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乱云润生2020草稿版七十

2020-09-03 21:32 作者:小牮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乱云润生 七十

2020草稿版 (试发)

赤诚众 (小牮)著

第十章 溯源肃慎先祖情满黑水圣境 第七十

赤怀忠老师陪同我赴白山黑水寻根问祖,此站己至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2020年1月19日上午十点十分,我俩儿正聚精会神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中各展厅浏览参观,手持智能云台的我,打开手机镜头选择重点摄录。此时此刻,我们己漫步到寻根问祖满旗溯源,今日最主要应领略的展厅: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以肃慎族系遗存为中心的一系列展览区域了。

赤老师提醒说,扶余、东胡、鲜卑、挹娄、沃沮、勿吉、靺鞨、这些族群在肃慎之后,出现于白山黑水间历尽沧桑繁衍生息,将是滿旗溯源承前启后关键环节,也是此次考察着重点,展厅将以文物、图表、模型、复原场景,考古挖掘的珍品、古物化石,由解说员深入浅出陆续介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博物馆展厅大幅背景图幕深蓝靓耀赫然醒目;当赤老师与一名文质彬彬姑娘小声交流几句后,讲解员声情並茂解说随即展开,我则紧紧跟随她那恰到好処舒缓适中浏览节奏,心神专注一絲不苟全程摄录,人们陆续围绕过来,但大都心领神会,给我镜头适展畄出甚佳角度空间。

讲解员带领参观者浏览感悟展厅第一部分是:北土先民,距今约6000年至公元907年历史描述;肃慎先民及后裔一直生活在白山黑水间广袤土地上。漫长岁月中,这片土地曾先后呈现;新开流文化、莺歌岭文化、滚兔岭文化和同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原始经济以渔猎为主,兼事农耕,渔猎文化压制石器发达,农耕文化出土的实物以石器和陶器居多。他们在黑龙江流域的千里沃野和茂密山林中繁衍生息,揭开了黑龙江古代文明的序幕。

首先展示渔猎生活,新开流文化。由于日前刚刚亲睹考察实地,省略不表。

接着介绍古玉文化;小南山、亚布力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黑龙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定数量的玉器。以饶河小南山、尚志亚布力为代表的19处墓葬和遗址,出土大量玉礼器、玉佩饰、石器和骨器等。其中亚布力出土三联玉璧和双联玉璧,与红山文化同类器物风格相似,属华东北系古代玉器文化传统,即红山文化玉器传统。

然后展示;楛矢石砮,孔子识肃慎;秋时有隼,即海东青,死在陈国,隼身上的箭长一尺八寸,陈惠公叫人请教孔子。孔子说隼从很远地方飞来,身上的箭叫做“楛,桦树,矢石砮”,为肃慎国所造。周武王灭商后,南北道路畅通,周边少数民族以各自的特产来进贡,肃慎进贡了用楛木作杆、石头作箭头的箭,武王把箭杆末端刻着“肃慎氏贡之矢”的箭赏给嫁到陈国的女儿大姬。古代把远方的贡物分给异姓,是为让他们不忘记臣服,所以武王把肃慎氏的贡物分给陈国。“楛矢石砮”说明肃慎先民受长白山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工具以石器为主,狩猎是主要的经济活动。

接下来是农耕生产,莺歌岭遗址。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湖南端东岸,分上下两层,上层距今约3000年左右,应在商周之际;下层较上层更早,应在商代初期。以陶猪为代表的原始小型陶制艺术品和大量农具的出土,说明那时的人们过着较稳定的农业生活。

以下展示城堡林立的滚兔岭文化;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南部,因发掘双鸭山市滚兔岭遗址得名。遗址多为依山而建的山城堡寨群,城内半地穴式房址多寡不同,较大居住址居中,地理位置较高。出土陶器形状各异,有斜向上翘的单柄罐等,年代距今约2000年,相当于汉魏时期。滚兔岭文化的核心区域是七星河流域。该区域防御、祭祀、瞭望、要塞功能的特殊遗存交错存在,表明该区域内汉魏时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学者认为滚兔岭文化可能是挹娄的文化遗存。

最未展览是覆穴而居,同仁文化;同仁文化一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包括绥滨同仁遗址、绥滨二九零农场四十连遗址、萝北团结墓地等。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建筑,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以盘口鼓腹罐、口沿下饰附加堆纹高领鼓腹罐、斜口器和敞口碗等为典型陶器。石器和骨器多为生产工具,铁器有镞、到、帽、带卡、甲片等。年代约为南北朝时期至隋唐,应是肃慎后裔勿吉、靺鞨系统的文化遗存。

