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载】《古今和歌集》第一卷—春歌 1-40

2020-12-04 13:14 作者:にっかり青江  | 我要投稿


〔1〕


旧年新春歌

在原元方


新春入旧年

问春归哪岁咋算

去年或今年


[原文]


年の内に春はきにけりひととせを去年とや言はむ今年とや言はむ  


在原元方:生卒年不详,平安时代歌人,三十六歌仙之一,在原业平之孙,在原栋梁之子。


《古今和歌集》首先按春夏秋冬四季来编排,此首为开卷第一首,属于“春歌”,主要表现“去冬”与“今春”的交叉衔接,不知这个春应该归在去年还是今年,立意饶有情趣,带有一丝俏皮,充满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2〕


立春歌

纪贯之


浸袖水成冰

今日立春迎东风

风吹冰可融


[原文]


袖ひちてむすびし水のこぼれるを春立つ今日の風やとくらむ  


此首表现冬春之交的寒凉及对东风送暖的期待,与中国的《礼记·月令第六》“孟春之月……东风解冰”意思相通。


〔3〕


无题

佚名


春霞起哪边

遥遥看取吉野山

却见雪纷然


[原文]


春霞立てるやいづこみよしのの吉野の山に雪は降りつつ  


此首吟咏吉野山(位于今奈良县南部的山地),写“春霞”(春日彩霞)与山上白雪的对照,仍然表现冬春之交吉野山一带的自然风景,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4〕


二条后妃初春歌


雪花正纷飞

春天已来归

春归可融黄莺泪?


[原文]


雪の内に春はきにけりうぐひすのこぼれる涙今やとくらむ  


此首依然写冬春之交之风物,其中的黄莺(うぐひす)是和歌中最常吟咏的一种鸟儿,据说黄莺在山谷等待冬天过去,春来时飞至乡间。黄莺冬天凄苦,流泪成冰,如今春天来了,冰泪可否消融?


〔5〕


无题

佚名


莺落梅枝梢

思春唤春春未到

飞雪絮絮飘


[原文]


梅が枝にきゐるうぐひす春かけて鳴けども今だ雪は降りつつ  


此首仍写春雪与黄莺,以“莺落梅枝梢”为近景,以飞雪为背景,画面楚楚然。


〔6〕


雪落树枝歌

素性法师  


春至花未发

黄莺误将雪作花

啼鸣枯枝丫


[原文]


春たてば花とや見らむ白雪のかかれる枝にうぐひすの鳴く  


素性法师:卒于延喜十年(910),平安时代前中期的歌人、僧侣,遍昭之子,三十六歌仙之一。


此首写春天虽至,但花儿未发,而黄莺误将雪花看作花(毋宁说是在歌人眼里黄莺误将雪看作花),于是落在树枝上鸣唱,以此表现期盼春花早发的心情。


〔7〕


无题

佚名


心动欲折花

枝上残雪未融化

雪花也是花


[原文]


心ざし深く染めてし折りければ消えあへぬ雪の花と見ゆらむ  


此首与上一首立意有相同之处,但写的却是人宁愿将雪花视作“花”,而表现冬春之交特有的“惜花”心情。


〔8〕


二条后   得号“东宫御息所”,时值正月三日,蒙召陈辞,晴日当空,忽而雪落头上,遂奉命咏歌一首


文屋康秀


身沐春阳下

忽降白雪染白发

老来倍觉侘  


[原文]


春の日の光にあたる我なれどかしらの雪となるぞわびしき  


二条后:藤原高子。


“侘”(原文“わびし”)是日本传统文论与美学的重要概念,有孤寂、失意之意,但也包含着享受孤独寂寞之意。为了保留这个独特概念,在此不做解释性翻译,而径直移译为“侘”。


此首表面上写春阳,实写作者在阳光下照出花白头发,而生出老之将至的“侘”之感。


〔9〕


落雪歌

纪贯之


村庄笼春霞

树木萌芽花未发

雪飘似飞花


[原文]


霞たち木の芽もはるの雪降れば花なき里も花ぞ散りける  


此首写春意萌动,树木发芽时,乡村上空飞舞的雪花。


〔10〕


初春歌

藤原言直  


花儿开太迟

借问春天来何时

黄莺也无词


[原文]


春やとき花やおそきと聞きわかむ鶯だにも鳴かずもあるかな  


藤原言直:生卒年不详,《古今集》中所收其作仅此一首。


此首写盼望春花绽放的急切心情。想询问黄莺,黄莺却恰恰不鸣叫、不回答。


〔11〕


初春歌

壬生忠岑


人说春已莅

未闻黄莺声声啼

缘何有春意


[原文]


春きぬと人はいへども鶯の鳴かぬかぎりはあらじとぞ思ふ  


此首与上一首构思与表达相近,黄莺不啼鸣,哪里有春意啊?但表达上更为直白。杨译:“都道春天来,春天真到否。黄莺既未鸣,春意复何有。”信而达矣!


