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 鬼“画”连篇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是我国民间最大的“鬼节”,相传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所以人们要祭祖、放河灯等,以祈求平安吉祥。
中国人对于鬼的探索从很早便开始,描绘神鬼的绘画作品,起源甚早。《韩非子》载: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这段话意思是:门客里有为齐王画像的人,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呢?"答:"画马和狗之类的最难。""那画什么最容易呢?"答:"画鬼怪最容易。马狗之类,大家都知道,早晚都能看见的,不可以画差一点,所以难。鬼怪,没有形状,也没有人见过,不知道它的模样,所以容易画啊。"
那么,古人心中的鬼都长什么样呢?
-《地狱变相图》-

《地狱变相图》是唐代“画圣”吴道子在寺观的墙壁上所作的壁画。壁画的内容是人死后在地狱里的情形,揭示因果报应的道理。
画面上的恶鬼们有着各种恐怖的形象,有些长着牛头马面,有些长着蛇身虎爪。他们手持各种凶器,在阎王的指挥下对罪人进行折磨。
-《骷髅幻戏图》-

《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绢本设色团扇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中心人物是一戴幞头、穿透明纱袍的大骷髅,席地而坐,右手提控一小骷髅,似在说笑。小骷髅对面为一小儿,似要伸手抓小骷髅。小儿身后为一青年妇人,双手伸出似作阻拦状。大骷髅身后安坐一青年妇人,正注视着眼前之事。人物描画十分生动细致,仿佛能听见他们各自的声音。特别是骷髅的造型十分精准。
-《施饭饿鬼图》-

《施饭饿鬼图》是南宋画家林庭珪的一幅画作,现藏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图中描绘五位罗汉将饭食布施给身形细瘦之饿鬼的场景。
-《钟馗嫁妹图》-


《中山出游图》又称为《钟馗嫁妹图》,是宋末元初画家龚开所作的长卷,横169.5厘米,纵32.8厘米,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画面描绘了钟馗和小妹乘舆出游的情景。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相传他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唐玄宗否决进士资格,一气之下自杀,死后从事捉鬼之事。
画面上,钟馗和小妹皆坐肩舆而行,悠然自得,画面后半段描绘的是挑或背物件的大小鬼,整幅画作鬼气森森却又妙趣横生。
-《鬼趣图》-


《鬼趣图》是清代画家罗聘创作的人物画,共8幅。画家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画中的鬼有些拄着拐杖,有些打着伞,有些追逐嬉戏,有些说悄悄话,形态各异,神态生动。
绘画艺术中的“鬼”形象,既反映了古人对生死的探索和想象,也体现了古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批判和追求。

注:本文信息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