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博知识点|马家浜文化、草鞋山遗址

2023-07-19 10:17 作者:文博硕士考研资讯  | 我要投稿




新石器时代

名词解释




来源:《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王巍著


NO.01


马家浜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的环太湖地区。陶器质地有夹砂、夹蚌、夹炭和泥质四种;陶色有红、黑、灰等颜色,还发现了极少的白陶;有些器物上施红衣;常见纹饰有绳纹、弦纹、斜线纹、米点纹、三叶纹和戳印圆圈纹等。以各式带腰沿和鋬手的釜、带把杯、三足或平底盉、多边形宽沿盘、鼎、喇叭状把豆等最具特征,在各种器物上流行加把、 鋬和牛鼻耳。石器有斧、锛、凿、刀、纺轮、短管等。玉器主要有玦、短管和坠。木器主要为带榫卯或企口的建筑构件和少量工具。骨、角、牙质的工具和装饰品在遗物中占有很大比例是马家浜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主要有骨耜、角制勾勒器、鹿角靴形器以及骨角制的锥、镞、针、凿、匕、簪、管、坠和獐牙、鳄鱼牙制的装饰品等。此外,以木结构为骨架的建筑、以俯身直肢葬为主的葬式和头上覆盖陶器的习俗也是马家浜文化的重要特征。据碳十四测定并经校正,文化年代为距今7000 ~6000年。

     考查院校:2021北京科技大学、2022山东大学

NO.02


草鞋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唯亭镇东北。面积4.5万平方米。遗址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和墓葬区。1972年、1973年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037 平方米。下层属马家浜文化,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和木架结构地面房址。墓葬一般随葬少量陶器,有些死者头骨用陶器覆盖或置于陶器中。存在同性合葬墓,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偶婚制的葬俗。同时还出土有炭化粳稻、籼稻及野生葛罗纹织品。碳十四校正年代为距今6300~6000年。上层属崧泽文化,发现有随葬猪下颌骨的墓葬和成年男女合葬墓,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的葬俗。其上还有少量良渚文化的遗迹和遗物。草鞋山遗址的地层关系对认识太湖地区史前文化序列具有典型意义。

考查院校:2023南京大学


文博知识点|马家浜文化、草鞋山遗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