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看看吧
-----XXX市第一中学五十年校庆随笔
最近,报纸上,电视里,到处传播着一个信息:XXX市第一中学五十年校庆。我起初有些不以为然,平平淡淡,无波无澜,有什么好庆祝的?
然而我的心无法平静下来。我的眼前总在晃动着三十年前的情景。两座呈V字型排列的二层教学楼,一个宽阔平坦的大操场,无数棵昂扬向上枝叶繁茂的白杨树……
那是一个政治挂帅运动频仍的年代,思维混乱,孤陋寡闻,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五大洲、四大洋、美帝、苏修、日本鬼子、阿尔巴尼亚。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孔老二、少正卯、秦始皇,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会唱的歌是《东方红》、《国际歌》、临行喝妈一碗酒,甘洒热血写春秋。我们会说的外语是米西米西、死啦死啦、巴格牙路。我们最时髦的服装是军帽军装、铁路服。我们的口头禅是向毛主席保证。我们最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是今天学工明天学军后天学农。那年岁学政治比学文化知识重要;那年月高中毕业了便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种地开荒;那年头男同学不坏漂亮女同学不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男生女生互相不往来……
毕竟三十年了该遗忘的不该遗忘的都遗忘了。我强迫自己倒退至另一个似乎遥远的世纪。为巩固国防设施我们拆毁X州古城墙的青砖;为防止原子弹的侵害我们舞镐弄锹挖防空洞并且反复演习捂住耳朵闭着眼睛趴在地上;唐山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为防患于未然我们搭个塑料棚子地下铺凉席睡在房子外面;毛泽东逝世学校组织同学们胸前佩白花左臂带黑纱在当时的XXX市中心广场(现在XX量贩所在地)参加全国统一举行的追悼会,记得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低垂着头流眼泪了天空阴沉沉的似乎下着雨……
是的,有些故人往事会自动保存在自己的记忆库里,永远不会丢失。数学老师王光尧先生脸上的微笑、沾满粉笔屑的双手;化学老师何志勇先生那湖南人特有的抑扬顿挫的声调;语文老师周国政先生驼着背戴着高度近视镜一手拿书一只手放在背后在讲台上来回踱着步子,绘声绘色地重复朗读鲁迅《孔乙己》中“多乎哉不多也”的句子,既和蔼可亲又富有感染力;员志贤先生象伟人似的站立在学生们面前,用力挥动着手臂,气宇轩昂地高声朗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谈笑风生的施乐平先生;严肃认真的卫志凡先生;热情洋溢的侯国富先生;声如洪钟的汪涛先生;古朴儒雅的刘寄园先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回母校看看吧!”一个声音对我说。是啊,三十多年了,尽管同在一座城市,我竟然没有顾及她的存在!母校啊,那条曲曲折折的林间小路还在吗?那些高大的长着绿叶的白杨树还在吗?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师们还在吗?母校啊,我多么想立刻走近您的身旁,怀着虔诚,徘徊,寻觅,回想。一棵熟悉的路边小草会使我热泪盈眶,一粒久违的墙脚石子会使我心潮激荡,一串串如诗如歌如梦的朗朗读书声会使我血液沸腾。母校啊,请准许一颗久经人世沧桑的近乎冷漠的心再度回到您的怀抱,接受一次庄严的、崇高的、伟大的洗礼吧。
“回母校看看吧!”我对自己说。“回母校看看吧!”我要对所有的相识或不相识的校友们说。“回母校看看吧!”我相信这声音会随着春风、伴着流水传达到四面八方。
口占小诗二首,权作贺礼献给母校吧。
黄河孕育XXX,第一中学第一家。园丁耕耘五十载,神州处处桃李花。
喜逢母校五十庆,旧貌新颜两不同。教书育人千秋业,继往开来赞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