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拜谒故地(一)(原创)

2011-10-23 11:13 作者:关山布衣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国庆节放假了,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苍沟,收拾了简单的行装,带着老婆儿子兴冲冲地回到了我的关山老林。

国庆节的下午,我帮大哥在狗舌头地里割川芎杆,很是卖力气,割倒了一大片川芎杆,染了一身浓郁的药味,就连晚上做的也是在川芎地里和大哥聊天。

第二天清晨六点多,我就习惯性的醒来了,和我睡在一炕的侄女女婿还在微微的打鼾。我轻轻地起身,悄悄地穿好衣服,慢慢地拉开屋门,一股清新的略带凉意的风扑面而来,使昏昏的头脑忽然间一个机灵,人顿时灵醒了许多。我在院子里站立了一会儿,经过昨晚水的濯洗,满山树木叶子的颜色更加明亮了,虽然晨雾忽隐忽现,但是依然遮不住树叶上的亮色,涂了油似的明亮,看着满眼的五彩斑斓,心中滋生出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喜悦——很想在山林中游走一会的冲动。

不觉意间,我已经沿着村道走到村子东头了。不知是习惯使然还是心有所系,我走上了上蔡家梁的山道。

蔡家梁连接着孟良峰,在孩童时代,我常常和村子里的伙伴沿蔡家梁到孟良峰,坐在孟良峰顶那块酷似蛤蟆的蛤蟆石上,远眺关山梁的公路十八盘上如蚂蚁般移动的汽车,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乐此不疲的事情。看着那缓慢爬行的汽车,我们幼小的的心里滋生了多少神奇的幻想啊!那一辆辆在山道上逶迤的汽车,在不知不觉中承载了我们的童年梦幻,带着一群小人儿的梦幻爬上了关山,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农村的孩子打十二三岁就开始给家里砍柴。每年的季学期,十来岁的我们,每人扛一把斧子,沿着蔡家梁陡峭的山道上到梁顶,选准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就开始砍柴。被砍的对象必须是李子木之类灌木和荆棘,成材木是不能砍伐的,林场的那个独眼龙护林员凶神恶煞般的盯着我们,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我最喜欢砍李子木,这种树虽然身上有刺,但不是很多,而且李子木木质硬火焰旺,无论是烧锅还是烤火都是上等的木柴,砍倒一丛能捆三四个柴捆呢!我们各自选好了地盘就开始砍柴了,一气子砍倒两三丛李子树,就坐下来歇息一会,或是围在一起胡侃神吹,或是在老毛那里要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再捏一撮旱烟末,卷一支不大的喇叭筒,边咳嗽边吸,看着老毛老道的吸旱烟棒子,我们的脸上写满了崇敬和仰慕。等到身上的汗少了,就开始捆柴,选好几根拇指粗的艳红柳嫩条,右脚踏住,双手顺时针一拧,一个楆就拧好了。等距离摆好两根楆,把斧正好的柴棒顺长码好,觉得差不多了就把楆拉在一起拧紧,一捆柴就捆好了。每天,我们每人至少要砍四到五捆柴,每捆柴大约七八十斤左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太阳挨山畔,牛羊归圈的时候,我们就忙着把捆好的柴捆拉到梁顶通往村头的溜道。每个人的柴捆都拉到流道口了,就按照一定的顺序往下溜柴捆。那溜道经过几十年的滑溜,变得陡峭而滑溜,只要柴捆捆得紧,大多都会一直溜到村头,我们便只身沿山道回家,到村东头了,再把柴捆往家里背。当然,有时候遇到捆得不紧的柴捆,溜到半中腰就散开了,堵住了溜道,遇到这种情况,大多都是老毛出马搞定,因为老毛是我们中间年龄最大的,比我们大三四岁的样子,而且那陡直的溜道只有老毛敢去排险。

