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启发的天麻同人文一则
说明1:这篇小小的天麻同人文灵感来源是金锁记的开场。圈地自萌用。题目没想好,不如索性借用张爱玲的“惘然记”?
说明2:预感自己快要出坑,出坑前留点什么,以示纪念。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前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金锁记》
那不是上海。
那时候没日没夜,埋头活在每一天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里,四下里全是追光灯似的注视。殷切的,期待的,冷淡的,质疑的,更有演出家和振付严厉的,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困在路易十四规矩里的人,就差没有人围观睡觉。练功、读剧本、排演,正式演出一天两场,根本喘不过气。
看月亮?哪有那样的闲情——刚出乐屋只顾得步履匆匆,和粉丝简短打个招呼,逃也似地回住处。直到脸都快贴上公寓的门才松口气掏钥匙。闪身入门一瞬间回头瞥一眼月亮,居然又是一天过去了。
谁知道那上紧发条不停点的日子,几十年过去依然如是。
虽然戏里也扮过十里洋场的片段,不过并不是我出演的场景。闪电似的换装,脑海中只有“快啊快啊!”的念头,秒表似的滴答滴答倒数着。只听见舞台上一片热闹地Sing, Sing, Sing, Sing,Everybody starts to sing! 多年梦里还偶尔惊醒,换错了服装、下大阶段扭了脚、到了上场时间却服装行头不对,站在银桥上却怎么也发不出声……越是着急越是出错,巨大的恐惧中一身冷汗地惊醒。
已经退团了啊。将近三十年过去了,还在紧张什么呢?醒来忍不住觉得无稽。多少部舞台剧都演过来了,场面更宏阔、卡司阵容更华丽、剧情也更深刻,更像是自己追求的严肃演出。可是站在大阶段上,身负羽根,面对墨黑如海的观众席,那孤独感,近于悲怆。自己好像宏阔海面上远远一盏灯,看似温暖,可黑夜里暗潮无声,随时能吞噬掉那点星芒。宁可时在出演剧情或是剧后秀的时候站在阶梯上,至少入戏时是披着角色的外衣。
正是角色的外衣……戏剧之月,要求严苛,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时为了入戏,总是相互呼唤角色名。从安娜贝尔到莎莉,从拉尔夫到比鲁。曲终人散青春谢幕时,就好像和观众坦诚相见那般喜悦又悲怆,我们都深知彼此总有这个槛要过。剧场的灯重新雪亮那一刻,从幻梦一场里不想抽离,也要抽离。还好我们有心照不宣的静默。静默到,多年后我们真的从呼吸心跳都同步的彼此,成了只有综艺宣番上偶尔提及才会遥遥致意的旧同事。
我常说我每天真的很幸福快乐。快三十年的辛苦路,断舍离了那么多,他们说我无欲则刚,况且确实到了已知天命的年纪。而我想,在剧情里最终活下去的角色,Ralph, Alex, Ben, Bill,总是要整理好自己,乐观走完人生,这样作为镜像的女孩们,也能感受到吧。
当年无暇观赏的月色,如今只盼你能好好望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