第二部分展示是,海东盛国,公元698年至926年。公元7世纪初末至10世纪初,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朝鲜北部、俄罗斯滨海地区,曾出现过一过强大的、由唐王朝册封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靺鞨的一支,粟末靺鞨。926年,渤海国被辽所灭。在长达二百多年历史中,渤海国社会发展深受中原盛唐封建文化的影响,典章制度仿自唐朝,衣食住行皆有汉风。与中原内地的频繁交往,促进了渤海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局面。

其表现,五京之首,上京龙泉府,系仿唐长安城形制营建,故址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周长约16.3公里。史料记载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自渤海三世文王大钦茂辟为王都后,除晚年曾有过一段短暂迁徙外,此一直是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统帅三军,渤海国军事制度大体仿照唐朝,设武官职。史载,十一世王大彝震时,“置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一百二十司”。从发掘出土铁器看,渤海军事装备颇显精熟。海曲华风,渤海人社会生活,男子辫发,穿唐装或窄袖长袍。妇人皆悍妒,以致渤海无女倡、无小妇、无侍婢。建国伊始,便积极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地虽海曲,常习华风”,其典章制度,衣食住行,多仿自唐朝。对盛唐文化全盘吸收,促政治体制成熟和经济发展。沙门净土,渤海国的佛教追随唐王朝。考古调查,渤海佛寺遗址,主要集中分布上京城、西古城、八连城地区,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

第三部分展示为金源霸业,公元926年至1234年。公元十二世纪初,继渤海国之后,靺鞨后裔女真人再度兴起,定居在阿什河畔的女真完颜部,在首领阿骨打的带领下统一女真各部,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成为白山黑水的主宰。进而灭辽和北宋,统治中华大地半壁江山达百余年。金朝最强盛时所辖疆域北至外兴安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东南抵鸭绿江与高丽为邻,西达陕西西北地域与西夏交界,南与南宋以淮河为界。

首先表现为女真崛起,辽灭渤海,居民南迁,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部自黑龙江中下游南迁至渤海故地,并以女真之名见于记载。辽朝灭渤海,女真南下,同辽接触增多。辽朝势力深入到女真各部,女真人遂成为辽朝附庸。随着契丹人对女真人奴役的变本加厉,女真人的一支完颜部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掀起反辽浪潮,建立金国,挥师南下,灭辽和北宋,入主中原。女真人入主中原后,努力将先进的中原汉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运用于国家管理,使金朝在建筑、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缔造了百年的帝国霸业。金源文化兴盛;女真语“金”为“按出虎”,认为按出虎水源于此,所以称金源。金源文化是女真文化和汉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成果,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文物和史料记载中得到充分证实。金源文化为北雄南秀、气象万千中华文化增添新的活力,提升和丰富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第四部分展示华夏一统;公元1234年至1911年,渐进入近代;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后,留在东北的女真人仍以渔猎采集为生,元代隶属于开元路和水达达路管辖。明初到明中叶,这部分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最初,建州女真分布于今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于今松花江流域;东海女真则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他们在明前期政策的感召下,陆续归顺明朝,明设奴儿干都司及下辖卫所对其实行统治。

1583年,女真人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沿用“金”为国号,史称后金。1626年,皇太极继大汗位,1635年改“诸申”为“满洲”,从此满洲代替女真为族名。并于1636年改金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结束秦汉以来筑长城、设重防,把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对立起来格局,建立了巩固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体制大清帝国。

以下重点介绍元、明两朝对黑龙江的经营建设,元朝下设开元路、水达达路,派军队屯田镇守,促进黑龙江地区发展与繁荣。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扫清故元残余势力,完成全国统一大业,在东北地区废除元朝行省制度,在黑龙江地区设置了最高级行政机构,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永乐年间,明政府在嫩江流域设立许多军事卫所,这些军事卫所统归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

展厅中展示建州女真的崛起,介绍1583年努尔哈赤凭先祖所遗13副盔甲,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八旗制度。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年号天命,国号金,史称后金。1626年皇太极即后金汗位,统称满洲,次年在盛京,沈阳故宫称帝,改国号大清。东北作为清王朝“龙兴之地”,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此时,沙皇俄国逐渐向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流域侵入,东北地区边防问题日益突出。清政府在黑龙江地区设置军政机构,发动民众积极抵御外来侵略。各族人民精诚团结共同为保卫边疆稳定安全,维护祖国统一做出重大贡献。血脉绵延;明末至清初,女真主体部分融合其他民族统称满族。一些边远地区分支未融入满族,分别形成了今天的赫哲、鄂温克等族。

