学校,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嘉勉,赠送“年高德劭”金字匾额一块。
当时曾祖父主持叶四房孝敬堂家政,有丰厚家产,除有数百亩良田,还有杭州种德堂药铺和苏州叶受和茶食糖果店,成为慈北鸣鹤场之富绅,颇有影响力。
他身边有四个亲兵侍卫,担任保安工作,出门坐轿子,有亲兵跟随,颇有威仪。其时有一个落魄江湖的山东人,久闻叶鸿年疏财,救济贫困之大名,上门求见。
曾祖父见他是个三十多岁的壮汉,面貌忠厚,问他有何要求,他诉说投亲未遇,流落异乡,生活困难,请求在府上做个当差,有个安身之处。问他有何特长,他说从小在济南习武,学得一点拳术,可以做护院的武师,担任保安工作。曾祖父看他身材并不高大,却是双目炯炯有神,显得很矫健灵活,就叫他露几手看看。山东人瞧见曾祖父身边侍立四个卫兵年轻力壮,就说请这几位兄弟帮忙,比试比试,点到为止,好让叶老爷看看我的功夫。曾祖父点头表示同意,问如何比法?山东人说请四位一起过来吧。那四个年轻小伙子相视一笑,就一哄而上。只见那山东人摆开架子,立着不动,待四个卫兵近身时,只用手指对他们点了几下,只听得四个人连喊“啊呀”,都退了下去。山东人连说“承让、承让”,表示他已得胜了。那四个亲兵不服气,说比比家伙,他们手里拿了木棍,走到外面,问山东人用什么器械,山东人从背后抽出竹笛说,就用这个。四个人都知道山东人厉害,不敢大意,四面包抄,围攻山东人,只见山东人纵身避让,身法步法十分灵活,用笛子点击四人的手臂腰背穴位,不多时,四人手里的木棍都已脱手,纷纷退下来,表示甘拜下风。
曾祖父在旁看在眼里,笑着点头赞许。山东人上前抱拳道,我还会一点轻功薄技,在老爷面前献丑。说着就跳到院墙下,以背与手臂腿脚贴墙而立,宛如一只壁虎爬墙似的,吸住墙壁迅速爬到墙顶,跨在墙上,又翻身以胸腹贴住墙壁缓缓滑行下来,到半墙时跳到地上,很从容,面不改色,大家看了都拍手叫好。曾祖父看了山东人的拳术轻功,觉得此人确有本领,问明他的家庭情况和出身来历,知道他父母已经过世,又无兄弟姐妹,只有一个姨母嫁在宁波,是他唯一的亲戚,这次来访未遇。打量这人谈吐说话,文化不高,人很朴实,就收他做个亲兵的领班,即是贴身的“警卫员”,跟随我祖父二十余年,直到我祖父七十二岁逝世后离去。在此期间,四个年轻的亲兵拜他为师,另外还收了几个慕名前来投师习武的徒弟。虽然他是个异乡单身人,有几个徒弟,晚年也算有所依靠了。
曾祖父一生辉煌,走在人生的坦途上,是幸福的人。我们苏州一脉子孙,皆赖曾祖父叶受和基业,才落根鱼米之乡。今日撰文纪念,也不枉为叶氏子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曾孙 叶在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