一年的寒假,我们每人大约要砍一百来捆柴呢,一家人一年的柴火就靠我们在寒假忙乎呢。

我们在蔡家梁上玩耍,砍柴长达十来年时间,对蔡家梁的每一棵树木我都熟悉,尤其是那棵粗壮沧桑,弯曲突出的白桦树,我们每次背着柴捆走到这里,都要借助它弯出来的部分歇力,多年的摩擦,它弯出来的部分已经被磨得伤痕累累了。我轻轻地抚摸着白桦树的伤痕,如烟的往事在心头弥漫。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家乡。颓废沮丧的我回到家里之后,晨昏颠倒,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父母对落榜回家的我格外宽容,无论我怎样懒惰无为,他们都不曾责怪半句。也正是父母的宽容,使我心里慢慢地生出了自责、反省,开始做一些农活。说是做农活,其实也就是早晨到蔡家梁给家里背一捆干柴。那时候,蔡家梁上住了一户人家,因为县医药公司在蔡家梁上建立了一个贝母实验基地,把从新疆引进的贝母在那里繁殖培育,准备扩大种植。为了防止贝母被人偷盗,医药公司招聘了一个看管的老汉,那老汉又带着女儿给他做饭,自然就是一家人了。蔡家梁上有了一家人,顿时就有了生气,有了烟火的味道,只是那家人有一只很是凶猛的黑狗,一听到响动就咆哮不已,使人望而却步,不敢造访。

我每天早晨起来,很是散漫地走上蔡家梁,在林子里寻找到一些干枯的树枝,胡乱的弄够一捆不是很重的干柴,再悠悠荡荡的背回家中,算是完成了一天的劳作。慢慢地,我和那看贝母的老汉熟悉了,第一次走进了那座很神秘的三间茅舍。那是一个很冷的冬日早晨,地面上的霜如薄冰一般,晶亮晶亮的,寒风足可以冻僵一切生命。我瑟缩着身子,胳膊窝里夹着一把斧子,在寒风里似乎被冻透了似的,我刚走到贝母地边,那位看护贝母的大叔就喊我到屋子里暖和暖和再去砍柴,我感激地随他走进了屋里。刚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大铁锅做成的火盆里燃烧着一大堆火,把屋子里烧得很暖和,那大铁锅火盆占去了一个大炕的一小半面积。大叔热情的招呼我到火盆跟前烤火。我半个屁股挨着炕沿坐下,大叔递给我一个烤得滚烫的洋芋,又喊了一声:“凤儿,取个茶盅来。”随着一声婉转的应答,隔开的另一间屋里走出来一个身材略胖,垂一根长辫子的姑娘,一件红棉袄很合身的包裹在身上,她飞快地瞥了我一眼,慌忙低下了头。就在我目不转睛的时候,她又飘然进到那间隔开的屋子里去了。大叔往姑娘拿来的茶盅里倒了一杯茶,茶水和父亲喝的不大一样,颜色略浅,上面漂着油星,我很谨慎地喝了一口,茶味中有些许盐味,很好喝的。一问大叔,才晓得这是油茶。吃了一个热洋芋喝了几盅油茶,浑身热乎乎的,便告别大叔,到林子里去砍柴。

那次烤火之后,我便找了许多借口,很自然的又到那屋子里去了多次。熟悉了之后,我才知道这家人姓吴,大叔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猎户,由于禁猎,好多年已经不狩猎了,药材公司招聘看护贝母的人,大叔带着女儿来到了山里,他说打了多半辈子猎,喜欢山里,川里的家和地就交给老婆和儿子了。吴大叔虽然六十好几的人了,但是身材硬朗,腿脚麻利,每天都要带着那只凶悍的黑狗到林子里去咬獾狩猎,有时候一天要咬住两三只獾呢,一只獾大概卖个六七十块钱,咬獾的收入比他的工资多得多呢!有时候我早晨到蔡家梁的吴叔家去,他已经带着黑虎进林咬獾狩猎去了,只有巧凤一个收拾家里。巧凤小我一岁,只读过两年书,却极喜欢看书,我便每次给她带几本自己的小人书看,她很感激我给她借书,每次吴叔打到了猎物,她都会给我留一些野味,到我上山时喊我去吃。我在她那吃过獾肉、野猪肉、野鸡肉、兔子肉,甚至还吃过一次鹿肉,据说是一只豹子把鹿咬得半死,被吴叔遇上了就弄了回来。我很惊叹巧凤的厨艺,一个女孩子家居然能把野味烹饪的那么好,是我从前没有遇到过的。每次我吃肉的时候,巧凤就会歪着头看着我,毛茸茸的眼睛盯得我的脸直发烧。看见我脸红了,她那粉嘟嘟的脸上也会倏地飞上两朵红霞。

