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源自佛道典籍的成语

2011-03-14 12:26 作者:心空了然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现在使用的成语,许多都出自佛道典籍。但大多运用比喻义或引申义,本意基本不用。阿弥陀佛,梵语音译词,意译为无量寿佛、无量光明佛等。信佛者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感谢神灵。语出《玄应音义》。白日升天,道家语。意为白日升入天界成为神仙,后比喻骤然升官。语出《魏书·释老志》。宝山空回,意为进入宝山却空手回来,比喻置身良好环境却一无所获。语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本来面目,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原来的摸样。语出《六祖坛经·行由品》。闭门造车,原指按照一定规格关在屋里造的车也能使用,后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管是否符合实际。语出《景德传灯录》。闭眼作,意为闭上眼睛就认为是夜晚,比喻愚昧荒唐自欺欺人的思想行为。语出《景德传灯录》。不二法门,意为不用语言文字传示,直接以心印受的法门。在禅语里多指禅法。“不二”指一切事理平等如一,没有差异。后比喻唯一的门径或方法。语出《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不即不离,意为既不同一也不相异。后来指人的关系既不太亲近也不太疏远。语出《圆觉经》。不可思议,原指事理至极微妙,不可想象,难以言说。后来指无法想象不可理解。语出《增一阿含经》。不立文字,原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相传此语是释迦摩尼在灵山法会上所说。语出《五灯会元》。不生不灭,即“常住”之异名。佛家认为佛法无生无灭无变迁。语出《头陀寺碑文》。长生不老,意为生命长存,永远年轻。语出《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超凡入圣,原指超脱尘世,得道成仙,后指修养超过常人,达到圣人境界。语出《景德传灯录》。沉默寡言,意为不出声,少说话。语出《景德传灯录》。愁云惨雾,比喻愁闷凄惨的景象或环境。语出《景德传灯录》。臭肉来蝇,意为臭肉引来苍蝇,比喻物以类聚,多指坏人臭味相投。语出《五灯会元》。吹大法螺,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众生,后来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语出《妙法莲华经·序品》。炊砂作饭,煮沙子做饭,比喻徒劳无功。语出《楞严经》。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语出《五灯会元》。打成一片,原指以同等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即物物混融,物我不分,是禅家顿悟后的境界。后指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语出《无门关》。大慈大悲,原指给众生以安乐,解除众生之痛苦。后指心肠慈善,救人于苦难。语出《法华经·譬喻品》。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佛家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铁围山为外郭,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语出《长阿含经》。单刀直入,原指抛开一切语言文字、知识见解,当下领悟,明心见性。是禅家授受道法的特殊方式。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语出《神会遗集》。当头棒喝,原指禅宗禅师使人醒悟的两种方法:用棍棒一击或大声猛喝。也作当头一棒。后比喻促人醒悟的严厉警告。语出《景德传灯录》。刀头舔蜜,比喻利少害多,亦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语出《佛说四十二章经》。得未曾有,意为空前未有。语出《楞严经》。洞天福地,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境。后比喻名胜风景区。语出《重建紫霄观记》。夺胎换骨,道家语,原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善于模仿而不露痕迹。语本释惠洪《冷斋夜话》。耳根清净,耳根为佛家“五根”之一。清净指耳边无嘈杂的声音干扰。语本《集论》。法轮常转,原指佛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且摧毁世俗一切斜惑之见。后指佛法无边,普济众生。语本《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返老还童,道家语,原指却老术。后多指老人恢复青春。语本《七召》。返本还原,道家语,原指神仙被谪下凡,死后返回仙界。后比喻恢复原来的状态。语本《度柳翠》。方便之门,根据学人不同根器,特别对中下根器者,灵活采用各种接引方法,佛家称为“方便”。后来转意为给予方便的门路。语本《景德传灯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之语。后比喻作恶之人决心悔改,不再作恶,即可成为好人。语出《山堂肆考》。佛头著粪,著,着的本字,放置。禅家机缘语,指佛性慈悲,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轻慢、亵渎。语出《五灯会元》。呵佛骂祖,禅家认为所谓佛圣祖师,一旦说出口,或存念于心,便是对清净佛性的污染。同时,禅宗强调自心是佛,蔑视佛圣祖师,因此常常呵斥、责骂佛祖。后指不受前人拘束,即可超过前人。也形容无所顾忌,斥责先贤。语出《五灯会元》。更深人静,古代一夜分成五更。意为夜深人静,一片静寂,亦作更深夜静,语出《景德传灯录》。龟毛兔角,龟本无毛,兔本无角,指虚有其名并无实物,常用来说明万物虚幻不实。语出《大智度论》。恒河沙数,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语出《金刚经》。花红柳绿,泛指春天景色,亦形容颜色鲜艳纷繁。语出《五灯会元》。恍然大悟,意为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也作豁然大悟,语出《景德传灯录》。灰头土面,满头灰尘,一脸污垢。形容肮脏,亦形容讨了没趣垂头丧气的样子。语出《五灯会元》。火烧眉毛,比喻情势急迫万分。语出《五灯会元》。火里莲花,禅家以此语指真如佛性,因为通常语句无法表述。语出《景德传灯录》。饥餐渴饮,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语出《五灯会元》。