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岚 的种种过往


一、【陈岚成名事件】2010年 天津无肛女婴事件【“小希望”之名由来】【强行盗婴喂奶致婴儿死亡】
医生出身博主@肉唐僧 长微博爆料:




这个孩子最终死在临终关怀医院,孩子的母亲严重抑郁症,父母不堪“儿希会”相关人士骚扰,举家搬迁。
而陈岚,吃着这个女婴的人血馒头,泼着女婴家属的污水,消费着不知情者的爱心,博着媒体的眼球,出了本“长篇纪实文学”,就叫《小希望》,在书里硬是把自己炒作包装成了一个所谓的“爱心人士”,“女权人士”,“慈善人士”,因此事进入“儿希会”高层,从而成为此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
(选取、转载自知乎@尹微澜 的回答)


二、2015年 婷婷自杀事件【撕毁帮助因遭受侵害而未婚先孕的少女婷婷“重建人生”的承诺,狠心将她逐出小希望之家】
前小希望之家志愿者大音微博文章爆料:
婷婷案例始末(2014.7.5-2015.7.10)
2016-07-15
婷婷案例的大致经过
2014年7月5日,大音与常州晚报谢记者、吴记者去看望婷婷,了解此前婷婷被拐卖等事件经过。
2014年7月24日,因婷婷父母执意要将她女儿欣欣卖给一个安徽人,当天安徽人就要来带孩子走。陈岚的说法是:“婷婷迫于无奈,带着欣欣出走上海,并打电话向小希望之家求助”。随后陈岚将婷婷母女收留到自己家里暂住。
2014年7月25日,婷婷父母到上海小希望之家与陈岚面谈沟通,就婷婷的事达成第一份救助协议。
小希望之家与婷婷父母第一份协议主要内容:
1、因之前父母要将孩子卖人,婷婷完全无法接受,对父母有强烈抵触情绪,父母同意婷婷暂时留在小希望之家调整过渡,作心理调适。待心理稳定后,再回家。
2、婷婷和欣欣监护权临时转移给小希望之家;
3、欣欣跟着婷婷在小家生活;
4、相关费用由小希望之家募集。
7月27日晚上,婷婷母女俩被转至“小希望之家”上海的寄养点。工作人员“小白”(白梦雪)说,只要婷婷愿意,她随时可以开始学习,而美美会交给爱心人士照顾。
陈岚告诉记者,“小希望之家”会帮助婷婷重建人生。

关心婷婷的人,可以随时到上海来看望这对母女。只要婷婷愿意,她随时可以回到父母身边。--谢记者
婷婷到小家不到半个月,在陈岚的安排下,央视面对面记者来采访了婷婷,节目被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播出。

2014年9月10日,常州谢记者和摄影一同赶来上海小希望之家为婷婷度过了16周岁生日,

生日照拍完后大家切蛋糕准备吃饭时,大家开始拿筷子吃饭时,陈岚突然喊小白:小白,走,我们不在这吃,我带你去个地方咱吃好吃的去!并和大家说,晚上她安排。(晚上根本没有任何安排和声音,此过程瓶子听的不舒服,直到罢免陈岚事件发酵近一个月左右才告诉伟胜理事和部分志愿者。)
2014年10月27日。上海东方直播室节目播放《XQ后如何选择》节目,婷婷抱着欣欣被陈岚安排参加现场发言。(大家可以去搜索节目日子和名称,婷婷是否真的适合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否真的已经伤害痊愈 可以如此去被触碰她等待治愈的身心)

2014年11月,陈岚认为工作人员B跟婷婷有疑似谈恋爱,造成不利影响,遂将B开除。
2014年12月11日,陈岚向志愿者说,调取视频监控发现婷婷私自拿小家用品和食品,认为已经不适合再住在小希望之家,派小白去跟婷婷说明让她离开小希望回常州父母家住(常州对于婷婷来说那里不是安全幸福的地方,那里只有痛苦的记忆,和异样的眼光和生活压力)。婷婷听了后难以接受,跟志愿者哭诉,有志愿者在QQ群里质疑为何要驱逐婷婷,包括伟胜在内的志愿者群体都大吃一惊,认为小希望之家不可能如此行事,应该有误会。
伟胜随后立即打电话给陈岚、小白、大音、婷婷等询问怎么回事,婷婷说小白上来跟她说小希望不能留她了,要她带着孩子立即回家去住,所有东西全部都拿走。陈岚电话里强调婷婷必须立刻离开小希望之家,小希望之家不能再跟她有任何关系,小希望的所有工作人员也不能再跟她有任何来往。伟胜接受陈岚作为小希望负责人可以做出此决策,要求给一个缓冲期处理好此事,不要立即回家,还不清楚婷婷跟父母的矛盾是否缓和能否共处。陈岚劝伟胜也不要再掺和婷婷的事情,让她跟小希望之家正式人员都不要再有关系。伟胜对此无法接受,要求不以小希望理事,能以纯志愿者身份继续参与,以纯志愿者自行组团方式继续救助,不用任何小希望之家机构名义,否则宁愿辞去理事职务在小希望之外操作此事,陈岚无奈同意其可以继续。后志愿者伟胜、大鱼、瓶子、娜娜、小鱼等组成临时志愿者小组,商讨婷婷继续救助事宜。
因当时婷婷跟父母关系仍然僵持,婷婷非常抵触回常州。志愿者们怕出意外,商讨临时租房居住上海的可行性,有志愿者愿意提供廉租房,志愿者娜娜愿意就近照顾婷婷母女。此临时救助方案跟陈岚商讨时,她坚决反对,在志愿者群里大闹,要求婷婷必须远离上海,并打电话给娜娜,要她不要收留婷婷,说婷婷有可能勾引她老公等等。志愿者们非常气愤,跟陈岚QQ群里多次辩论。

