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人之下·陆家奇案

2022-03-17 16:32 作者:婺江墨客  | 我要投稿

写在开头

陆玲珑一岁(1999年)时,她的母亲被人杀害,这起案件的疑点非常多,米二显然也对案件埋伏了大量细节伏笔,笔者仅根据目前(截止漫画566话)的已知信息,稍作推导,也许真相并不遥远。

案件现场

案发现场基本信息:

死者:陆玲珑母亲

死者身份:陆瑾孙女或者陆瑾孙媳妇(暂不可确定)

死因:多处刀伤导致失血过多而死。

案发地点1:南方非供暖区域某地

理由:由于屋内未发现空调或暖气等取暖设备,因此可以排除北方暖气环境【北方生活过的朋友应该知道,供暖是刚需】

案发地点2:非陆家大宅,应为外面的出租屋或酒店或旅馆等环境。

理由:室内面积目测小于20平方,以陆家的资产情况,不可能有如此简陋的居住环境。且凶手闯入陆家行凶杀人的可能无限趋近于零。

案发时间:1999年春季或秋季某日

理由:死者衣着较单薄,应此并非冬季;同理死者穿着长袖卫衣,亦不可能是夏季。

现场目击者:陆玲珑

现场痕迹及疑点

1、死者应该是被突然袭击的。

死者脚上未穿有鞋袜,床头枕边还有散落头发丝,说明刚刚起床还未来得及清理。

光脚+床头发丝

2、现场有打斗痕迹但打斗并不激烈。

现场仅有散乱的水杯和破裂的玻璃掉落,而且绝大多数的掉落方向均落在房间靠近窗户的方位,说明死者被杀时间较短。死者生前的反抗比较匆忙,属于手上有啥扔杀,但是均被凶手击飞。这也符合突袭杀人的特点。

所有碎片均散落在死者身前方向

3、死因应为失血过多,背部未发现致命伤

死者受伤部位有左肩(1处)、右肩(2处)、右手腕部(1处)、右侧腰部(1处)。伤口形状均为割裂伤,而非贯穿伤;后脖颈、左背心、左侧腰部(胃部)等致命要害处均无明显伤口。

参考现场出血量,死者的死因应为失血过多而亡。

以上刀伤均非致命性伤口,可以造成大量出血但无法立即死亡

4、现场墙壁上的喷溅型血迹成因。

死者面朝房间内方向倒下,背部中刀产生的喷溅血迹会喷射到死者左右两侧的墙上。但无法解释死者身体前方(即摇篮方向)的血迹形成原因。所以死者在最后倒下之前曾与凶手在房间内(摇篮周围近距离)有过短暂搏斗,才会在房间内部造成大量喷溅型血迹。

黄绿圈内血迹的形成原因并不同

5、死者倒下方位问题

死者倒下的方向是摇篮方向,说明死者在最后时刻是奔向陆玲珑的,但由于伤势过重倒下了。但室内通向门口的地面上并无血脚印,说明凶手虽然与死者在室内有过搏斗,但最后的致命一击应该是站在死者身后(即靠近门口位置)。所以凶手应该是现在室内动手,最后打斗至门口,直至最后一击,现场没有留下脚印等痕迹。(不排除凶手和死者本就相熟)

案发经过推理还原:

1、熟人作案:

现场门没有被破坏,也没有非常剧烈的打斗痕迹。凶手应该是和玲珑母亲认识的,可能还比较熟悉,毕竟现场属于典型的母婴室,相对比较私密。现场散落的一次性水杯有两只,说明案发前还有过短暂交谈。所以当时应该是凶手以熟人的身份看望玲珑母亲,比如以看望小玲珑为由,玲珑母亲起床后和凶手在婴儿床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熟人作案

2、第一案发现场:摇篮附近

凶手在婴儿床边极近的距离,突然出手袭击玲珑母亲,所以才造成了婴儿床附近的喷溅状血迹,以及婴儿床栏杆上的血迹。

婴儿床附近为第一案发现场

3、现场搏斗过程。

玲珑母亲身体正面应该有多处伤口,不排除颈部、腹部等出血量较大的伤口,但并没有当场毙命,而是用身体挡住婴儿车保护玲珑,所以才会出现弧形的血迹形状和疑似玲珑母亲的血脚印。

