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科普 | “杧果”与“芒果”
◎魏亮
“杧果”与“芒果”是同一种植物或水果名的两种写法,日常生活中普遍用的是“芒果”,但《中国植物志》(第45(1)卷 74页,1980)的写法是“杧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均以“杧果”作为释义词条,但前者只是指出也作“芒果”,后者则说明现多写作“芒果”,与此相应,绝大多数标准中采用的是“芒果”①。

杧果是仅次于香蕉的主要热带水果之一,产量更在菠萝之上②,但1993年的《农学名词》收录了“香蕉”,也收录了“菠萝”,却没有收录“杧果”,也许是因为当时杧果在中国还不如香蕉和菠萝那样普及。而在“术语在线”可检索到的相关的词有两个,一个是2016年《林学名词》(第2版)的“芒果胶”,另一个是2007年《海洋科技名词》(第2版)的“海杧果苷”。——海杧果是与杧果相去甚远的两个物种,但在“杧”的用字上可以参照。
《科学世界》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③指出,“‘杧果’这个名字最早记载于明朝成书的《广东通志》中”,另据《杧果别名小考》④,“杧罗果之名最早见于宋代《开宝本草》果部卷十七”,则“杧”字至迟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这两篇文章都甚不可靠。实际上,明代的《广东通志》有三种,根据引文,这篇文章涉及的应该是《广东通志初稿》(嘉靖十四年刻本),但其中的用字并非“杧果”,而是“芒果”,其后的两种明刻本《广东通志》用字同样都是“芒果”。那么当然,此文后面提到的“‘芒果’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37年成书的《中国树木分类学》 中”,也是不靠谱的。至于另一篇,作为在中国知网可检索到的唯一考证杧果名称的文章,关键的字颇多错误。例如其中引述《植物名实图考》中有“杧罗果”“杧果”,但核查原著可见,本为“菴羅果”与“𣙷果”。


1956年第6期《生物学通报》的《黃刺蛾》一文中出现了“杧果”,这是现在网上可搜索到的载有“杧果”的最早的文献。而“杧”字不见于古代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和《辞源》(第3版)亦未收录,载有“杧”字的字典、词典中,则此字仅用于“杧果”一词。这似乎印证了“杧”是当代才有的和专为杧果而造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𣙷果”为《中国植物志》所收录,其出处为“图考”,即《植物名实图考》的简称,然而,“芒果”是比见于晚清的《植物名实图考》的“𣙷果”早得多的写法,《中国植物志》亦参考了《中国树木分类学》,但是并未提及“芒果”,大约是有意排斥“芒果”这种写法,却也远离了客观的文献记载。而“杧果”标注的出处则是1972年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晚于最早的期刊文章。
其实,“杧果”是一个音译词,在英语中叫作mango,而mango来自葡萄牙语manga,其来源很可能是马拉雅拉姆语(Malayalam)māṅṅa。马拉雅拉姆语是印度西南部接近泰米尔语(Tamil)的一种语言,而杧果正是原产于南亚和东南亚,其拉丁名是Mangifera indica,至今印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杧果生产国,中国则仅居其后。

音译词有多种写法,是常见的情况,对于mango,其汉译也远不止两种,但现今能够互争短长的只有“杧果”和“芒果”。二者之不同,当然在于“杧”与“芒”,而二字之别则在于“草”与“木”。Mango是木本植物,自当以“杧”字为优。以“杧果”为规范是不无道理的。但是,道理并不尽然。“杧”并不像元素名称那样单字成词,“杧果”整体才是一种植物名,而植物名并无元素名那样强的规律性,且植物种类的繁多与名称的复杂远非元素可比,并非木本植物的名称一定要采用“木”的义符。
例如“荔枝”,也是木本植物,但“荔”字戴着“艹”,而不是伴着“木”。与芒果类同的是,荔枝的英语是lychee,只不过,荔枝是中国的原产,读音相近,却是英语音译的汉语。既然木本植物原生的用字都可以是草字头的,音译的用字更是并非不可取的。
在字面上与“芒果”更为相近的是“苹果”,“苹果”也是外来词,不过是一个半音译半意译的词,“苹果”的源语中并没有“果”这个音⑤,而“芒果”中的“果”本来是译音的。既然“苹果”不规范成“枰果”,那么却要“芒果”改为“杧果”,岂不是标准不一吗?这可能并非对“苹果”与“芒果”采用双重标准,而是因为“枰”原本就是一种树木的名称,用“枰果”会引起混淆⑥。
由此亦可推测,以“杧果”取代“芒果”的另一个原因是,“芒”本是一种植物,写为“芒果”岂不可解作芒这种植物的果吗?尽管将芒的果实称作“芒果”并不符合汉语的习惯⑦,甚至“芒”也是远离现今日常生活的一种植物,但有可能这才是弃“芒果”而取“杧果”的主要原因。
注释
① 在食品伙伴网(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检索食品标准,有67种用的是“芒果”,有5种用的是“杧果”。②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07年热带水果的世界产量,香蕉占51%,杧果占17.5%,而菠萝占11%。见Banana, mango, and pineapple, leading fruit produced and traded worldwide (fao.org)。③ 史军、刘春田,《芒果:新品不断》,《科学世界》2021年第6期。④ 王柳萍、邓家刚,《杧果别名小考》,《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年第12期。⑤ “苹果”这种植物或水果在中国早有栽培,相关的名称较为复杂,“苹果”这一名称是元明时期才确立的。参见沈广斌、丁燕燕《中国古代苹果名称溯源及考辨》,《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⑥ “枰”这个名称现在大家是很生疏的,但这种树木是大家极为熟悉的,其当今规范的也是通用的名称就是“银杏”。参见廖文芳《银杏古名称考释》,《古今农业》2020年第2期。⑦ “苹”也是植物名称,古代曾指“白蒿之属”或“浮萍”,但是作为现代的植物名称,“苹”属于蕨类植物,没有种子,更没有果实。参见《辞源》(第3版)、《中国植物志》。
中国科技术语排版丨郭剑
中国科技术语校对 | 韩美玲
中国科技术语审核 | 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