2014年12月21日,伟胜、大音与志愿者大鱼、娜娜一起带着婷婷去常州父母家沟通回访,确认婷婷是否能回家住,经现场沟通调解,婷婷与父母关系和解。小希望之家就婷婷欣欣的安排与婷婷父母达成第二份协议。
小希望之家与婷婷父母第二份协议主要内容:
1、婷婷、欣欣监护权回归父母,小希望之家不再负担监护责任;
2、小希望之家配合父母对婷婷母女进行助学助养,所有费用小希望负责筹集。
之后,对婷婷欣欣的助学助养方案进行磋商完善,最终口头协议如下:
1、婷婷去苏州王森烘焙学校学习烘焙技能,学制一年,小希望之家支付全部学费,共支付17700元。
2、小希望之家每月转给婷婷生活费1000元,按月打款。
3、从婷婷善款中每月支付小希望之家1000元,作为欣欣的抚养费用。
4、欣欣放小希望之家寄养,由专人照顾。婷婷随时可以来上海探视。
5、婷婷毕业后学校会安排工作,待工作稳定能独立生活后,婷婷将欣欣接走,救助计划结束。
6、所有救助款项由小希望之家向社会募捐。

陈岚对第二阶段协议中欣欣寄养到小希望之家不同意,要求将欣欣交给婷婷父母养,小希望之家彻底跟婷婷隔绝。伟胜为此跟陈岚有多次商谈,婷婷父母要上班无力抚养欣欣,婷婷也对父母很不放心,强行送过去对孩子存在隐患。后陈岚提出在支付完婷婷学费和生活费后,婷婷剩余善款全部归小希望之家所有(部分有影响力志愿者得到陈岚电话解释的是婷婷学习结业后可加盟小希望慈善商业项目,说婷婷的捐款也够开个小蛋糕店的。对于善款余额留小希望安排是后期了解到了内部协议),欣欣抚养费不再是按每月1000元算。迫于无奈,志愿者们只好同意此妥协方案,终于在2015年春节前最终对婷婷第二阶段救助方案达成一致。



2015年12月26日下午(这一天正好是小希望之家举办一场论坛会议,段落后附图两张),婷婷母女由志愿者瓶子送回常州父母家(当天瓶子刚好随南京朋友去南京办事)。当日瓶子接婷婷离开帮婷婷拿行李时,小白过来要求婷婷把所有东西都带上,婷婷声音很小,说东西很多,先放一下,年后我回来拿。小白说不行,瓶子也和小白商量说:反正年后还要回来的,先放一下呗,小白说不行,这房间要有用,瓶子说那放底下仓库里,小白说不行。瓶子一听这话有点急了,声音也大了,并问小白什么意思,小白说岚姐说了,今天必须全都拿走,瓶子说那你来装吧,你要是能都装我车上,我就都带走。小白开始找袋子帮整理和使劲打包婷婷物品。瓶子在边上说,就放这一个多月能怎么样呢,实在没地方哪块地也行啊,至于非要今天带走吗,怎么还赶人似的(当时瓶子并不清楚婷婷为什么非要被要求回家,婷婷曾经和瓶子说起过年想留在小家过年,不想回家过年,也是后来这次协调小组被陈岚的计划说服了大家才劝婷婷回家过个年),后来瓶子的朋友边上看着也不舒服了,说不行带不走的发快递吧,这时候小白默许了,并让婷婷把东西全写好名字,地址。婷婷说,那我到常州了明天告诉你地址,就这样瓶子装了几个大行李箱和几大包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是爱心人士捐赠给婷婷的)送婷婷和欣欣回到常州,中间瓶子到苏州客户那里送了文件后直接赶往常州,约晚上7点左右到常州婷婷父母家里(晚上到常州婷婷父母家赶上老乡们聚餐,瓶子和瓶子的朋友留下吃完饭后才离开常州赶往南京)


2015年3月8日,婷婷在开学前将欣欣送来小希望之家寄养。陈岚以婷婷没有事先跟她打招呼就把欣欣送过来为由,拒绝接收欣欣。对伟胜等志愿者大发脾气,要求把欣欣送回常州。

伟胜等志愿者强调春节前的方案已经明确了以婷婷所余善款全数归小希望为条件收留欣欣寄养小家的方案,不能因婷婷来之前没有先打招呼就拒收。在志愿者们的压力下,欣欣得以留在小希望之家。
2015年3月9日,伟胜开车跟大音一起送婷婷去苏州入学。刚走到莘庄,C电话问大音在哪里,大音说送婷婷去上学路上。C说岚姐不许去送婷婷,要求大音立刻回到小家。大音无奈只好自己坐地铁返回小家,伟胜一个人带婷婷到苏州安排入学。
2015年3月21日,婷婷来到小希望之家看望欣欣,下午待到比较晚,大音等工作人员认为临近傍晚天快黑了,怕婷婷一个人回去路上不安全,建议她留宿一晚第二天再回去。小白获悉后跟大音、无挂、伟胜等大闹,要求不许留宿婷婷,迫于无奈,大音流着眼泪连夜送婷婷上火车赶回苏州。


