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遇得家乡几点秋

2013-10-03 19:21 作者:老党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3年秋分时节,有机会回家乡辽北昌图,车出山海关,天变得高起来,清起来,精神也被天感染的振作起来。在燕赵之地生活几十年,很喜欢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京津凸显的现代发展节奏,但唯有这个天空,不敢恭维且颇多腹诽。生活在多是灰蒙蒙低矮的天空下,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生存环境,本来坚守家庭、工作、日子,就是一个不断重复、需要韧劲耐力的活,可偏偏又呼吸着那么不舒服的空气,确是憋闷、压抑一些。忽见得天蓝云白、秋高气爽,同行的人都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相互交感。有好天与秋色相伴,接下来的行程感到轻松快捷得多了。

家乡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主产玉米、大豆、花生、水稻。农业为主,自然的东西破坏的少保存得多。县城东南有小兴安岭余脉延伸出的山岭,为小城添几分深邃厚重的气质,西北是广袤的原野良田,为小城增几分博大邃远的气势。一条小河穿城而过,水向西流,出县城蓄水为库浇灌粮田。京哈铁路与高铁分别于城中城北、南西东北向经过,出城后转弯北上。秋色环抱的县城,有栋栋彩色的高楼,满街跑着档次不低的绿色出租车;小河已治理得成湖成泊,清澈潋滟,附有水榭桥梁岸阶,颇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城北原荒凉的丘陵,现已建成几个漂亮的小区和不错的休闲广场,“山与城”多么好的小区命名,高雅、自然、易记、沉实。清晨我被广场健身的音乐叫醒,窗外那婀娜、或洒脱、或矫健的身姿,醒目的红、绿、白、黑色的晨练装,几许幸福、几许朝气、几许陶醉、几许希冀、几许满足,洋溢在晨练者脸上,洋溢满广场,与淡淡的有些朦胧的朝霞的前晕相溶,多么绚烂美丽、生机勃勃的晨。这些美好的变化对我来说是些表象,但这表象有三十几年时间的串接、对比,确值得为家乡人的奋斗业绩而骄傲,为家乡与时代同进的脚步而自豪。小城小镇,依地而建,顺势而兴,求异忌同,本土本色,值得品味、咂摸。

转天去乡下看望插队时的老友,有机会接近久违的广阔天地。天蓝云淡,田野里到处闪动着金黄色,衬有淡淡的绿色波浪;偶有一片高粱粉红,或有一片花生地、菜地翠绿;田边、林带常有三二白色的牛在觅草,来不及打听看似温顺的白牛为何替代了惯见的威猛些的黄牛,想必有淘汰的理由,但此时在蓝天白云下,在满地秋黄和片片深绿的背景上悠闲地移动着几坨白色,很饱眼福。通往乡下的路,要比插队时宽平不少,但仍显得车多人忙。 打听寻找到老友的家,老友的绝症已到了靠流食维持生命的阶段,满屋人的表情沉重,却要挤出笑脸,豪爽热情地留我喝酒,连最后一次见面的话都说了出来。喝吧,其实是说吧。他半倚在炕上,挂着止痛针举着水杯,我坐在炕沿拿着酒杯。1974年,同是19岁,他是大队卫生员我是知青。几十年分别,几次相见,也通电话。忆往事他精神焕发,对现实他很知足:知足于自己是好人,当村官不做“工作”就能选上,生病了主动辞职,否则拖上一年半载能多拿不少补助;知足于孩子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大城市安家立业;知足于老婆勤恳耐劳,日子超持的比一般人家强。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走了早点,苦了老伴!夕阳伴着淡淡的幕蔼悄然来到窗前,东边的窗框和玻璃映上几缕昏弱的余晖。返回的路上来时赏秋的意兴都躲了起来,只是陷入人一世、草一秋的萧杀悲凉里。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也涌了出来:人们秋天,是因为秋叶泛黄,色彩富丽,还带着一点悲哀的色彩以及死亡的预感。很欣赏这句话的普遍含义,但也产生一种偶然事件引发的必然伤感。伤感之后我敬佩老友对待死亡的态度:当生命要终结时,他喜于一辈子做了个好人,喜于欣赏生命留存时辛勤耕耘的秋实!(此随笔未完,已闻老友噩耗)

接下几天是同学战友相聚。都是五十年代中期出生,均近耳顺之年。见面豪爽有礼,成熟有识。看得出来,出门前大多有洗面剃须换衣擦鞋的痕迹,但岁月沧桑也顽强地在伸手、步态、神情、话语、头发脸面中显现,很难寻找记忆中童时稚嫩面容的印象和少年时蹦跳嬉闹的身影。岁月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人送到秋天,此时相聚多有些让个人的感慨得到抒发、共识、升华的意义。酒酣时难免有人像秋天的谷黍那样,在秋临时展示一下果实,分享一下知足和快乐。有一部分人如成片秋实中的一株,不强不弱,平和对待秋实的多少。并不是每个人撒下种子一番耕做就可以细数和享受收获秋实的满足和快乐,确有一部分人因家庭背景、行业性质而下岗失业,因文化素质、习惯认知、心智技能、天性使然等原因,经历了更多的奔波和风吹打,秋来到却只能勉强度日,无力给孩子打下好的物质基础,家庭也经不起大一点的风浪。同为人生的秋天,晒一晒确也感慨颇多:天有无情不公,地有薄厚肥瘦,何况人世社会呢?学会宽慰自己,尽管有些消极,但面对走过、艰辛耕耘的路,面对躲不掉的社会生存环境,面对秋后必是天的现实,有得宽慰、得个健康的身心,未不是无奈之下比较好的生存之道;看自然的秋寻叶可知,简单的出门迈步或隔窗瞭望就可以实现,看人生之秋,真得备好苦辣酸甜、喜怒哀乐的情感和坦荡的心态,才能倾诉好经风沐雨、劳苦耕作的经历。

秋,多么熟悉的自然现象,一旦映于社会、人生,则另有一番味道:每个国家、每个朝代、每届执政者、每个城镇、每个村落、每个家庭、每个人,却都是为了那个大秋实或小秋实而辛勤耕耘一阵子或一生,实现的不仅是群体的或个体的生命价值,更重要的是使生命链条得到越来越好的延续。

2013——10——3——6:00于空间整理发于散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5048/

遇得家乡几点秋的评论 (共 9 条)

  • 一个人没心没肺地活着
  • 黄瑞槐
  • 雪儿
  • 婉约
  • 听雨轩儿
  • 孤帆鸢影
  • 凌夜轻纱
  • 风语
  • 王鹏

    王鹏欣赏--秋,多么熟悉的自然现象,一旦映于社会、人生,则另有一番味道:每个国家、每个朝代、每届执政者、每个城镇、每个村落、每个家庭、每个人,却都是为了那个大秋实或小秋实而辛勤耕耘一阵子或一生,求得的不就是使生命能越来越好的延续吗。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