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泰陵石鸵鸟:背后竟然刻有文字!

2022-06-11 08:36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唐泰陵是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的合葬墓,位于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的金粟山上。在陵墓前方的神道两侧,矗立着19对唐代的石刻,自南向北依次为石柱、翼马、鸵鸟、仗马和牵马人、石人、石狮——


在翼马北侧约18米处,有一对高大的石鸵鸟,雕刻在高1.38米、宽1.79米、厚0.42米的石屏上。鸵鸟原本生活在非洲,唐代初年传入中国,成为“瑞鸟”的象征。从武则天的乾陵开始,唐代帝陵前均放置有一对石鸵鸟。

 

唐泰陵的石鸵鸟高约1.15米,长约1.50米,体型巨大,回首贴翼,羽毛丰满,生动形象。鸵鸟的双脚踩在山峦之上,高低起伏,意境深远。东侧的石鸵鸟保存完好,西侧的石鸵鸟上方残损,所以西侧的石鸵鸟显得很不起眼。

 

据说,在西侧石鸵鸟的背后,石屏上面刻满了文字,虽然我多次来到泰陵,但是从来没有注意到这里的文字。2019年4月21日,再一次游览泰陵之际,我专门绕到西侧石鸵鸟的背后,果然看到了一大片文字——


这些文字,清晰可辨,从右往左,纵向排列。大体内容为:陕西转运副使游师雄,行部蒲城同新知广安军柴鼎臣,转运司勾当公事欧阳成,知县事周涛,白水县人东端卿田义,诣金粟山谒唐明皇泰陵。绍圣元年四月十九日,巡拴陈遇巡监张谨从行……


在石屏的右上方,隐约可见一些文字,但是风化比较严重。具体内容,很难辨识,应该也是“到此一游”的人名、官职和时间之类的文字。从文字所在的位置来看,可能比中间的文字年代晚一些。


石鸵鸟背后的文字,内容简单,年代较晚,学术价值并不大。但是,由此可见,中国人在旅游的时候,随手刻画文字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


唐泰陵石鸵鸟:背后竟然刻有文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