2015年3月29日,婷婷写邮件给伟胜,表达意向想为欣欣找一个好人家送养,她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养育好欣欣。


2015年5月6日,此前跟婷婷谈恋爱的B提出分手,婷婷遭遇失恋打击,志愿者们多方劝慰。
2015年7月2日,婷婷学校放暑假,婷婷回常州与家人团聚,当天大包小包买回去很多东西,说是给父母尝个鲜。
2015年7月9日周四晚上,婷婷给照顾欣欣的小王阿姨电话,说第二天(7.10周五)要来看欣欣,说第二天是欣欣两周岁生日(实际欣欣的生日是7月2日,工作人员当时没有想起)。
7月10日周五上午7:25分,婷婷给伟胜发邮件,强调无论怎样,欣欣一定要送一个好人家收养。

7月10日周五上午9:53分,婷婷给大音电话,说要过来看欣欣。(这里大音认为电话里婷婷说的是明天,但阿姨说婷婷9日晚说是今天来。)
11:00左右,婷婷跟弟弟说要来上海看欣欣,带上一包欣欣的衣服,从常州家里出门,走了一条与出发上海方向相反的路线。
11:30,婷婷在自己爸爸工作单位对面的小旅馆开房,想要单间,但是没有,老板答应有了再换,先给婷婷开了一间。
12点左右,婷婷从旅馆出来买了一瓶矿泉水,之后又回到房间。
14:01分 婷婷群发邮件 主题“对不起 谢谢你”,邮件没有内容。群发给34人,都是曾经帮助关心过婷婷的朋友和小希望志愿者。
大音马上拨打婷婷电话,无人接听。大音联系伟胜,让查查在不在学校。两人商议,打个电话给家长,问问情况。
大音联系婷婷爸爸,询问婷婷情况,爸爸告知,婷婷7月2日,已经从烘焙学校放暑假回常州与父母团聚。又问与婷婷妈妈相处怎样,有没有异常,回答说没有。大音让爸爸回家确定婷婷在不在家,爸爸告知婷婷中午就出门了,说要来上海看欣欣。爸爸答应立即回家再看看。
16:30左右,宾馆老板娘因为有了单间,去婷婷房间让婷婷换房,敲门没人开,下楼拿钥匙开门。发现婷婷睡在床上不动,拍拍腿还是不动,有微弱心跳,感觉不对立即报警。
16:30左右,因为没有得到婷婷消息,同时婷婷手机进入来电信息通知模式,大音让婷婷爸爸去报警。警方调查没有发现婷婷乘坐火车记录,按人口失踪报案,警方让婷婷爸爸和妈妈携带相关证件资料到派出所抽血。婷婷爸爸到达派出所时,看一队警察紧急出动,正是旅馆老板娘报警后的出警,当时警察大概有推测,但没有冒然通知家属。
晚上20点,警方通知婷婷爸爸去派出所,说有事需要沟通。赶到后警方告知婷婷被送往医院,没有抢救过来,发现时婷婷还有心跳。后警方确认,婷婷喝的是国外牌子安眠药加敌敌畏。

家长报警后不久,警方就已经知道旅馆自杀者就是报警者女儿,警方立即抽调警力去婷婷家周围邻居、房东那调查取证家庭矛盾等,后才通知家属。
2015年7月11日周六上午8:30,大音接到婷婷爸爸电话,婷婷于常州一个宾馆被发现自杀,人已被送往殡仪馆。陈岚召集小希望之家部分理事紧急开会,跟父母协商处理。婷婷爸爸表示先等警方调查结束。
2015年7月13日,婷婷爸爸通知大音,警方调查已经结束,可以安排婷婷后事。约我们第二天一起送别婷婷。
2015年7月14日,伟胜、大音、小敏带着欣欣去常州殡仪馆,送别婷婷。现场定做两个花篮和一束鲜花敬挽。
2015年7月14日13:30,正式开始告别仪式,遗体随后火化。
随后双方就婷婷身后事提出以下磋商:
1、婷婷骨灰7.16日父亲带回四川安葬,据婷婷爸爸说,未成年孩子葬礼不宜大办,会亲戚之间通报。我们尊重其风俗习惯。
2、家属提出欣欣可否带着一起去四川,需要一周时间,考虑到欣欣太小,路途太遥远,担心孩子再出意外,我们婉拒,家属表示理解。
3、我们提出,欣欣目前仍寄养小家,至少3个月内不要仓促做领养。待婷婷事件操作完成后,详细再谈,务必充分尊重婷婷遗愿,为欣欣做一个妥善安排,家属表示同意。
4、家属提出,如果家庭困难无力抚养,能否今后一直放小家寄养直到长大。回需要经总部讨论后答复。
5、大音代表小希望之家送上1000元慰问金,婷婷爸爸推辞再三才收下。
6、婷婷妈妈给欣欣一条金坠子,其他亲戚给欣欣500元买衣物。金坠子大音已锁保险箱,现金给欣欣买衣物,剩下存婷婷案例专项账户。
2015年7月18日晚上19点(婷婷正式在四川下葬前),志愿者大音、伟胜、娜娜、小鱼、大鱼等在婷婷生前很喜欢的一段黄浦江边遥祭告别,希望婷婷一路走好。
婷婷遗书中反复感谢爱心人士和几位志愿者给予的关爱,一再表示对不起,对不起大家,鼓励其爸爸学习“大大”家一样家庭和睦,积极担当,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并对弟弟要求好好学习,一定出人头地,为爸爸妈争气,长大孝顺爸妈,照顾爸妈,并反复嘱咐弟弟:一定,一定不要早恋,千万别学姐姐这样,如今姐姐要为自己的任性负责,最后请求:岚姐,伟胜,大音,娜娜,小白,一定帮助欣欣找个好人家送养,并且用遗嘱方式:“我的女儿欣欣,一定,必须送养。”

