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15.13 霍尔巴赫

2023-08-16 09:3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3、霍尔巴赫(Paul Heinrich Dietrich,1723—1789)


  杰出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他出生在德国一个商人家庭,受伯父邀请幼年随同父亲移居法国。曾就学于荷兰莱顿大学,毕业后回巴黎取得法国籍。曾在索朋神学院教神学、哲学。后来继承伯父遗产和男爵头衔,不久便结识了狄德罗等人,成为《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霍尔巴赫在哲学方面的主要功绩是,他把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理论成果作出了系统的概括。他认为,宇宙是万物的总和。由于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具有不同特性、不同本质、不同等级或门类的自然界万物,人不过是自然物的一个等级。宇宙间的一切存在物都服从本身固有的规律。他认为,人应该依靠经验、遵从理性去研究自然本身,要排除违反经验和理性的超自然的神学臆说。他提出“物质一般地就是一切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的哲学物质定义。认为自然只能从它本身得到运动,物质的观念于与运动的观念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只是事物的相对的表面的状态。他认为物质的多种不同存在形式是由于物质运动形式的不同造成的。他从不同角度对运动形式作了分类,但归根到底又归结为作用与反作用、位置移动。他坚持物质运动的因果必然性原则,认为由于事物的因果联系比较复杂,对一时尚弄不清的某些现象,也不能用超自然的原因去解释,只能承认自然中的奥秘尚没有被认识,应当继续研究。他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把必然性与因果性混同,把不知道原因的结果称为偶然性。这表现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他认为人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服从自然的一般法则、特殊法则和未知法则。人是一个纯粹肉体的东西,灵魂是肉体的某些作用或大脑的机能。灵魂不等、理智能力的差别,是由于人的机体不等、即气质不同而来。他根本否认灵魂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人的共同本性是保存自己、追求幸福,由于气质不同,因而其精神、情欲和意志也不尽相同;也由于习惯、教育、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造成了人们之间的差别。

  他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感官是接受感觉、知觉观念的唯一通路;感觉是一切观念的唯一来源。他认为贝克莱否认外在世界存在的主观唯心论是一种诡辩;认为天赋观念论不过是忘记了它们的起源的观念。他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他强调人受外在必然性的支配,否认人的意志自由,不懂人在掌握外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意识的能动性。他以机械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对宗教神学进行了彻底地系统地批判,是一位战斗无神论者。但他尚不能深刻了解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以及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他的理论在当时起了积极的革命的作用。主要著作有:《揭穿了的基督教》[i]、《神圣的瘟疫》[ii]、《健全的思想》[iii]、《社会体系》[iv]等。


注:

[i] 1761.

[ii] 1768.

[iii] 1772.

[iv] 1773.

《哲学小辞典》15.13 霍尔巴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