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常识午餐】
1.(单选)下列现象与漫反射无关的是:
A.会议室门窗采用毛玻璃,使室内光线柔和并保障隐私
B.自行车尾灯在夜间提示后方汽车注意
C.蝴蝶翅膀呈现缤纷色彩
D.清晨在茂密的森林中,枝叶间透过一道道光柱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或“漫射”。很多物体,如植物、墙壁、衣服等,其表面粗看起来似乎是平滑,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本来是平行的太阳光被这些表面反射后,弥漫地射向不同方向。
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镜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镜面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涉及镜面反射。B项与漫反射无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毛玻璃表面不是光滑的平面,使光产生了漫反射,使室内光线柔和并保障隐私。A项正确。
C项:蝴蝶翅膀上有种鳞片,这些鳞片中含有许多特殊的化学色素颗粒,五颜六色的色素颗粒组合到一起,便在蝴蝶的翅膀上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图案。此外,鳞片上还长有许多横向的脊纹,脊纹越多,蝴蝶翅膀上的图案形状也就越多。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漫发射,不同角度看起来颜色会变化,故呈现缤纷色彩。C项正确。
D项:枝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树叶是由于光射到树叶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D项正确。
2.(单选)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组成,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下列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肇庆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组成。而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明清时期称为广州府,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范围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九个城市。C项汕头不在珠三角九市范围内,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因此,选择C选项。
3.(单选)蔡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列关于蔡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
B.他主持建造了泉州万安桥(洛阳桥)
C.他所著的《大观茶论》是重要的茶学专著和书法杰作
D.他所著的《荔枝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人文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A项说法正确。
B项: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时,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万安桥(洛阳桥),横跨泉州湾,全长三百六十丈,被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建成,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B项说法正确。
D项:蔡襄在科学文化方面也做出重大贡献,他撰写的《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介绍荔枝的专著,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D项说法正确。
4.(单选)下列作家与其作品中所展现的地域对应错误的是:
A.鲁迅——《阿Q正传》——绍兴
B.沈从文——《边城》——湘西
C.汪曾祺——《受戒》——高邮
D.莫言——《红高粱》——东北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主要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山东高密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充满了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红高粱》所展现的地域是山东高密并非东北。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描写了生活于浙江绍兴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活尽心,最终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的悲惨故事。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边城》是沈从文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以江苏高邮为背景,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5.(单选)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包括“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以下诗句最能体现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是: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第二步,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A项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耕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农耕文化崇尚耕读生涯,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这符合今天的和谐发展理念。A项符合农耕文化。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为: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因此诗句描述的是古原而不是农耕。B项错误。
C项:“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的“自知”一节。原文为:“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相传尧、舜为了鼓励老百姓进谏献言,分别设立谏鼓、谤木,作为与民众沟通的一种渠道,鼓励民众积极进言谏言。2019年1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领导人在主持学习时引用了这句话来强调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C项错误。
D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游山西村》。译文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D项错误。
6.(单选)我国民法典规定,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
A.村长
B.村民委员会
C.村党支部
D.村民小组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民法典》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与B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C项和D项:与法条条文表述不一致,因此错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民法典没有生效,但是题干中明确提到“依据我国民法典”,还是应该参照民法典的具体规定。此外,依据我国现行有效的《民法总则》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其规定内容与民法典内容一致,所以选择B项没有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