婷婷自杀后,伟胜提出要总结全部过程,吸取教训,陈岚坚决反对,要求删除一切和婷婷相关信息,并否定自己曾经说过的很多承诺,后来安排大音写了一份准备对外发布的内容,提交给陈岚后得到的是严厉的喝斥,大音于是电话给伟胜,说还是你整理吧,伟胜整理的资料提交陈岚后,陈岚看到后立刻发飙,当时楼上阿姨及门外其他候补理事们都有听到陈岚大发雷霆,说伟胜是要害她,很多内容她坚决不承认自己说自己安排的,于是大家之前看到的婷婷事件时间线有大概三个版本,其中有一个段落是瓶子自己整理的一些经历,现全部整理汇总至此。
大音 伟胜 瓶子
2015年11月



2018年 小凤雅事件
王凤雅事件全复盘:谣言、网络暴力和一个无计可施的底层家庭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8-05-31 08:57
“小朋友王凤雅”事件持续刷屏,引发无数网友关切,在这个三岁女童因癌症去世之后,传言四起,她的家人被贴上了虐童、重男轻女的标签,一家人在悲痛的同时陷入了恐惧和无计可施的窘境。而所有介入此事的志愿者和发出声音的网友都认为自己站在了道德的一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隗延章
“等忙完这段时间的媒体采访,我会采取法律手段,起诉陈岚。”5月26日,王凤雅的爷爷王太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王凤雅是一名患有眼癌的河南三岁女童,于5月4日去世。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个月,想要将她带往大医院治疗的志愿者与王凤雅家属,发生了多起冲突,各种不实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网络暴力席卷而至,指责焦点落在了王凤雅的家人身上,让这个本处在困境中的家庭更加手足无措。
北京之行
北京市儿童医院,3岁的王凤雅已经离开河南老家20余小时,身患眼癌的她需要输降颅压的药物。王凤雅的爷爷王太友说,志愿者没能安排医生为王凤雅输液,于是,他决定和儿媳带孩子离开医院。
这是4月6日的一幕。5个月前,杨美芹在“水滴筹”为王凤雅筹集救助费用。此后,她在火山小视频直播王凤雅的健康状况。一些志愿者关注到了她。志愿者劝杨美芹带女儿去大医院治疗,但杨美芹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4月5日,志愿者马婵娟和卢波,代表一个“爱心妈妈”微信群里的志愿者们,来到河南温良村王凤雅的家中,劝王凤雅的家人带其去北京就医。在王凤雅的爷爷王太友的记忆中,那天志愿者给了他们一个承诺:去北京儿童医院,一切手续会办好,可以直接入院治疗。
王太友说,到达北京之前,志愿者的一些行为令他不满,比如:出发前让家人换上破旧的衣服,坐在破旧的床上拍照;答应他在郑州坐急救车前往北京,却更换了两次交通工具,最终选择火车;在路上时,他见到志愿者马婵娟发朋友圈募捐,自己却未收到募捐款。
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过程与王太友的期望并不一样。王太友说,到了医院以后,又来了几名北京的志愿者,对他们不断拍照。此外,志愿者是用另一人的住院卡,带他们去的肿瘤科和眼科。这让他怀疑志愿者们是否另有目的。
《中国新闻周刊》向马婵娟核实以上细节,对方称,“拍照只是觉得以后要筹款,这些照片可能是用得上的,没有别的意思。”对于其他细节,她表示不愿多谈。
而至于针对孩子的检查结果,双方的说法陷入罗生门。杨洁是当时在场的志愿者之一,她称,医生的说法是需要挂急诊,再检查,才能确定治疗方案。而王太友称,医生说孩子现在这样,已经没有治疗的意义了。
在王太友决定离开医院那一刻,双方出现了冲突。但具体情况各执一词。王太友称,志愿者曾以报警威胁他,让他不要离开。但据杨洁称,是王太友提出的报警。
王太友还是离开了医院,他和儿媳杨美芹为王凤雅找了一家诊所输降颅压药物和营养液。输液结束以后,他打了一辆出租车,花了2800元,连夜从北京赶回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温良村的家中。到家时,已是4月7日凌晨4点钟。
一天之后,他见到了“小希望之树”微博发布的《寻人启事》,“小希望之树”是大树公益的官方微博。《寻人启事》称,“家属不顾小孩生死,强行带着孩子跑了”,以及“怀疑这是一起团伙诈骗”。此外,《寻人启事》上附有杨美芹和王凤雅的照片。“就像通缉令。”王太友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起他对这则寻人启事的最初印象。
