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行(其一)

书店
很喜欢去书店,所以有约时,总会早早地在书店泡上半个钟头。
书是没有所谓的墨香的,可能是我多少缺乏文人志士的情趣,可能是我终于没有婀娜细腻的心境。闻不出墨香,光滑的纸质确实双手可触及。说是光滑,其实还是有些粗糙的,沙沙的摩挲声,在清晨八点的书店清晰可闻。喜欢纸质书的原因,大概也是如此了。
所以忘我于万卷黄书,偶偶也有失约的时候。
猛然回神,恍惚间抬头,甲轻靠在书架上,只是笑着,染着几分无奈和晨露的朝气。只是细道几声道歉,出了门,却始终心心念念那本未读完的书。
甲又好气又好笑,促狭地说:“这么魂不守舍,怎么不把它直接买下来。”
笑而不语。
天下好事怎能让我一人皆占,囊中羞涩,自然是其一。趣书何其多,终于无那般闲钱。饮一口清晨的甜露,含一肚微冷的春风,品一册精致的新籍,已然知足。
突然想起来这样的故事,有爱竹人掷千金为一竹画,有人噱之,他只是得意地说:“我买的不是竹画,而是胸口的逸气。”想想我也大可以昂首挺胸:“我看的不是书籍,而是一身的灵气。”
只是分别的时候,裹挟着清清的春风,想起了那本尚未读完的书目,徒增了几分怅然。

流浪
被硬拉着去看了一场《流浪地球2》。
片是看完了,只是有些忿忿然。图恒宇始终让人同情不起来,驾车时不遵守交通规范而引发的惨案只是贴上了个自大愚昧的标签罢了,妻女双亡也终于不过是咎由自取。而数字生命的延续,是责任感的自我安慰,是让良心安稳的措辞和自私。
至于数字生命,我不好说。其与实际生命还是相差甚远。它缺乏了内在激素的调控,神经的分工调控,它可以无限接近生命,但它终于不是生命。其内在是空洞的逻辑和代码,有点像空心球,徒有其型,剖开却是虚无的深渊。人尚且无法自知,数字生命又何如?我想数字生命接管的世界是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像是镜子般一成不变,镜子里的是你,又不是你,它终于不过是一昧遵循逻辑的数字罢了。
人绝非是这般简单的生物,会偶然哭,偶然笑,会喜极而泣,会乐极生悲,会触景生情,会饮酒高歌。几行代码又如何模拟,人的随机性和情绪性,恰恰是为人的乐趣所在吧。怯懦者也偶有昂首之时,自骄之徒也终有蜷缩之日。
数字生命不是生命,是空其形,失去魂,在无边数据流迷失的流浪者罢了。
生而为人,我以此自矜,生命的重量得以承载,让困顿的心不再流浪。

店长
和甲随意地在街上闲逛着。久违的旧街却显得熟悉而陌生,偶有涩涩的甜息和嘹亮的鸟鸣。
很久以前学过这样的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现在想想也不未必如此,流沙悄然滑落,尚未来得及感伤时光易逝,所见所景已肆无忌惮地提醒了你这一事实。就像是只有自己,还停留在了原地。就像是只有自己,被困囿在时光的夹缝中无处脱身。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只是自顾自地感慨着,被甲带着带着走进了一家未曾谋面的咖喱店。
店面不大,大概只是十平米左右。右边的墙上挂着块锃亮的黑板,黑板上是菜单。字是手写的,论不上清秀,还算工整,却又透着几分俏皮。店面大多是木制的,暗黄色,却又不显得多少昏暗,只是有些亲切和温馨。
店长是极热情的,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
姑且耐着性子听听吧,虽谈不上多么慷慨激昂的说客,但是做安静的听众还是绰绰有余了。
说了什么大致上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记得店长曾是某处的码农,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被裁的一员罢了,只因偶然的兴趣便开了家咖喱店,勉强养家糊口度日。
说是勉强,却看不出店长有几分失落,倒是多少有点骄傲的意味。有种清闲的惬意,像是随风飘荡的蒲公英,轻轻地落在草地上,浅浅地打着盹。
做饭是店长的兴趣。而我的兴趣是什么呢?
大概是偶尔地写些什么吧?只是数十年后,年过半百的我,依旧能保持着这份热情嘛?我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有年过半百的那一天。
但又有何恙?
时间的做工且交给时间去决定吧,我只是时光洪流中的一抹。
但起码现在,我很知足。

公交
人的一生大概有70年,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所以人生大致有613200个小时。
当然我的人生尚未如此之长,不过三分之一不到罢了,也就是204400小时不到。
乘公交车的时间呢?一年上200天学,初中三年来回的公交车,细细数来也不过600小时罢了,所以公交车大概只占了我四十分之一不到的生命罢了。
这样看来,似乎世间一切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了。宝石的价值取决于其卖价,偶像的热度取决于其粉丝量,书目的畅销程度取决于其的销量。
或者说,这个是被数字所统治的时代,金钱更是为手机上的一串数字所取代。轻轻勾勾指尖,数字彼此流通,而交织汇成的数字网。
数字太重要了,数字太繁多了,一致于没有了细细品什么的心情了,所以偶然地坐在公交车上,无所事事地眺望远方,也是难能可贵的吧。
花清澄的香该用什么数字丈量,天深邃的蓝又能什么数字评测,我不知道。
只是坐在公交车的后排,敬慕着永不重复的窗景,兀自无言。
你可以用数字形容他们的深度,广度,颜貌,色泽,但是我想,太精确了未必是好的,看着冰冷的数字未必确实能亲触其体肤,细嗅其芬芳。因此映在视网膜上的那一抹却终于是难以用数字去决断的吧。时间会模糊其容貌,记忆会抹去其色泽,就像一口浓茶,越品越淡,却又越得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