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压下的选拔

2009-06-11 09:14 作者:欣庸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很怕谈高考,因为我不优秀。这个敏感极其心憷的感觉一旦作为话题闲聊,脆弱的心灵就要经历一次颤动,抚慰好一阵才有好转。不谈不现实,一谈有压力。似乎是沉积在心底的一个隐影,终身难以摆脱。当然对失败者而言是如此,把它当作人生的一个暗扣挂在那里。可是对成功者来说,那似乎永远是难以抑制的焦点。分数成了选拔优劣的分界线。

一锤定音的历史向来悠久。绝大多数的人都要亲历一次过独木桥的滋味。社会如何选拔,学校就如何运作。一所普通的小学就开始分什么加强班,精英班,普通班。从一上学开始就灌输“学而优则士”的儒家思想,好像一株盆景,经过设计师反复修饰按照人的意志生长。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摆弄,顺着一个方向,把自己的全部才情投入。本来知识都是公开的,都是按照书本讲解。一个好字,一所名校的头衔另多少师生望而兴叹!像无边的潮水在召唤,身价便从福城宝地的名望里悄悄升级。

公开透明的选拔制度已经贴上公平合理的标签,有本事可以在考场上任意亮相。这里没有贫富贵贱,也不存在胖瘦丑俊。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普天下的人看到一线希望,感觉有了抒展才华的场所;就为了这一点,人们不顾一切,让孩子们接受国家的挑选,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就为了这一点,把生命付诸在这条没有边际的曲线上,甘愿陪伴孩子感受辛酸。他们不去探讨知识的应用问题,相信从古到今一个话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为要选拔,因为都在接受选拔。所有的家庭都奋力拼搏。举债铺路,倾囊搭桥。转过身来面对孩子微笑,一切的寄语尽在不言中。所有的学生都似乎默守陈规,跟着父母和老师的指挥棒进行。其实天知道他们在想啥。形式上的需要和实际上的应用正在分化神秘的解释。有的人在真学,他们用一种精神回报,把理想建立在祖国的兴衰上;有得人在假学,在寻求机会走捷径,自己知道自己,天生不是蛀书虫;还有的人是纯粹混,想尽办法弄张文凭,来掩饰一下没有通行证的缺憾。学校和社会同步进行,真与假混淆视听。谁不想成为精英,谁不想用真实谱写壮丽的彩虹?如果没有比较,也就失去选拔的必要。无论是什么心态对应考试,至少那是我们自己认定的优胜劣汰,从形式看是公平的逻辑。

高考考什么?知识!不用质疑的问题。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到近代的八股文。现代所有的学科全面升级,其内容之丰富,意象之泛化,思维之多元,是空前之知识大爆炸。书本已经成为一个影子,考试的内容早已肆意扩散,变成综合考查,掌握深浅的标杆。多少基础扎实的优秀生,在变化莫测的意化里流下泪水;有多少本来很有希望的学生,在高压的气氛里失去往日那种自信,脆弱的心灵被眼前的重量摧垮。学生们在考场里紧张过度,没有把平时的成绩跃然纸上,心慌意乱;考场外亲友团心急万分,暗暗为子女鼓劲。我们从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可以领悟,特别优秀的,因为没有控制好情绪而纷纷落马;实力相当的,主要看沉着冷静,看中途有没有小小失误。能超常发挥更好,可是,家长和老师们的愿望是能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多少学生没有遗憾地走出考场?为什么铃声一响,忽然就能感觉到有许多答案不够圆满。

经过了独木桥,都会发出深深得感慨,高考只是知识的起码验证,里面包含着承受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意识观念的进取走向,视野的开发力度,自信和道德情操……的综合审核。也许随着等级优化的稳步推进,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超越,祖国选拔的人才更为优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162/

高压下的选拔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