志愿者马婵娟对《中国新闻周刊》称,这则寻人启事并非由她写作,“我没有必要把这个事情写得这么离谱啊?你看我的朋友圈和微博,没有多说过孩子一句话。”她记得,那天王家离开医院以后,她在一个做公益微信群中寻求帮助。但她只是在群里说“孩子离开了”,并未提及其他内容。
“假死”风波
连夜奔波至温良村时,王凤雅高烧39度。清晨,他们带王凤雅去张集卫生所输液。杨美芹记得,到了下午,张集卫生所的医生说,“这孩子不中了,明天不要来输液了。”于是,他们又带王凤雅回到了家中,由村里的医生为孩子在家中打点滴。
4月8日,志愿者胡晓辉来到王家。据胡晓辉说,他只是兼职做志愿者,并非是隶属于某个公益组织。那天,他在大树公益的微信群,见到有人寻找河南的志愿者,希望能就近探望凤雅,于是他决定前来。
王太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天,胡晓辉自称是记者,听闻他的遭遇以后,胡晓辉称会找媒体曝光那些北京志愿者的行为。但一天以后,又来了另外一个志愿者宇琪,宇琪却对王太友证实胡晓辉的身份是志愿者,并非记者。胡晓辉身份的变化,让王太友对两人的目的充满怀疑。
胡晓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从未对王太友声称自己是记者,但他确实提到过帮助王太友找记者的事情,也尝试联系了河南本地媒体。而宇琪,也是他要求大树公益派来证实他的志愿者身份的,原因在于,他认为王太友因北京的遭遇,可能会对陌生人缺乏信任。
那天,胡晓辉在说服王太友以后,他和王凤雅的叔叔,带着王凤雅的病历,一起去了郑州,询问专家意见。这次专家给出的意见,双方的表述也不相同。王太友称,医生结论是手术和化疗都没有希望了。而胡晓辉说,医生建议先入院,但无法给出治疗效果的承诺。
在胡晓辉前去郑州期间,志愿者宇琪被王家短暂扣留。这一细节,王凤雅家属和宇琪都承认确有其事。原因是,那时王凤雅病危,王家情绪激动。同时,胡晓辉和王凤雅的叔叔还没回到温良村。王凤雅的叔叔只有19岁,王家担心他的安全,要求胡晓辉回来以后,宇琪才能离开。期间,王家为宇琪搬了板凳,提供茶水。
在胡晓辉返回王家时,王凤雅又一次病危。于是,王凤雅的家属和两名志愿者,一同带王凤雅前去太康县人民医院抢救。
关于本次急救押金,王家家属和志愿者宇琪均称是由自己支付。王太友提供了一张《太康县人民医院病人住院费卡片》,金额为2000元。而宇琪提供了一张《太康县人民医院预交收据》,金额也为2000元。但宇琪称,这个费用是由他微信转账给王家家属的。他又提供了一张微信转账截图,转账时间是2018年4月9日19点18分46秒,金额2000元,收款方为“永远平安”。“永远平安”是王凤雅母亲杨美芹的微信昵称。
在太康县人民医院期间,杨美芹在ICU病房中陪伴王凤雅。而两位志愿者,与王太友等其他王家亲属待在医院大厅中。
在ICU病房里,杨美芹见到王凤雅的心电图一直在不稳定的波动。其中一瞬间,“王凤雅屎尿突然全出来了。”这时,医生告诉她,孩子救不活了,之后,杨美芹给在病房外等候的王太友打去了电话。
王太友电话挂掉那一刻,宇琪刚从卫生间返回大厅。他见到王家家属在嚎啕大哭。据他说,他听见有人说“凤雅没了。”于是,他按照工作流程,将此事上报给大树公益:孩子死亡,救助失败。
这时,杨美芹面临一个抉择。按照太康县医院的规定,如果孩子在医院死亡,必须送往太平间,之后履行火葬程序。但如果她现在带孩子离开,则孩子可以死在家中,可以土葬。杨美芹选择了带孩子走,“进太平间火化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想让她从家里走,心里面会好受很多。”时隔1个多月,杨美芹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动机。
王家和志愿者叫了一辆救护车返回温良村。关于救护车的费用,胡晓辉和王家家属,均称是由自己支付。但由于此次费用是现金支付,无任何凭据,因此无法核实。
救护车路过一个镇子时,杨美芹下车给王凤雅买了一些衣服、鞋子、布娃娃作为陪葬品,“怕她撑不到第二天早晨,没时间买了。”她回忆说。在救护车行驶在半途时,握着王凤雅手的杨美芹,感觉孩子的手动了一下,孩子“活了”。
谣言
在为孩子“复活”而喜悦的杨美芹并不知道,就在她喜极而泣的时候,一场将会让她倍感煎熬的舆论风暴已在酝酿之中。

4月9日夜里11时53分,一位微博ID为“作家陈岚”的女士,在新浪微博实名报警。她在微博中称,“王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此外,她在当日发布多条微博,声称王家家属骗捐、重男轻女。

