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宋朝军队都是贼配军!
宋朝军队都是贼配军,所以战斗力低下!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上期淮下书生讲了既然宋朝军队没有脸上刺字的硬性规定,那么宋朝军队里脸上刺字的士兵是哪里来的?

这就要说到书生上上期讲的宋朝的刺配之刑,刺配后的罪犯需要接受后续处罚。一种是服劳役,另外一种就是充军。刺配充军的,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军事团体——“配军”。

实际上,配军主要存在于厢军中。厢军就是宋代驻州之镇兵,名为常备军,其实就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厢军的主要来源是招募饥民,以及部分来自流配服役的罪犯。厢军任务繁杂,有修城、榷酤、制作军器、修桥铺路、水陆运输、牧马屯田、侍卫官员等等。宋初,厢军大多不进行军训,宋仁宗时期,始置教阅厢军,又称厢禁军。教以武技,免其杂役,其他杂役兵称不教阅厢军。神宗元丰五年,教阅厢军全部升为禁军,其余厢军仍为杂役兵。

也就是说配军主要存在于厢军中,至于禁军中,也是有的,不过他们大都是充当提马追蹬的角色,为正规军服务,而在战场上又是最先上阵的那批。不过禁军的主要来源也是从厢军中选拔,因此大部分厢军士兵的人生规划便是升到禁军中去。而禁军中裁汰下来的老弱病残及不堪者,也可以编入厢军,厢军可以说是禁军的预备役吧!

而所谓的“好男不当兵”的兵,往往指的就是包含配军的厢军。
也就是说黥面的士兵往往来自于刺配的配军,也就是原来服役的犯人。这些人脸上才会有刺字,而且刺字内容往往是所犯事由、所配地名、军名、服役名色等,而不是一般军队刺字的部队番号。当然了,也有不用刺字的配军。

再拿《水浒传》举例,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以及军人出身的杨志,都是因为犯了事才在脸上刺字发配的。而鲁智深、花荣、秦明、关胜这些没有犯罪,或犯罪后没有被抓被判刑的职业军人,脸上全部没有刺字。

有人说不对啊,北宋名将狄青也是从军队一路走过来的,他脸上就有刺字。实际上狄青脸上的刺字来自少年时期犯罪或者替人顶罪,并不是正常当兵刺的字。

除了犯罪刺配的配军,还有降兵,以及临时抓壮丁、强行招募防止逃跑的,可能会在脸上刺字。
此外还有因为爱国而主动黥面的。如宋初名将呼延赞就把全身都刺上“赤心杀契丹”五个字,岳飞刺字“尽忠报国”四个字。抗金名将王彦指挥的抗金武装也有在脸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八个字的习惯,并因此得名“八字军”,该部鼎盛时期有多达十多万军士。

这些都是脸上刺字军人的来源。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句话流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北宋科举制度的健全,普通人可供选择的人生道路多了,再加上朝野上下重文轻武的大环境,自然认为好男不当兵。而贼配军的称呼多出现在演义小说上,他们本来就不是正常招募的士兵,而是刺配服刑的犯人。这些脸上有刺字,战斗力低下,还要做繁重的杂活,自然会被看不起!

总结一下,宋朝军队中只有一部分人黥面,黥面的人当中也只有一部分人是刺配的犯人。这些刺配充军服役的犯人,很容易和“贼”挂钩,所以只有他们这部分人,才会被称为“贼配军”。

禁军的上军、中军以及上期讲到的勇敢效用兵,想参加的人还是很多的,更不可能被称之为“贼配军”。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