〔12〕


宽平   帝时后宫和歌竞咏

源当纯  


谷风河冰涣

粼粼浪涌冰凌间

恰似春花绽


[原文]


谷風にとくる氷のひまごとに打ちいづる波や春の初花  


宽平:宇多天皇时期的年号,公元889年到898年。


源当纯:生卒年不详,平安时代初期到中期的歌人、贵族,官位从五位上少纳言。


此首写春暖河冰融化的景象,把融开的冰块看作春花,也是一种创意发想。其中,“谷风”一词为汉语词,意为春风、东风。


〔13〕


纪友则


好风报春到

借得风势花香飘

引来黄莺闹


[原文]


花の香を風のたよりにたぐへてぞ鶯さそふしるべにはやる


〔14〕


大江千里  


山谷传鸟音

若无黄莺声声吟

谁知春来临


[原文]


鶯の谷よりいづる声なくは春くることを誰か知らまし  


大江千里:生卒年不详,平安时代前期的歌人、贵族,三十六歌仙之一。


此首据说是模仿中国《诗经》有关诗句写成,且用反问句式,表现出知性色彩。但也不乏和歌韵味。


〔15〕


在原栋梁  


春来花未绽

山乡村落莺鸣啭

声声带慵懒


[原文]


春立てど花もにほはぬ山里は物憂かる音に鶯ぞ鳴く  


在原栋梁:卒于昌泰元年(898),平安时代前期贵族、歌人,平城天皇后裔,在原业平长男,官位从五位上左卫门佐,三十六歌仙之一。


此首写作者听出黄莺啼鸣的“慵懒”之意,表现了作者的“春倦”之情,是其特色也。


〔16〕


无题

佚名


择居原野边

筑个小屋享清闲

朝朝闻莺啭


[原文]


野辺ちかく家居しせれば鶯の鳴くなる声はあさなあさな聞く  


此首既写闲居之情,又写春意,是站在都市人立场上写的田园歌,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韵意。


〔17〕


春原草离离

野守   切莫摧烧急

容我来藏妻


[原文]


春日野は今日はな焼きそ若草のつまもこもれり我もこもれり  


野守:原野看守人,看田人。原文中“飛火の野守”指的是防止野火的看园人。


此首也是站在都市人的立场写出来的,并由此可见当时日本也有春季烧荒的习俗。作者以对“野守”说话恳求的口气,在野游之趣的向往中,也表现了男女之爱情。也有研究者认为,此歌写的是男女私奔,男人把女人暂藏在原野草丛中,故而男方恳请“野守”不要烧荒。


〔18〕


来到春日野  

借问野守菜如何

何日可采撷?


[原文]


春日野の飛火の野守いでて見よいまいく日ありて若菜摘みてむ


春日野:奈良春日山下的原野,是采摘野菜的胜地,和歌中多有吟咏。


〔19〕


山松雪皑皑

嫩菜已生京郊外

茸茸待人摘


[原文]


み山には松の雪だに消えなくに都は野辺の若菜摘みけり  


此首也写摘野菜,山上白雪未融,山下野草萌发,到了采野菜的季节了,最后一句译文“茸茸待人摘”,原文所无,而呼之必出。


〔20〕


今日雨叆叇

明日春雨若再来

嫩菜即可采


[原文]


梓弓おしてはるさめ今日降りぬ明日さへ降らば若菜摘みてむ  


此首原文中第一、第二句有“枕词”(和歌修辞手法之一,用特定的词,冠于特定的语句之前,起修饰和补足音节、调整语调的作用,可不译出)。整首的意思是今天下了雨,若明天再下雨,就可以采摘野菜了。


〔21〕


仁和帝为亲王时赐人嫩菜歌


为君摘嫩菜

来到田野间

不畏春雪湿衣衫


[原文]


君がため春の野にいでて若菜つむ我が衣手に雪は降りつつ


〔22〕


奉命作歌

纪贯之


摘菜去春原

遥挥白袖唤同伴

莫嫌路途远


[原文]


春日野の若菜摘みにや白妙   の袖ふりはへて人のゆくらむ


白妙:原意为使用树皮纤维等织成的白布,在和歌中多用作“衣”、“袖”、“雪”等白色之物的枕词。


〔23〕


无题

在原行平  


春空笼霞霓

山风却来袭

撕破天上云霞衣


[原文]


春のきる霞の衣ぬきをうすみ山風にこそ乱るべらなれ  


在原行平(818—893)平安时代前期的歌人、公卿,在原业平之兄,官位正三位中纳言。


此歌将春比作身披霞衣的神女,由山风吹动云霞联想到风撕破神女的霞衣,兴味盎然。


〔24〕


宽平帝时后宫和歌竞咏

源宗于  


松树四季绿

待到春来旧年去

翠色更浓郁


[原文]


ときはなる松のみどりも春くればいまひとしほの色まさりけり


源宗于:卒于天庆二年(940),平安前中期的贵族、歌人,光孝天皇之孙,官位正四位下右京大夫,三十六歌仙之一。


〔25〕


奉命作歌

纪贯之


浣衣原野边

君振衣衫春雨乱

草木翠色染


[原文]


