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上网促身心健康
少上网促身心健康
从有了手机开始,就有了网络。人如果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就会被网络所毁,危害身心健康。上网轻则可引起眼干涩、眼疲劳、口干舌燥、便秘、颈肩不适等躯体症状,重则可导致网瘾、精神病、癌症、自杀及他杀(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稳定、社会安宁。少上网不是不上网,只是用适当的时间上网,对己对人对国家有益无害。当今社会,可以说人人离不开网络,如何与网络交朋友,和平共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公共问题。因此,提倡“少上网促身心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少上网促自然成长。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的思维。电脑是人发明的,网络上的各种规则、游戏程序、文字及图画信息等,都是通过人脑来设计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人脑永远比电脑奇妙。如果每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上网游戏、聊天上,就会减少我们与自然环境接触和思考的时间,我们的思维就会受到局限。游戏中的各种动画刺激是人为制造的,这些制造游戏的人,其思维也是局限的,并不能代替或开发我们玩游戏者的大脑,甚至可能让我们的大脑发育停滞不前。这种没有自然空气滋养,没有绿山清水陶冶,即没有大自然动植物世界熏陶的密闭式虚拟空间,只能磨灭人的意志,消耗人的精血,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如在电脑屏幕面前看久了,就会出现眼干涩、眼疲劳、口干舌燥、便秘、颈肩不适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提醒我们:必须离开电脑,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活动全身、多喝水来消除这些不良症状,促我们自然成长。
少上网促敬业爱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就是网络一体化,不管是教师,还是医生,都需要学会计算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在正常上班期间,利用网络为工作服务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我们应该避免在上班期间内上网玩游戏、聊天,玩游戏、聊天打断了我们的正常工作秩序,可以降低工作效率,导致服务对象的不满意,导致各种纠纷不断,使我们的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如教师在授课时间内上网不去教室讲课,医生在抢救病人期间上网不去亲自抢救病人,公务员在为公民办理有关手续时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公民不理睬,就会导致学生向校长告教师渎职,病人家属向院长投诉医生失责,公民向政府领导反映公务员的懒散作风,从而引发一系列矛盾或纠纷或官司等。因此,要做到敬业爱岗,就要经常严以律己:少上网,杜绝游戏及聊天的现象发生。
少上网促家庭和睦。一些年轻夫妇贪玩,不是进麻将馆,就是上网游戏,结果造成小两口闹矛盾,夫君骂妻子懒得出奇,一年四季不想做家务也不想带孩子,只管个人打扮和享受,妻子有理力争,说夫君没有责任心,一天到晚把电脑当宝贝,不管家人生活如何。这样的夫妻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父母和孩子。父母六七十岁了,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管教他们这些儿孙。如果少上网、少赌博、多劳动,尽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爱护家人,那么,老有所养,小有书读,家庭和睦,幸福快乐的日子就天天有。
少上网促社会安宁。网络既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实惠,也能带来虚假、欺骗的危害。那些低级庸俗、黄色下流的游戏、文字、图片、视频等,对未成年人来说是危害极大的,对那些曾经遭受过情感挫折的成年人来说,也是弊大于利。网络跟现实生活一样,各种虚假广告无孔不入,没有分辨力和自制力的人,是容易上当受骗的。购买网上伪劣产品、模仿网上游戏场面、为了发财不慎陷入传销等,受害人的不满情绪激发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股难以阻挡的逆流,妨碍社会治安和稳定。如一些微博和聊天内容就是消极的、有损国家形象的。网络上言论自由,有利也有弊。上网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弘扬正义,鞭鞑邪恶,从爱国、爱民、爱己的角度出发,做一个健康向上的网民,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努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少上网促身心健康。人的身心健康是靠自己来维护的,也靠社会环境的良好造化。内心和外界的统一、平衡,才能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强壮的体魄需要经常锻炼,体育或劳动锻炼需要时间。人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生理、心理及家庭社会支持各方面需要是满足,如生理方面的吃喝拉撒、睡眠的满足,心理方面的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家人及工作要求、个人智力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时间来保证。上网的时间太长,势必会影响这些正常需要的时间支配,进而扰乱了内心与外界的平衡,造成各种身心疾病。如长时间呆在电脑旁边,吃饭叫外卖,购物有快递,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身体容易肥胖,得高血脂、高血压、静脉淤血或血栓形成、糖尿病、肠癌等。上网成瘾的人就像抽烟、喝酒、吸毒一样,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诸如电磁辐射引起对眼睛、皮肤及内脏器官的危害就等于慢性自杀,何况上网成瘾的人,与外界交往越来越少,几乎没有自我的意识,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个人、家庭、集体、国家效力呢?所以说,少上网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在人人离不开网络的时代,我们应该做网络的主人,而不应成为“网虫”。要想身心健康,就尽量少上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