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观众

“你们这个岁数也听戏呀?”
我经常怀疑,我是不是这所学校里唯一一个能找到电脑开机键位置的人,每次有presentation,我看着别人的PPT上面糊满了字体不一的大段文字,还跟着类似红黑蓝黄之类的诡异配色,感觉随时都要脑溢血发作。
虽然人品有问题,但是几次带着其他人躺赢小组作业之后,我的工作能力也算是得到了认可,于是上个星期有人拉我进了调研小组,参加2023保温杯“闲的蛋疼没事儿干拷打学生玩”短视频比赛。
按理来说吧,我来就是当个工具人,他们只是看上了我出众的才华(可能也有我盛世的美颜),但是我还是十分诧异,他们在美食、风景和文化这几个主题里选了河北梆子——怎么想美食也都是最好做的主题嘛。我完全不懂戏曲,我猜剩下几位也是一样的——虽然有个讨论群,但我从没见过他们在里面讨论,大概是经典女生宿舍五个人十个群吧。
不过我还是有些好奇,我从小听相声,河北梆子也就知道个汾河湾,大登殿,回荆州,秦香莲之类的——当然,大部分人听的应该都是于谦版本,戏曲艺术离00后实在太远了,大多数所谓喜爱传统艺术的主儿都是听几首古风歌,看歌词里写烟柳烛影时光流转就三天两头琢磨梦回长安,没准购物车里还有两件汉服。
而我不一样了,我真的花了钱支持传统艺术。猫眼上居然真有河北梆子的演出,全国就这么一场,戏名叫《钟馗》。我花了一百多买了两张票,然后给我天津的哥们打电话,他表示很诧异,但是也愿意去看看。
到了天津中华剧院门口的时候,我看见剧院拉着几十米长的大横幅,写着“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我就明白为啥全国就一场河北梆子了——要是没这邀请展,连这一场我都听不上。路上耽误不少功夫,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晚了快半个小时了。
有位老人被停车杆挡在剧院大门外,穿着起球的夹克,胡子斑白,一打眼少说也六七十了,老爷子过来,脑袋往前伸,弯下本来也不直的腰,对我说:“你们有富裕的票吗?”
我一开始没理解明白,以为是黄牛,后来又一想,这年头哪儿有人倒卖戏票?稳赔不赚呀。老爷子看我没听明白,又重复一遍,主观上我是想买的,客观上我是买不起的——自打我经济独立之后,面子有了,票子就没了。为了不让人看出我的窘迫,我只好陪笑说:“不好意思啊,我们俩就两张票。”
我那会心里琢磨其实还有更好的理由,比如开戏了就不让买票了之类的,但我为数不多的良心已经不安了,还是不撒谎的好。
我拽着哥们进场,二楼的位置十分富裕,尽管买的是山顶票,但二楼基本没人随便坐。我挑了个不错的位置,架好相机开始录像。
戏唱的很棒,故事引人入胜,演员卖力发挥,甚至还现场写了幅毛笔字,但是字幕显示屏和台上的演员我只能看其中一处,前面有位老天津,中场休息的时候给我科普半天各种戏曲规矩——可惜口音有点重,我没听明白,但是很明显他对捡场的工作人员有点意见——鞋穿的不对。

我脑子其实乱的不行,我提前就打算好了写一篇专栏,但现在我总有种当婊子还立牌坊的感觉,既然全篇都想同情老头,为啥不给买张票呢?我正想着,我哥们跟我说:“其实我挺想给那老爷爷买张票的。”
然后因为他第二天要上班,我俩就提前离场了,好嘛,迟到半小时,早退半小时,合着就看了一半。我相信那老爷子比我更懂戏,我相信他会比我更享受这一晚的演出,我走的时候,其实还找了一圈,看看老爷子还在不在,四处一看,人不见了,估计是早回家了。
剧场里敲锣打鼓声音震天响,耳膜都要被扎穿了,走出剧院的时候,四周倒是安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