陈岚与大树公益关系暧昧。陈岚是公益组织“小希望之家”的创始人。据宇琪称,他从2014年起在“小希望之家”做公益,之后随“小希望之家”团队一起并入大树公益。此后,他做公益时需要填报的《困难儿童费用申请表》的抬头由小希望之家变为大树公益。
但宇琪称,4月9日,他在王凤雅家中从事志愿活动期间,从未向大树公益提及王凤雅“遭遇虐待”的任何信息,仅仅汇报了王凤雅已死亡的消息。
从这一天起,王凤雅的母亲杨美芹被网友贴上“恶毒母亲”“诈捐”等标签。她接到无数个电话、短信,谩骂、诋毁纷至沓来。她去张集镇时,有陌生人拉住她问,“你是不是虐待孩子?”此后很多天,她不敢走出家门。
王太友还见到儿媳杨美芹买过一瓶农药和一瓶安眠药。

此后,他让杨美芹关掉手机,不要再接收那些谩骂她的信息。但几天之后,杨美芹还是忍不住打开了手机。此外,王太友让家人、村支书盯住杨美芹,以防她做出过激行为。
陈岚实名报警的第二天,张集镇公安、妇联、民政部门介入此事。据王太友称,在政府部门的说服下,王太友带已经奄奄一息的王凤雅,去了张集镇卫生所。随后,又组织了县里的医生来进行“专家会诊”。随后,王凤雅被救护车送往太康县人民医院,到了太康县医院,太康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建议转院去周口市的医院。王太友要求如果转院,必须去郑州,“那时的感受就是死也要死在省医院,为了洗脱网上骂我的那些罪名。”时隔一个月,王太友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的心境。
但在救护车赶至郑州时,河南省肿瘤医院并未接收。王太友记得,救护车一度停在郑州的大街上,无处可去。
他们又去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方可以接收,但要进ICU病房。杨美芹说,得知在重症监护室去世,需要进太平间、火化,以及每天费用1万元时,她选择放弃。那天夜里,王凤雅又被送回温良村的家中。
4月12日,大树公益志愿者白梦雪来到王家。她带来一份救助协议,希望将王凤雅带到北京、上海的医院治疗。
“经过了那么多医院拒绝接收,已经对治好孙女不报任何希望了。”王太友说,但他还是与白梦雪进行了谈判,原因是“在大医院去世才能还我们清白。”
他对白梦雪提出诸多要求,其中一条是“医院必须在郑州”。王太友说,“之前已经去过一次北京了,再去北京、上海,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骗我?”
也是因为这一条款,白梦雪放弃了救助协议的签署。在她事后发布的微博中称,签署协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治疗,如果拒绝在北京、上海就医,有违协议初衷。
其间,白梦雪与王凤雅家属发生肢体冲突。据王太友称,冲突是在白梦雪用手机拍照期间,王凤雅的奶奶前去阻拦时发生的,王凤雅的奶奶也被推倒在地。《中国新闻周刊》致电白梦雪,对方拒绝回应。
作家陈岚4月13日发布的微博中,将这次双方的肢体冲突描述为白梦雪“被其父母殴打、暴打”。
纷扰的舆论声中,王凤雅于5月4日在张集镇卫生院去世。得知死讯那一刻,王太友给张集镇政府和派出所打去电话,让他们证实王家没有虐童。王凤雅下葬前,公安人员将王凤雅穿好的寿衣扒下来,正面、反面对身体拍照,以证实王家不存在虐童行为。
一切肇始
王凤雅已经去世,舆论风暴却并未由此平息。
5月24日,自媒体“有槽”发布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将舆论网民情绪彻底点燃。一时间,“诈捐”“重男轻女”等标签纷纷彻底让杨美芹无法甩脱。文中称,王凤雅父母用15万元善款带儿子赴京治疗唇腭裂,却放任女儿眼癌恶化。
由于对其“重男轻女”的指控,这个不久前刚刚失去3岁女儿的母亲,不得不在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面前澄清“我爱女儿”这样一件事。5月25日下午,在接受一家视频媒体采访时,说到女儿,她哭得险些昏厥。
但“15万元善款”的说法很快被证明不实。经警方调查确认,王凤雅家属本次募集的善款主要通过水滴筹,获取善款额为35689元,另外通过网友微信红包、火山小视频直播打赏获取善款2949元,共计38638元。
对于善款去向,王太友列了一张花销明细,包括“奶粉11000元”、“拍片3000元”等。但《中国新闻周刊》没有见到全部花销凭证。王太友称,一部分收据在公安机关手中。这些善款用于王凤雅治疗、食品、玩具等。“孩子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让她吃好喝好,比如奶粉是200元一罐的。”
此外,王凤雅家人未用善款为儿子治疗唇腭裂。嫣然天使基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杨美芹的儿子飞飞赴京治疗时间为2017年4月,费用全免。而王凤雅被诊断为眼癌的时间已是6个月以后。
除了这些因谣言引爆的舆论,王凤雅家属生前是否为她积极治疗,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据杨美芹称,2017年10月,王凤雅高烧,去村诊所挂水依然不退烧。夜晚打开灯,会看见王凤雅眼中有黄色的亮斑。于是,她带王凤雅去太康县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是双侧视网膜锥细胞瘤,建议去大医院就诊。次日,她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会诊以后,建议入院化疗。
