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暴雨将歇

2023-03-14 18:18 作者:nhtxy  | 我要投稿



回看10月底写的【黎明将至】,倏忽约莫半年过去了。没想到见底也提前见底,大跌也提前大跌。尤其是春节后,轮番的亏钱效应,令人绝望。尤其是新能源粉更绝望。




重要会议后惯例回调,春节后的冰火两重天的亏钱效应让人难受。


好在有了见底的迹象。虽然说看图的都是机会,调研的基本面都是巨坑,但是好歹比如一直跌的创业板指数,碰到了下面这根支撑线。


创业板市盈率也回到了19年以来的最低位。上证指数从2900涨到3300,跟创业板基本没啥关系。


创业板往上面看还有不小阻力,反弹起来会有很多人卖,但是值得看看这个指数萎靡的原因。




创业板指数里面,大约36%是新能源车,23%医药,10%光伏,4%半导体,3%养殖,3%计算机,2%通信,2%传媒。


计算机、通信、传媒,就是13-15年大红大紫的TMT,偃旗息鼓了7年,直到今年才兔气扬眉。当年估值200倍市盈率的计算机,今年年初很多不到20倍。


7年熊市,低仓位,低估,卖无可卖,投资者对于里面的标的,只能买入,没有筹码卖出。加上顶层设计的数字中国等等政策催化,成为了今年的主线。


而创业板占比最多的70%,锂电医药光伏呢,是19-21年的牛市的主角。高仓位,(跌之前)高估。经过前期超高增速,渗透率上来之后,增速下台阶。投资者对于里面的标的,只能卖出,没有增量资金买入。由此成为最近半年一直被减仓的板块。


19-21年,是有赚钱效应的正循环,基金赚钱,大家申购基金,基金经理拿到钱之后买入自己的重仓股(新能源医药),基金继续赚钱,继续申购。期间新能源公司的业绩也不断增长,加强了这个循环和信仰。


去年以来,基金亏钱,大家赎回基金,基金经理不得不卖出股票应对赎回。股票下跌基金继续亏。形成了亏钱的负循环。正好新能源等公司的业绩增长速度大幅变慢,信仰崩塌。


重要会议之后,又可以净卖出,剁了新能源股票。


坏消息是,正循环今年很难见到。好消息是,看图这个恐慌信仰崩塌可能是最后一跌了。




2月份的社融增速、M2增速,都超预期。

社会融资余额,一般是经济的前瞻指标,借了很多钱去投资消费,预示半年后的经济会好起来。(如果说结构上增加的贷款,其实是居民用经营贷替换按揭贷款,那么也可以看成,大家往后的子弹余粮变多了……)


M2增速,以前说过,和房价增速是一致的,代表了真正的通胀和钞票贬值的真实数据。


结合1-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6.8%,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3%(全球衰退+产业转移),人口首次负增长且老龄化,房住不炒,GDP目标5%,“新挑战不少”“并不轻松,需要加倍努力”。


可以得出结论:长期潜在经济增速中枢下移,银行放出来了很多钱,钱也没地方去


进而:资金泡在增长变慢的资产里,资产该被泡胀


这个资产,就是人口流入一部分地区的房子,和一部分股票


房子和股票都是结构性牛市(也许还有长期结构性熊市)。





一季度主线明确是央企(考核KPI增加ROE,甚至还有市值,垄断行业要把报表做的更漂亮,肯定比充分甚至过度竞争的行业更容易),数字经济(前面说的TMT)。


3-4月是年报一季报公布期,有业绩的公司/行业在半年报(8月)之前都会更受青睐。在这个节点上,有可能涨多了业绩还没跟上的TMT,会阶段性切换到业绩不错,但跌到妈都不认得的新能源、医药。




至于半导体,全球半导体周期在下半年触底,8月份就见到这个行业的最惨时候。再叠加上国产替代,半导体很多细分行业替代率还在5%以下,离100%还有20倍的空间,


这个对于国家来说最需要被泡胀的行业,到时候也熊了两年,该从负循环慢慢回到正循环了。







硅谷银行爆雷跟中国有什么关系?



一直说经济衰退、通胀、加息的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跌了

-1.66%


跌得最多的指数依次是中概股-5%、恒生科技-4%、恒生指数-3%、A股各指数-1.3%


硅谷银行,一家净资产160亿,总资产2100亿的美国中小银行,是怎么影响中国经济的呢?让我们捋一捋……


硅谷银行在利率很低时拿了很多存款,然后买了利率不高的债券。美联储疯狂加息,这些债券浮亏了。这时候,储户要取钱了,银行得卖掉浮亏的资产,变成实现的亏损。再亏下去,资不抵债。


这个事,顶多就在跌跌不休的美国债券MBS多一些抛盘。中小银行被挤兑。离金融危机还远(两年后不好说,这可能给后面埋了一颗大雷),跟中国没啥关系。硅谷破产了又怎样,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奈何中国资产是跌得最多的。从外资的角度看,这就是脆弱资产——


面对大的变化波动时,受损的资产。


除了对金融危机的瞎操心,几件内卷的事情也影响风险偏好。


1、 燃油车大降价。



新能源车的超级内卷,已经把燃油车/外资合资车卷废了。为了自救,ZF和经销商纷纷超大幅度降价。


前两年买个车都得等好几个月的时候,谁会给你降价呢。这背后反映的是供需关系已经逆转。供应链已经没问题了(严重过剩),需求根本跟不上。


说到底,造车卖车本身,并不是好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也很差。(但拿地寻租融资很有用)。新旧势力都抢着干。




2、 京东百亿补贴。

拼多多起来后,说实话好久没用过淘宝和京东。同一个东西,京东就是比其他贵,产品质量和物流速度也就那样。


现在发现GMV不增长了,也来抄百亿补贴。背后同样反映了供需问题——疫情期间的供不应求,现在纷纷发现零售尤其是线上零售增长有限了,得打价格战抢市场。


就算说明了,只是把双十一那些活动平滑到全年,和供应商一起补贴。投资者也不认,只觉得到了你增长的极限。一个百亿补贴,用户还没薅多少羊毛,市值掉了过千亿。



股票跌了一千亿,百亿补贴还没入口。。



3、 百度ChatGPT文心一言

这“利好落地”可能是A股相关板块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百度的模型、算法、算力能不能做出来,能做多好不知道。


接着,百度的数据,基本上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孤岛,他训练的都是web 1.0的PC互联网数据。


最后,商业模式是肯定没出来的,OpenAI抢谷歌生意,百度自己抢自己生意?




虽然主角不一定是他,但是,人工智能的产业浪潮肯定没完。充分回调之后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整个产业链依然是今明年的主线




暴雨将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