渐渐地,每天早晨上到蔡家梁之后,都会不自觉地要到巧凤家坐一会,有时候和吴叔聊聊天,有时候和巧凤默默地坐一会。

转眼间开了,那是一个很暖和的早晨,我上到蔡家梁看见巧凤在房前面的洼上割蒿子,老远的打了个招呼就进到林子里找柴了。我找见了一棵碗口粗的立死干(枯死未倒的树)山杨树,就脱掉外衣,抡圆斧子用力的砍了起来。砍倒山杨树之后,我准备把它劈开,再捆好弄回去,就免了在家里要劈开的程序。刚开始很顺利,一棵树被我劈成了四瓣,就在我准备继续往小里再劈的时候,一斧子砍进了左脚面,斧刃咬透了胶鞋咬透了袜子,深深地钻进肉里面了。一股奔涌的鲜血很快染红了鞋子袜子,染红了脚下的冻土,一阵钻心的疼痛几乎使我昏厥过去。我挣扎着站起来,扶着一棵红桦树拼命地呼叫。

不一会时间,巧凤就慌慌张张地跑来了,当她看到我的情况之后,脸都吓白了,立马掀起她的苜蓿花罩衣衣襟,“嗤”一声撕下来一绺子,跪在地上,脱掉我左脚的鞋子,用那条带子三下五除二的把左脚缠裹了起来。然后她躬下身子,不容分辩地背上我踉踉跄跄,很是艰难地钻出了林子,一口气背到她家的炕边,还没等我坐稳当,她喘着粗气忙乎着找她自制的跌打损伤药。药找出来之后,她弄来一盆温水,蹲在地上,轻轻地涮洗我的伤口,之后敷上他爸自制的药粉,再用带子裹包好。做完这一切,我看见她那粉嘟嘟的脸上满是汗水,刘海散乱的粘在额头上。我心里忘记了疼痛,涌上来的全是真心的感激。稍微歇息之后她又跑到梁畔,大声呼喊我哥哥的名字,最后我被哥哥背回了家。村上的赤脚医生说,多亏及时止住了血,要不就麻烦大了。

我在家里整整修养了四十多天,一直到阳春三月才能丢掉拐杖行走。我能行走的第二天早晨,怀着莫名的激动上了蔡家梁,一看见那座熟悉的茅屋,心里就涌上一股股暖流。我急切地走向茅屋,院子里的黑虎看见我亲切地摇着尾巴,我径直走进屋里,吴叔一个人在喝油茶,我搭讪了几句,眼睛始终盯着隔开的那间屋子,装着不在意的样子问吴叔:“巧凤不在吗?”“澳,你还不知道吧,给巧凤说了个婆家,回去相了亲再没有到山上来。”“啥时候的事啊?”“半个月多了吧。”“可是,巧凤还小啊!”“不小了,虚岁都十八了,再说女娃娃迟早是人家的人,早打发了好。”我心里一下子像被掏空了的感觉。

那个身材略胖,一条乌黑的辫子直垂到腰部,粉嘟嘟的脸上嵌着两只毛茸茸眼睛的女子,从此在我的视野中消失了,我的心头从此有了失落的感觉有了伤痕的疼痛。

突然间,一滴接着一滴的露水落在我的头上脸上,我抬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又开始下雨了,天地间又是迷雾充塞,隐约的可以看见昔日茅屋的废墟,心中不由的生出几许惆怅,茅屋虽然不在了,尚有遗址可循,昔日的笑脸今又何在呢?我擦去脸上的雨水,向留下我少年的欢笑和失落的故地做了一个深深的鞠躬,最后再做一次深情的凝视,擦去心头的惆怅,缓缓地走下山去,继续我应该继续的事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22848/

拜谒故地(一)(原创)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