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根宁箫语·第62期·这一年,有哪些感悟?(续)·20210814

2021-08-15 14:55 作者:根宁说箫  | 我要投稿

根宁箫语是我的日常随笔,当然,内容主要是关于乐器和音乐的。

接上期。

大力度vs.小力度
练习的时候到底要用大力度还是小力度?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却没有简单答案的问题。
对初学者来说,因为口法还不成熟,为了吹出结实的声音,不得不采用较大的吹气力度,以求发出声音,并在此基础上让各项基本功逐渐得到训练。
而对于到达一定程度的学习者来说,气法、口法相对熟练,已经有条件进行缩小风门的训练,就应该经常采用小吹气力度进行实验性质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寻找缩小风门的办法,仔细体会不同音区吹气速度的微妙变化,以及不同音区对口法微观形态的不同要求,从而达到缩小风门,优化口法的练习目的。
多年来,我养成了用很小力度在各种边棱音乐器上进行口法训练的习惯,不论是尺八、盖那笛、长笛,还是洞箫、无尾箫,经常在一把乐器上进行长达个把小时的小力度实验性练习,对口法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还有个好处,因为是小力度,这样的练习也不大会疲倦。

洞箫vs.无尾箫
市面上的箫,除了留有较长尾部的洞箫(一般为紫竹制成)外,还有一种与尺八形制更接近的,无基音孔(类尺八形制)或基音孔距箫尾很近(类南音洞箫形制)的箫,我把这类箫统称为无尾箫。
无尾箫没有箫尾或箫尾很短,这使其声学性能与洞箫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的无尾箫仿照地涂尺八(Jiari Shakuhachi)的内径参数进行了加工,声学特征进一步变化,而与尺八更为接近了。
总的来说,洞箫多出来的箫尾,使其在高音区的实际长径比大幅度增加(因为高通效应,高频声波振动的实际管长是包括箫尾在内的全管),这使得洞箫高音区的发音明显更加容易;无尾箫的长径比没有高低音区的这种变化,其高音区的口法要求与中低音区差异明显,无形中,对演奏者的要求就提高了。对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来说,利用无尾箫练习,可以明显提高口法的灵活性和健壮性(健壮性是借用人工智能的一个术语,大致指演奏者口法技术对不同乐器适应能力的高低)。
我的个人观点:洞箫很好地平衡了不同音域的演奏难度,是一种包容性很高的乐器,其声学特点,蕴藏着中国文化质朴而深邃的智慧;无尾箫,尤其是内径处理后的无尾箫,有着独特的表现能力,当然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乐器。从审美角度看,拥有不同声学特征点的洞箫和无尾箫,各有各的受众,玩儿得好,都能演绎出好的音乐,并没有什么优劣高下之分。

 



根宁箫语·第62期·这一年,有哪些感悟?(续)·2021081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