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宋韵晚灯 清河坊全新亮相

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南宋定都杭州,筑九里皇城,开十里天街,河坊街一带便成为“三十里楼台”,商铺林立,茶坊酒肆,鳞次栉比。历元、明、清、民国乃至近代,一直是杭州最热闹的商贸中心。

如今,这个古代杭州都城的“皇城根儿”已完成照明改造。南宋御街和清河坊片区,在夜色与光影的装点下“跨越”了千年时空,为现代的人们重现宋韵晚灯繁盛。

|光影重现历史建筑细节之美
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旧城区,亦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河坊街旧称清河坊,因有清河郡王府在此而得名。南宋御街则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长约4185米。虽然古代的南宋御街已经“逝去”七百多年,除了出土的街面遗址偶有所见,其它杳然无凭,但作为一条承载了几百年历史的古街,中山路厚重的历史文化值得后人探寻。
考虑到清河坊、南宋御街“古朴、文艺、高雅”的地域文化属性,此次项目改善了之前街区照明不良、色光不统一的情况,以温婉低调的手法展显古建之美。

|点滴灯光突显街区温润气质
照明手法总体务实,同时追求意境,大量利用街区现有景观、水系、植物,营造因地制宜、光影生动、云散月明的夜景氛围。
此前该区域的两次亮灯提升都集中在御街南段,北段以及叭腊子广场、大井巷、涵碧楼以及一些背街小巷仍有较多暗区。此次设计将这些区域纳入考虑并进行了功能与景观兼具的照明提升。

|万隆火腿庄旧址(始于1864,重建于1926)
御街建筑立面查漏补缺,对一些建筑形态极具特色但此前并未设计的建筑进行了补充,采用投光灯、洗墙灯,丰富建筑结构,营造街区立体氛围。狭窄的巷道以洗墙灯提亮环境照度。周边坊巷、广场增加了定制的台阶灯,既满足了通行照度要求,也可营造景观效果。

|美利鑫记鞋庄旧址

|丝绸世家(亨达利钟表店旧址,1929)

本次规划采用了“一心 一轴 双环 多点”的夜景空间格局,一心为以吴山·城隍阁为中心,以灯光串联街区、遗址等重要夜游景点。同时,充分利用功能性照明作为整体夜景的要素,提升环境的统一协调,让绿色的、高品质的光填满街巷和公共空间。
在灯具选择方面,设计团队使用了高品质LED灯具,达到高光效、低能耗,更节能环保,也节约了运营成本。据悉,清河坊项目采用LED替换了原有的传统光源,据计算,项目提升后,节能达到50%以上。

|四拐角
南宋御街北段,投影灯以多种图案变化展示御街四季风情。五彩斑斓的颜色跃动在街道上,既吸引目光,又活跃气氛,烘托出繁华的商业氛围。
御街水系部分通过灯光变化,鲜活地营造出“流水绕古街”的意境;鼓楼城墙使用激光投影仪投影灯光秀以丰富街区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为不影响街区整体的宜人尺度,设计团队花了大量心思隐藏投影机、灯具、管线,以营造自然、和谐的近人感受。

公元1138年,南宋建都临安,留下了150多年的历史。本次夜景照明提升则是以“南宋临安城旧址”为规划设计范围,以灯光重塑临安宋韵的盛世繁华,再现“参差十万户人家”的壮丽景象。
当柔和高雅的灯光将武林门(古称余杭门)、南宋御街、鼓楼、 南宋博物院(德寿宫遗址)、望仙阁、五柳巷历史街区、城隍阁、太庙等8个具有南宋文化记忆的夜景节点如星宿般连结,一条融古通今的南宋文化探寻夜游线路就此呈现。
设计团队查阅了大量典籍,从宋代的纹样、家具、建筑制式里寻找灵感,为项目打造了有宋韵特色的灯具,融合宋式屋檐、纹样等元素,古朴风雅,过目难忘。

在鼓楼和九墙的投影秀中,设计团队也用心从宋画中提取素材。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曾记载,旧时临安无论官宦贵族还是平头百姓,都喜欢饲养“狸奴”。宋徽宗更是喜爱画猫。我们提取了宋画中的猫、白鹤等形象,进行二次创作,让它们出现在今人的视线中。

| 清河坊九墙“四季歌”投影秀
宋元时期,人们把商业性游艺场所称为“瓦舍”,而在瓦舍里设置的剧场称作“勾栏”。现今,南宋御街的叭腊子广场,也将在光影的帮助下吸引到更多的目光。特殊的提灯夜游、走马灯表演、甚至是脱口秀等活动,都将在这个全新的瓦舍勾栏中精彩上演,丰富市民、游客的夜间活动。


| 全新的瓦舍勾栏

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南依吴山、北接闹市、东连中河、西邻西湖,自古以来一直是杭州最热闹的商贸中心。作为钱塘江、运河、西湖三大核心区域之一,清河坊也是今年亚运亮灯提升的重点。
同时,设计团队在项目中应用了先进的智能控制模式,可以根据街区运营的需要在不同模式中自由切换。在特殊的“亚运模式”中,您可以在这里的城墙、建筑、地面等区域“偶遇”亚运吉祥物、会徽、印鉴等元素,让人们在古朴建筑街区中完成古今融合、对话,由此对杭州底蕴、宋韵文化有更深刻的体验。
宋之风雅虽然随历史的洪流远去,然而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却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湮灭,这是一种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的生活态度。愿灯光整体提升后的清河坊片区,能带给游客如此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