白山黑水孕育东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质朴勤劳、不畏困难、勇于进取,在几千年与大自然做抗争的生产生活中书写着黑龙江文明发展进程。黑龙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先民为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讲解员讲述脉络清晰至此结束。

展厅专题介绍肃慎之后;扶余、东胡、鲜卑、挹娄、沃沮、勿吉、靺鞨等族群历史渊源;赤老师在各个展区简要讲解,我则专心致志在展柜、图表、模型前进行摄录。

扶余的起源地,位于今吉林、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中心,辽宁省昌图县、吉林省洮南县以北,至吉林省双城县以南,皆其国土。今昌团县之扶余城,辽宁省昌图县四面城乡,即古扶余王所居。扶余最强盛时,疆域达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西接鲜卑,方圆约现900公里范围。秽貊族人为东明族的奴隶,称为下户,有战事不能上阵打仗,只能为打仗的东明族人运送给养,贵族死时厚葬,殉葬奴隶多至百余人。公元四九年扶余王遣使来汉,与中原开始有官方交往。

东胡是中国东北的游牧民族,与濊貊、肃慎并称为古代东北三大民族,从商朝初年到秦朝末年,存世约1300年。东胡之名最早见于东周时期《逸周书》,里面提到“东胡黄罴 山戎戎菽”。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约1300年。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有人说东胡族人是商末周初箕子东赴朝鲜时留下的遗民;有人提出东胡族系殷商后裔;还有人认为东胡族来自东北土著氏族部落。最终东胡被匈奴族消灭。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名字从历史上消失。据传,东胡某部落却以另外名字存活下来。如,东胡部落中的乌桓、鲜卑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建立了强大王朝,演变成蒙古、契丹等民族,分别建立了国家。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加深,各民族融合加快。到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挹娄;是中国古代民族,来源于肃慎。现今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600余年,汉至晋。公元5世纪后,改号勿吉。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1至2世纪时,挹娄一词,含义有两说:一,音为鹿之意;二与满语“叶鲁”音近,为岩穴之穴意思。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挹娄用作族称,即“穴居人”意思。挹娄称号本是他称,久之成为族称,然直到公元554年,北齐天保五年,他们向中原王朝纳贡还自称肃慎。

沃沮;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东沃沮大致位于今朝鲜的咸镜道,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东沃沮经常被简称为沃沮。沃沮南与东濊相邻。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于其管辖权在汉四郡和高句丽之间摇摆,沃沮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公元1至2世纪沃沮成为高句丽藩属。244年,曹魏攻打高句丽时,高句丽东川王曾暂退到北沃沮。285年扶余王储在遭到北方游牧民族袭击时也曾逃到沃沮。5世纪初期,高句丽好太王将沃沮完全纳入高句丽版图。

勿吉,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勿吉或沃沮、窝集、乌稽等都是“勿吉”的音转,意为“森林部落”,是古代东北一少数民族,沃沮属濊貊系统,可分为北沃沮与南沃沮。有南北二国,南沃沮又名东沃沮。北沃沮人主要居住在今黑龙江省的东南和吉林省的东北地区,包括今苏联沿海州的一部分。南沃沮(东沃沮)主要居住在今朝鲜东北地区。《后汉书·东夷传》、《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对此均有记述。勿吉人,就是林中人。在气候寒冷的东北,森林既是人们的好住所,也是他们狩猎、采集的好场所。

靺鞨,又称“靺羯”,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时写作靺羯,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已经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延传至今。唐代分为白山、粟末、黑水靺鞨等部,其中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靺鞨世居白山,或称不咸山、徒太山、大白山、长白山黑水间,以渔猎为业,根据生活地区不同,也有农耕文明和小部分游牧文明。

肃慎、扶余、东胡、鲜卑、挹娄、沃沮、勿吉、靺鞨、女真,这些民族皆为满族之远古先祖。

至此,在赤怀忠老师配合下我精心摄录,满旗溯源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顺利圆满结束,十一点二十五分,赤怀忠老师带领我去博物馆自助餐厅吃午饭,午后驱車直奔吉林省省会長春市。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bcbbkqf.html

乱云润生2020草稿版七十的评论 (共 3 条)

  • 浪子狐
  • 水墨残荷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