わがせこが衣はるさめ降るごとに野辺のみどりぞ色まさりけり  


歌中“はる”是“張る”(张开)与“春”的同音双关语,“衣はる”是使衣服展开、晾开之意,而“はるさめ”则既指春雨,也指丈夫晾衣物时甩出的水滴。


〔26〕


青柳如丝线

风穿其间勤搓捻

繁花正烂漫


[原文]


青柳の糸よりかくる春しもぞ乱れて花のほころびにける  


首歌写春风吹拂细长的柳条,仿佛搓线织衣,但又织不好,使柳条纷乱,又衬以烂漫开放的繁花。


〔27〕


歌西大寺   边柳

僧正遍昭


枝条如丝线

露似玉珠缀其间

织就春柳幔


[原文]


あさみどり糸よりかけて白露を玉にもぬける春の柳か


西大寺:嵯峨天皇时,在朱雀大路南端的罗生门外建有东寺与西寺,东寺为教王护国寺,位于京都市南区,西寺现已无存。


〔28〕


无题

佚名


嘤嘤百鸟吟

欣欣物华竞日新

唯我路将尽


[原文]


百千鳥   さへづる春は物ごとにあらたまれども我ぞふりゆく


百千鳥:一说为“千鸟”,莺的别名,一说为许多鸟,啼声欢快,具体属于何种鸟现已难确考。千鸟被称为《古今集》三鸟(另两种为“呼子鸟”和“稻负鸟”)之一。


〔29〕


山深不知处

远寻近觅闻布谷

不知将谁呼


[原文]


をちこちのたづきも知らぬ山中におぼつかなくも呼子鳥   かな


呼子鳥:一说为“布谷鸟”,一般认为并非特指某种鸟,而是指啼声悲凉寂寞的鸟儿。


〔30〕


闻雁声思赴越   故人歌

凡河内躬恒


寒尽春日暖

寄语云中北归雁

代问故人安


[原文]


春くれば雁帰るなり白雲の道ゆきぶりに言やつてまし


越:指越前、越中等北陆之地。


〔31〕


归雁歌

伊势  


已见春霞起

大雁却飞离

繁花之地你不喜?


[原文]


春霞立つを見すてて行く雁は花なき里に住みやならへる


伊势(872—938):平安时代女性歌人,三十六歌仙、女房三十六歌仙之一。


〔32〕


无题

佚名


折梅香满袖

黄莺绕袖鸣啾啾

欲把花来嗅


[原文]


折りつれば袖こそにほへ梅の花ありとやここに鶯の鳴く


〔33〕


庭前梅香幽

更比梅姿胜一筹

佳人袖香梅上留


[原文]


色よりも香こそあはれとおもほゆれ誰が袖ふれし屋戸の梅ぞも


〔34〕


种梅庭院旁

花不解意自芬芳

误作恋人袖底香


[原文]


屋戸ちかく梅の花うゑじめぢきなく待つ人の香にあやまたれけり  


此歌写歌人苦苦等待心上人归来,恍惚间忽闻身旁梅树的花香,误以为是恋人身上的香气,表现急切相思相见之意。


〔35〕


倚梅少顷立

梅香幽幽沾我衣

无奈被猜疑


[原文]


梅の花立ちよるばかりありしより人のとがむる香にぞしみぬる  


歌人于梅下稍立,香染衣衫,却被恋人误以为是与其他女子亲近时沾染的香气而受到怀疑。此歌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男性歌人藤原兼辅。据《兼辅集》记载,此歌写的是作者衣袖带香而遭妻子怀疑。


〔36〕


折梅歌

东三条左大臣  


黄莺戴梅笠

人也折梅做簪子

庶几掩老姿


[原文]


鶯の笠にぬふといふ梅の花折りてかざさむ老いかくるやと


东三条左大臣:名源常(812—854),平安时代前期公卿,嵯峨天皇之子,官位正二位左大臣赠正一位。


〔37〕


无题

素性法师


远处只可见风韵

折梅赏花须就近

色香更醉人


[原文]


よそにのみあはれとぞ見し梅の花あかぬ色香は折りてなりけり


〔38〕


折梅赠人歌

纪友则


折梅欲赠人

谁能知梅色与馨

爱花唯有君


[原文]


君ならで誰にか見せむ梅の花色をも香をも知る人ぞ知る


〔39〕


暗部山   中歌

纪贯之


暗夜暗部山

花香自幽然

闻香知梅花绽


[原文]


梅の花にほふ春べはくらぶ山闇にこゆれどしるくぞありける  


暗部山:一说为“鞍马山”的古称,一说为京都市左京区的贵船山,在和歌中多作“闇”即昏暗、黑暗的缘语。


此歌“暗部山”与“暗夜”相关联,写山中梅花暗夜飘香,使人不见梅花而知梅花已开。


〔40〕


月夜应请折梅歌

凡河内躬恒


皎皎月色隐白梅

暗香幽幽袭人来

始知梅花开


[原文]


月夜にはそれとも見えず梅の花香を尋ねてぞ知るべかりける


此歌写月光皎皎,梅花洁白,相融相隐,唯有闻得幽幽梅香,方知梅花已开。

【转载】《古今和歌集》第一卷—春歌 1-4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