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路在心里蜿蜒而上

2011-09-22 21:33 作者:河马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知人更好论诗,尤其面对一个奇特的人和一首奇特的诗。《带镣梏的自由——致诗友》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敏感而忧郁且喜欢流浪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怪”字。但他怪得有趣,仿佛陶潜笔下的五柳先生,冥想在现代有流浪的归期,或者路保持着真实。他“涂抹”诗句,却不太喜欢读诗;他甘于蜗牛式的寂寞,却无时不在寻找友谊;他不愿服从世俗常规,但对真善美心实向往之;他在流浪途中,思索流浪汉的命运……哪怕执着,从不乞求生活。何以见得?言为心声:“我最大的发现,也许就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改变自己”;“流浪汉的宣言应该是:只有路才是真实的”。诚哉斯言。若有想,路在心里蜿蜒而上。事实上,作者不乏啤酒花盛开时的清爽,更不乏结社酬唱的浪漫和书卷气。在人生曲折的道路上,他苦苦思索,孜孜进取,默默期待。

他期待着什么?其诗也许就是活标本。由人及诗,顺藤摸瓜。让我们在“相与析”中“共欣赏”吧。

此诗构思之所以独特,抒写之所以奇妙,源于诗人敏锐而略带忧郁的诗歌感觉。这种诗歌感觉,在标题中就已有所暗示,并标明两条平行的感情线索:自我“关注的自由”与诗友“被关注的自由”。同为“带镣梏的自由”,但诗人已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中摸索和跋涉,对方却在“尘寰”中挣扎和奋斗。诗人貌似“致诗友”——有血肉有灵智的客观对应物,实则裸露一己情怀,深沉而忧郁地追抚传统的人文象征(剑鞘与古琴),同时暗示自我渺茫的流浪——形象化为“无归期的云朵”。诗的微妙之处,在于诗人借助蒙太奇与象征手法,有机的把两个同感不幸的心灵相结合。这就整体上将人生的悲剧命运的逆转抽象化,从而糅合成某种闪光的意念,并上升为某种哲理,以诱人陷入艺术迷津——朦胧的意境。然而有这些净化过的诗句:“你就是你的痛苦/你就是你翅膀的自由”;“不愿折断的是灵智的路……是雾的游丝”;“心披挂着沉重的镣梏/血抖动着铿锵的自由”。这样多层次的感受与双向度的抒写,沉淀了悲壮的审美内蕴,给人以力量的感染;且“镣梏”与“自由”之间、自我与诗友之间的偶然和叠加,无意中延续了忧郁与理想的心灵对话,构成一定历史表情或者遮幅式的“空白”。进而引发读者根据个人经验加以“填空”,以便领略飘忽或者凝重,绚烂或者平淡,超然或者执着。以诗言志,至此会催人对怀才不遇或事业失意乃至为真善美而殉难者,产生深刻的同情与惋惜。这也间接而形象地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此乃本诗悲剧美所在。而令人叹服的是作者独特的诗歌感觉整体推进和情感平行交叉碰撞。

此外,作者善于捕捉局部美的客观对应物,炼丹般提纯语言,以至平行组合意象,构成铿锵的节奏和空灵的抓手。诸如“你只捉住流星的一呼一吸/你只把握霞光的点点含义”,“尘寰在胸怀间萎缩/颤音却在呼唤回声”,这些诗句打破常规,虚实隐显别有洞天。譬如,“流星的一呼一吸”,可以“捉住”。这就是动宾奇特处理,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娴熟借助通感或夸张,追捕美的折光,让读者体验玄泛的美感,并相信作者深深的寄寓——“跌落如床前一把水壶的呜咽/污秽里是一张洁净的风帆”。这比庄周梦蝶更富诗意朦胧的美和现代破碎的美。

总之,《带镣梏的自由——致诗友》这首诗,初步显示作者何雄华的诗歌个性和玄泛思想,可贵的是他敏锐而略带忧郁的诗歌感觉,沉淀着安静的精神特质。作为同龄人,我相信,更祝愿,流浪现代的人们,因为梦想和冥想,路在心里蜿蜒而上。而这首诗,就是流浪途中的一份干粮,一份温暖。

『附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带镣梏的自由

——致诗友

袖千古清风

怀万载风流

你怎知剑鞘在哪里遗失了

塞外的蹄声拥不入东篱的琴韵

曲径的回肠缺少了大海的呼啸

你只捉住流星的一呼一吸

你只把握霞光的点点含义

天鹅湖是忧郁的

年轮的倒转却是痛苦的

你怎知芸芸的梦游

跌落如床前一把水壶的呜咽?

然而你就是你的痛苦

你就是你翅膀的自由

你追逐没有的彩蝶

你梦着没归期的云朵

污秽里是一张洁净的风帆

晨昏间是一带晶莹的流霞

尘寰在胸怀间萎缩

颤音却在呼唤回声

敲打期待着火花

你不愿折断的是灵智的路

你不愿迷失的是雾的游丝

心披挂着沉重的镣梏

血抖动着铿锵的自由

1986年10月于普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75357/

路在心里蜿蜒而上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