极乐世界,佛教经典中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亦称“净土”,往该地可获得清净、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语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家破人亡,家园被毁,人遭死亡,语出《景德传灯录》。见兔放鹰,看见野兔,立即放出猎鹰。比喻看准时机,立即采取措施,可得实利。语出《五灯会元》。鉴貌辨色,观察对方的表情脸色。形容根据对方的心理,采取相应的言行。语出《景德传灯录》。将错就错,已经出错,索性就错下去。语出《五灯会元》。借花献佛,释迦牟尼成佛前的故事。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语本《过现因果经》。金刚怒目,金刚指佛寺山门内所塑的金刚力士。形容面目威猛可畏。语出《谈薮》。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语出《五灯会元》。镜花水月,喻虚幻的景象,后比喻诗中有美妙的意境,不能尽从字面上理解。语出《景德传灯录》。镜里求形,看见镜中的物像就企图在镜中求取该物,比喻认虚为实,徒劳无益。语出《慧南语录》。九转功成,道家语。道家炼金丹,以九转为贵,人服九转金丹,三日可成仙。后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语出《抱朴子·金丹》。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后比喻积少成多,语出《妙法莲华经》。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表示一言为定,绝不反悔。语出《景德传灯录》。口碑载道,形容人人称颂,美名远扬。语出《五灯会元》。枯木逢春,枯树到了春天又恢复了生机。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获生机。语出《景德传灯录》。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家语,苦海虽无边,回头即可到达彼岸。语出《度柳翠》。快人快语,直爽人说直爽话。语本《景德传灯录》。冷暖自知,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比喻学习的深浅学者心中有数。语出《大日经疏》。恋恋不舍,形容极其留念,舍不得离开。亦作念念不舍,语出《五灯会元》。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后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玄妙。语出《景德传灯录》。六根清净,佛家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称为六根清净。语出《法华经》。炉火纯青,道家语。道家炼丹,炉中火焰由红转青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纯熟,达到完美的境界。语出《孽海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路上遇见不平的事情,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语出《景德传灯录》。盲人摸象,佛教故事,几个瞎子摸象,因摸到不同部位,描述象的形状也不同。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妄下判断。语出《景德传灯录》。幻泡影,佛家认为世间的一切,如梦境、幻影、水泡、影子般空虚。后比喻极易破灭空虚的幻想。语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迷头认影,形容非常糊涂。语出《楞严经》。面壁功深,指和尚面壁默坐静修,道行很深。后比喻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语出《五灯会元》。明知故犯,明知不对,故意违犯。语出《五灯会元》。摩顶放踵,从头到脚都摩伤了。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语出《景德传灯录》。泥多佛大,泥巴越多,塑出的佛像就越大。这是禅家呵佛骂祖的口气。隐含自心是佛,身外之佛都虚妄不实之意。后比喻附益者越多,成就就越大。语出《五灯会元》。拈花微笑,佛家故事。叙述佛向西天禅宗初祖迦叶传授正法眼藏的情况。比喻彻悟禅理,后亦比喻彼此会心默契。语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牛头马面,指地狱里鬼卒,后比喻各种邪恶的人。语出《景德传灯录》。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的文字、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的佳作、高见。语出《景德传灯录》。普度众生,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救众生到达彼岸。语出《佛说无量寿经》。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或大家一起动手。语出《五灯会元》。骑驴觅驴,骑着驴去寻找驴。原意是自心是佛,却向外寻求佛法的痴迷可笑行为。后比喻东西就在身边还到处寻找。语出《景德传灯录》。千山万水,原意是与禅法相去极远,根本不合禅法。后形容路途遥远。语出《五灯会元》。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差别大。语出《景德传灯录》。千了百当,原指参禅悟道,大事了毕。后指一切都很妥帖。语出《宗乘要义》。敲骨吸髓,比喻残酷剥削压榨。语出《五灯会元》。青山绿水,泛指美好河山。语出《五灯会元》。清规戒律,清规,是对犯律僧尼的处罚条例。戒律是“解众恶之缚,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的行为准则。后比喻束缚人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语出《释门正统》。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紧迫。语出《五灯会元》。如是我闻,意为我听到的是这样。佛经是释迦摩尼逝世后由其诸弟子背诵、回忆而结集成的,如是我闻是背诵者的第一句话,后为佛经开卷语。语出《佛地经论》。三魂七魄,道家语。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语出《抱朴子》。三十三天,佛教称欲界的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后形容极高的地方。语出《胜鬘宝窟》。