首次化疗费用需要2万元,杨美芹没有钱。于是,2017年11月,杨美芹在水滴筹第一次筹款,9天以后,筹款金额为12373元,依然不够化疗费用。
与此同时,杨美芹带王凤雅在南张楼村输消炎药。南张楼村距离王家所在的温良村65公里,在王家眼中,这个村诊所医生的医术值得信任,“他们家好几个人都是医生,还有人在郑州的医院做眼科医生。”王太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7年12月,天冷以后,杨美芹将王凤雅带回温良村输液。
今年3月,她带王凤雅去太康县人民医院复查。此时,癌细胞已经向颅内转移。一位医生对她说,保不住命了。于是,杨美芹选择去张集镇卫生院输液,延长孩子生命,让她生命的最后一程过得相对有质量。也是在此时,杨美芹在水滴筹发起第二次筹款,这次筹款金额为23316元。
但网络上关注王凤雅身体状况的志愿者们,则认为王凤雅依然有被治愈的希望。她们尝试说服她带王凤雅去大城市的医院治疗,但在网上说服未果。于是,4月6日那天,马婵娟和卢波来到了王凤雅家。
此后,双方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冲突,经过陈岚等大V放大以后,掀起一场对王凤雅家属的舆论审判。如今,随着更多信息被媒体曝光,陈岚等大V纷纷发表了致歉声明。但并没有过去多长时间,那一条致歉的微博,便淹没在他们不断更新的微博之中。
后续:
王凤雅家属起诉作家陈岚 家属:希望陈岚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陈岚:自己不存在造谣
“王凤雅家属被指诈捐”一事有了新进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王凤雅爷爷王太友处了解到,9月4日,他和王凤雅母亲杨美芹已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起诉陈岚名誉侵权,当天法院立案受理。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施晓俊、陈伟峰代理此案。
今年5月4日,有网友发文称“河南太康三岁女童小凤雅患病去世,家人利用女儿病情‘诈捐’15万元,却用来治疗小儿子”一事,引发关注。此间,作家陈岚在其微博上数次发表言论,称家属不积极治疗王凤雅,有诈捐嫌疑。但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家属募捐数额为3.8万余元,小凤雅去世后也将剩余的款项捐给公益机构,王凤雅家属不存在诈捐行为。
事后,作家陈岚承认自己的表达确有不妥之处,在微博上向小凤雅家人及网友道歉。但王凤雅家人此前曾表示,不接受道歉,将起诉造谣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5日上午,王太友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认为陈岚对家里的经济状况以及家人的身体状况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起诉陈岚,“她对我们家庭伤害太大了,严重摧残”。王太友介绍,目前法院已经立案,但还没有具体的开庭时间,他和家人希望陈岚能够道歉并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陈岚说的都不符合事实,事后也没有跟我们联系过。”
王太友介绍,王凤雅的妈妈目前精神状况不好,“去医院看了,有抑郁症,还在治疗。”对于家里的经济状况,王太友则称是“一贫如洗”,他称,自己和儿子都要照顾家人和孩子,现在没有人外出打工,家里基本没有收入来源。
就起诉一事,代理律师施晓俊告诉北青报记者,根据此前陈岚在微博上针对王凤雅一家发表的言论截图,陈岚在涉嫌侵犯名誉权。该案的起诉书内容显示,(原告要求)“被告需在河南、上海等地报纸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在其实名微博上公开置顶道歉声明,并且置顶不少于两个月时间;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万元、医疗损失3130元,精神损失费5万元等。”
对于索赔13万余元这一细节,施晓俊称,由于陈岚发布的言论,网友通过短信、电话对王凤雅家人进行言语攻击,导致王凤雅家人长时间无法出门、农田荒废、家里的面包车无法正常营运,这部分经济损失经测算为8万元;此外,由于精神方面的压力,杨美芹患上抑郁症,已产生医疗费用3130元。
5日上午,王太友告诉北青报记者,王凤雅去世后,家里人已经在尝试“走出来”,谈及以后的生活,王太友称等摆脱困境后要自食其力改善生活。
9月4日,陈岚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回应被起诉一事。陈岚称,并不存在造谣。“之前的长文已将凤雅事前因后果写得非常清楚。如再有儿童被弃疗事件,仍然会依法报警,并尽个人最大努力援护。”