玲珑母亲被偷袭后有一定程度的反击打斗,但是由于事发突然,手头上只有镜框、水杯之类,抛掷向凶手,但显然效果不佳均被击飞回房间内。

血液形状的构成原因
打斗痕迹集中在房间内部

4、玲珑母亲前往门口却又折返屋内的原因。

凶手第一次袭击成功后,并未选择追击而是转身离开,玲珑母亲从屋内往外走试图寻求帮助。而此时听到房内的玲珑发生动静(原因暂不明确:可能如御物、巫灵等均有可能,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那个被当场替死鬼的盗窃犯,此刻正在窗口试图入室盗窃,引起了玲珑母亲的注意),玲珑母亲转身向内,此时凶手再度出手,从背后再次袭击了玲珑母亲。玲珑母亲背后中刀多处,造成了门口附近的喷溅式血液痕迹。

房间门口则为第二案发现场

现场的血迹有双重叠加痕迹,说明被害过程中有过前后两次较大的出血。且后一次的血液覆盖先前的一次,所以中间那一滩血颜色偏深。恰恰说明死者的移动轨迹是从屋内前往门口,抵达门口因不知名原因又一次回头。

现场之所以没有明显的血脚印,是因为第二次门口附近的出血,直接覆盖了在婴儿车附近第一次出血所产生的血脚印。

血液叠加现象

凶手特征侧写汇总:

1、熟人作案,现场散落的杯子有两只,应该能采集到指纹或者DNA。

2、擅长刀法,或者刀剑类御物手法。

3、战斗力可能并不高(相对玲珑妈),需要用偷袭的方式袭击才能得手。

4、手段极其残忍,对玲珑母亲有种莫名的仇恨,但对陆家没有仇恨,杀母不杀子。

5、凶手背影的身材体型非常男性化,市面上大部分的卧室木门高度在2米左右,凶手身高大概是在170-180厘米左右。

案件进展:疑凶被击毙

后来警方击毙了所谓的“凶手”,一个连环入室抢劫通缉犯,作案手法、现场证据和流窜路线都对的上,玲珑母亲的案子也就被算到了这位“凶手”的头上。

但是基于上面的分析,姑且不论一个能够强闯陆家击杀陆家孙媳(或者陆瑾孙女)的高手,会被警方的普通人直接击毙(手边还持有凶器的前提下)的可能性有多低。单就犯罪动机本身,显然是对不上的。

当然入室抢劫者一般情况下只求财不害命,如遇反抗确实会有行凶的可能,但依然无法解释玲珑母亲死状的众多疑点:

疑点1、玲珑母亲临死前从门口转身向玲珑方向,说明现场还有另外的人在。

疑点2、没有被破坏的房门,凶手如何入室?

疑点3、屋内两只水杯的用途,玲珑目前是否生前有招待熟人?

疑点4、明显的熟人作案痕迹,且案发第一现场是在玲珑的婴儿床边沿。

疑点5、入室抢劫却针对母婴间,母婴间有啥财物?

“替罪羊”?!

但从事后陆瑾和玲珑父亲的态度上看,却没有深究此事件真相的痕迹,更多的是基于对玲珑母亲被杀的哀痛,但唯独没有对于亲人被害应有的愤恨。这一点态度的意味非常可疑。

哀痛+愧疚

笔者个人倾向于凶手确实是那个被击毙的男人,但是行凶时未必是“他”,可能被巫灵附身,也可能被双全手洗脑,更可能凶手另有其人,这个被击毙的人只是当时确实来过现场方便嫁祸而已,一个假目标罢了。

1999年发生的真实案例

笔者在查阅了1999年期间北京、天津(米二的生活圈)的凶杀案件档案后,个人怀疑这起凶案的原型可能会与当年的“99年北京石景山八女凶杀案”有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在此不做赘述。

袁子弹:中国大案纪实:1999年北京石景山八女凶杀案


码字不易,跪求点赞!!!关注!!!评论!!!谢谢!!!


一人之下·陆家奇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