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使讲堂:80%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竟出在家长身上!

2021-12-07 09:56 作者:医患有道  | 我要投稿

每年开家长会的时候,总能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

学习懒散、丢三落四、口齿不清、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动来动去

在长辈心中,自家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哪有这么多问题。

这些问题小孩子都会有,大了就好了。

谁要是来反驳一句:这孩子问题这么多,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铁定会被亲戚群起而攻之;

现在国家都在实行双减政策减负,小孩子开开心心就好,不要给他们太多压力

这场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很常见。

但还是想把这件事情说清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丢三落四、口齿不清……

这些感统失调的表现,真不是家长口中的“小问题”

一、80%的孩子存在感统失调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三四岁说话不清楚,五六岁走路不稳,七八岁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些感统失调的表现,都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据数据显示,全世界儿童感统重度失调占儿童比率的25%,轻度失调占儿童比率的50%。

我国内地由于对感觉统合认识较晚,因此感统失调率更高。

据2020年研究调查显示中国孩子感统失调率达到80%,其中30%为重度失调。

到2021年,数据有可能达到90%

这是怎么一回事?

深扒了感统失调的数据比率,很快发现,“感统失调”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

早在1969年,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就已经提出“感觉失调”的词汇。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与完善,“感统失调”出现在家长中的频率也随之增加。

由此可见,感统失调一直存在孩子身边!

事实上,感统失调,危害比想象之中还大。

以我们都熟悉的语言发育迟缓为例。

感统失调可能会造成孩子说话不清、结巴、发音困难甚至不会说话、听读障碍等。

这并非是孩子的智力问题,而是前庭觉本体觉在作怪。

前庭觉控制大脑信息的筛查辨识,让孩子注意力能够有效集中。

本体觉控制身体感官和神经组织的配合,让大脑皮层能够分别处理听觉、发音、词汇认知。

这两项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

长此以往,更是会导致孩子自卑、社交问题、学习困难。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孩子的身体素质却是越来越差,也意味着感统失调不是一个小问题。

二、感统失调根源在家长

如果要深究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感统失调?

抛开先天因素(孕期压力、孕期抽烟、胎位不正、早产等)。

有一个深入人心的观念在作祟:“小孩子身体娇贵,要好好保护!”

作为凝聚着爱情结晶诞生的孩子,家长自然担心外界的潜在风险伤害了孩子。

地板脏了?那可不能跑

摔跤了?赶紧抱起来

要出门?那得给孩子买个童车才行

被其他孩子欺负了?下次可不能和他们玩了

穿衣服、系鞋带、吃饭,家长包完就是

……

过度的保护,缺乏锻炼的感觉系统,带来了越来越多感统失调的孩子。

而这些孩子要面临的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

因为感统失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

03、感统失调长大就好了?

看到这,依然有些家长不以为意:“也没听说哪个大人有感统失调的毛病?,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这想法也没毛病,毕竟都是大人了,难道还能像小时候一样撒娇:

我不喜欢刷牙

你们不能摸我的头发

我注意力不好,不想工作

我协调性不好,不能出行

……

只怕这些想法还没说出来,社会的毒打就会先一步落在身上!

开玩笑,小孩子和大人能一样吗?小孩子又不用赚钱养家。

我们之所以会有孩子长大,感统失调就会好的错觉,根本原因就在于大人太会“装”。

恐高?避免去高地不就好了。

协调性不好?那就不参加转圈之类的游戏。

不喜欢被别人摸头发?不去剪头发就行了。

人生在世,谁没几个臭毛病啊!

由此可见,大人不是没有感统失调,而是把自己的缺陷都藏起来了。

也许在孩子3岁前,我们还能把他藏在身后保护起来。

可一旦孩子进入到社会这个大集体,老师、同学、朋友都将是孩子自己需要面对的困境,而那些都是我们看不到的。

所以,当孩子有感统失调的表现时,家长要尽早进行干预。

因为感觉统合的过程是在大脑内完成的,而人的大脑在12岁就基本发育完全,一般不会再变。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天使讲堂:80%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竟出在家长身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