杀人不眨眼,原意指机锋峻烈,杀灭分别妄想及种种尘俗执着毫不留情。后形容杀人成性,凶残狠毒。语出《宗乘要义》。善男信女,原指皈依佛门的男女,后泛指信佛的男女。语出《金刚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处境极端困窘,无路可走。语出《联灯会要》。生老病死,佛家认为出生、衰老、生病、死亡是人一生中的四大痛苦。后指生活中的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情。语出《仁王经》。手忙脚乱,形容惊慌失措或做事忙乱,毫无条理。语出《景德传灯录》。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成功。语出《景德传灯录》。水中捉月,犹谓水中捞月,比喻虚妄、徒劳的行为。语出《慧南语录》。水泄不通,形容极度拥挤或严密包围。语出《景德传灯录》。四大皆空,佛教称地、水、火、风为四大,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四大皆空意为宇宙间一切都是空虚的。语出《四十二章经》。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语出《景德传灯录》。昙花一现,比喻难得出现的事物,后多比喻人或事物一出现便迅速消失。语出《妙法莲华经》。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坠落。遂以此语形容说法动听感人。后多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语出《心地观经》天女散花,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大漫天飞舞的景象。语出《维摩诘所说经》。挑雪填井,比喻劳而无功。语出《嘉泰普灯录》。头上安头,比喻多余、累赘。语出《临济语录》。万古千秋,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语出《景德传灯录》。唯我独尊,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佛最高贵、最伟大。后形容极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语出《五灯会元》。未了公案,没有了断的案件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语出《五灯会元》。无风起浪,比喻无端生事,弄出是非。语出《景德传灯录》。无言可对,找不出话了回答。语出《五灯会元》。无中生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后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语出《老子》。现身说法,原指佛的神通广大,能因不同对象而显现种种身相以宣讲佛法。后比喻以亲身经历为例,说明道理,劝导别人。语出《楞严经》。香花供养,原指以香烛鲜花贡献于佛的礼敬仪式,后用以表示虔诚和尊敬。语出《金刚经》。香象渡河,比喻证道深刻,后用以称美诗文写得精辟透彻。语出《优婆塞戒经》。降龙伏虎,指以法力制伏龙虎,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或恶势力,亦形容力量强大。语出《梁高僧传》。想入非非,原指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后指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语出《楞严经》。逍遥自在,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语出《景德传灯录》。邪魔外道,原指妨害正道的言行,后指不正当的门路和途径。语出《药师经》。心心念念,萦绕于心,时时思念。语出《五灯会元》。心猿意马,道家语,心神不定如同猿跳马奔一般语出《参同契》注。玄之又玄,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形容非常玄妙,难于理解。语出《老子》。雪上加霜,比喻祸患迭至,极为悲苦。语出《景德传灯录》。烟云供养。道家语,道家认为,不吃食物,依靠吞食云雾可至长寿。语出《妮古录》。叶落知秋,看见树叶落下,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依据某些微小的变化预测事物的变化。语出《五灯会元》。一尘不染,佛家用以比喻不为尘世的物欲所牵累,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为歪风邪气所沾染,亦环境非常清洁。语出《法苑珠林》。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一个人传出根本没有的事,许多人就当作实有其事传开来。形容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信以为真。语出《景德传灯录》。一丝不挂,佛家语,指心中没有尘世的丝毫牵挂,毫无执着牵系。后形容赤身裸体。语出《楞严经》。衣钵相传,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予衣钵的仪式。后泛指师徒父子之间的思想、学术、技能的传承。语出《神秀传》。因风吹火,借助风力吹火。喻禅师接引学人顺其根器或向善之心加以开导。后指趁便行事,费力不多。常用作谦词。语出《景德传灯录》。因果报应,佛教基本理论之一。认为凡有善恶的思想言行,必然会引来相应的善恶报应;反之,善恶果报,也必定有此前的善恶缘因。后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语出《元贤广录》。鹦鹉学舌,比喻别人怎么说,自己也怎么说。语出《景德传灯录》。斩钉截铁,比喻做事说话果断坚决。语出《景德传灯录》。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语出<;;五灯会元》。蒸沙成饭,佛家语,比喻事必无成。语出《楞严经》。指东画西,形容说话神气活现的样子。语出《五灯会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指造什么因,得什么果。语出《涅槃经》。自作自受,指自己做坏事、蠢事,自遭祸害。语出《景德传灯录》。钻冰求酥,比喻一定不能达到目的。语出《菩萨本缘经》。钻火得冰,比喻一定不能实现的事情。语出《法苑珠林》。做贼心虚,做了坏事的人,担心被人察觉,总是提心吊胆。语出《联灯会要》。天地悬殊,原指离开禅法极为遥远,后比喻悬殊太大。语出《临济语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2797/

源自佛道典籍的成语的评论 (共 4 条)

  • 芳草依依
  • 井水蓝
  • 水亦柔
  • 幽谷梅朵
    幽谷梅朵 未通过并说 请重新排版后再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