后续:对簿公堂

后续:
河南眼癌女童亲属起诉作家陈岚案一审宣判

张香梅郭琳琳
2019年12月03日08:02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陈岚需向王凤雅母亲赔偿并道歉
12月2日下午,备受关注的河南女童王凤雅家属起诉作家陈岚侵犯名誉权一案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判令被告陈岚在其实名认证的“作家陈岚”新浪微博中向原告杨美芹书面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律师费5000元;驳回原告王太友(王凤雅爷爷)的全部诉讼请求和杨美芹的其他诉讼请求。12月2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王凤雅爷爷处获悉,已经通过律师收到上述判决结果,家属仍在考虑是否上诉。同时,陈岚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已决定起诉王凤雅的母亲杨美芹,要求归还其捐赠的2000元善款。
宣判
“小凤雅”亲属告赢作家陈岚
12月2日,河南眼癌女童王凤雅家属起诉作家陈岚侵犯名誉权案一审公开宣判。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7年11月,王凤雅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诊断患有双侧眼球内母细胞瘤。为给女儿筹措相关医疗费用,原告杨美芹通过微信、水滴筹等途径寻求社会救助,陆续获得爱心捐款。后部分社会公众对善款用途产生质疑,所发网文引起关注,原告杨美芹不断收到含指责、诅咒等内容的短信。
被告陈岚系新浪微博认证加V的注册用户,基本信息及微博认证的个人身份信息为“作家陈岚”(至本案起诉时显示粉丝数为数十万人),被告陈岚通过上述实名认证的微博,于2018年4月至6月期间陆续发布涉及女童王某家属的言论,包括“骗捐”“虐待”“没有得到任何治疗”“实名报警”等内容。2018年5月初,王凤雅去世。原告王太友以捐款形式交付当地慈善会1000余元。
法院认为,陈岚对原告杨美芹网络个人求助事件予以关注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及评论,系其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利,本身并无不妥。但基于其在网络空间的特殊身份和较大影响,应当承担与其身份性质、影响范围相适应的较高注意义务。杨美芹作为个人网络求助者在享有受捐助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披露必要的信息。对于未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而引发的社会舆论,应当承担适度的容忍义务。
陈岚在发布部分事实性内容时,有一定的来源和依据,但在被告发布的博文中,有“女儿得病,骗捐不治疗”等多句概括性事实和定性评价,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道德指控。从被告获知的信息来看,亦得不出以上结论。因此,上述言论超出了合理的限度,产生了名誉侵权的事实。
法院认为,被告发表讼争博文的平台为新浪微博,基于新浪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对于社会的显著影响力,故判令被告通过该平台在适当时间内以置顶方式向原告杨美芹书面赔礼道歉。本案名誉侵权足以导致原告杨美芹的名誉显著降低,给原告杨美芹造成了精神上的痛苦,故法院酌定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并酌情确定赔偿律师费5000元。对其他损失,因依据不足,未予支持。此外,根据相关博文内容,文中所指家庭应当理解为王凤雅及其父母,原告王太友与该身份不符,故驳回原告王太友的全部诉讼请求。

原告
是否上诉仍在考虑中
此案一审公开判决后,北青报记者联系到王凤雅爷爷王太友,他称已经通过律师收到上述判决结果,目前家属认为法院判决“作家陈岚”道歉意味着他们过去长时间的坚持没有白费,“算是通过权威的法律途径证明我们没有诈捐,这点上我们家属还是欣慰的”。但家属对于目前的判决结果还不是十分满意,是否上诉目前仍在考虑中。
据北青报记者此前报道, 2017年,河南周口女童王凤雅患上眼母细胞瘤。2018年,王凤雅母亲通过微信、水滴筹等网络平台发布小凤雅患病的信息以及照片,希望能得到大家捐助。然而2018年5月,王凤雅不幸去世。而后,一篇《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在网上刷屏,文章指称小凤雅家人并没有为其积极治疗,甚至将募捐的钱用于治疗小儿子。此外,作家陈岚也曾多次关注王凤雅事件,并在微博上举报称,王凤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指称王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至死。
王太友此前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自从王凤雅事件受到关注后,因为陈岚的言论,王凤雅母亲杨美芹也收到了短信以及电话攻击,导致她长时间无法出门、农田荒废、家里的面包车无法正常营运,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被告
将起诉要求归还善款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上陈岚,对于判决结果,陈岚说,“非常感谢法庭细致深入的审理与专业的工作,也会尊重法律的尊严和严肃”。判决出来后,陈岚说是否上诉正在和律师进行商量。
但陈岚表示,已经决定起诉王凤雅妈妈杨美芹女士,“我会起诉要求归还我捐赠的2000元钱,这笔钱据我所知没有用到给小凤雅的治疗上”。
陈岚认为,更关注的应该是如果再有小凤雅这样的小朋友,如果家庭拿着善款拒绝给她治疗,他们的治疗权利由谁保证?这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个问题,是司法和伦理的终极拷问,我期待答案”。
对于此案的判决结果,陈岚的代理律师计时俊说:“这个案子法官判得很用心,我感觉是虽败犹荣,法官是从网络大V的社会责任感角度来谈,在判决主文前做了很多铺垫后,并没有完全认为‘陈岚构成对凤雅妈妈的侵权’。”
文/本报记者 张香梅 郭琳琳
事件回放
8月14日开庭
“小凤雅”事件引发关注后,当地经调查表示不存在诈捐。2018年9月4日,王凤雅爷爷以及母亲起诉陈岚,要求陈岚停止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并在报纸上公开道歉、消除影响,索赔13万元。法院当天立案受理。
2019年8月14日,该案开庭。庭审从早上9点钟开始,到晚上6点多结束,控辩双方就陈岚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王凤雅家属是否诈捐、善款是否用于王凤雅的治疗、王凤雅的家属是否对其放弃治疗、索赔金额是否合理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在长达8个小时的庭审中,最受争议的两个焦点,一个在于原告方对小凤雅的照顾,是否尽到了监护人的义务,另一个则是作家陈岚通过微博“报警”的行为是否逾越了法律边界。此案当天没有宣判。
后续:央视评论
一个三岁孩子的离世,让人叹息、揪心,但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显然并不在此。事件曝出后,受捐者觉得委屈万分,后悔当初选择网络求助;而对于捐助者来说,虽然后来证明没有被骗捐,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恐怕对网络慈善的信心又少了一分。这样一个双输的结果,值得各方反思。
一些自媒体发文质疑王凤雅父母诈捐,将原本筹来救女的善款“挪用”去给儿子治唇腭裂,其“重要证据”仅仅是一个朋友圈截图:王凤雅母亲在朋友圈晒出的一组带儿子在北京某医院照就诊的照片。后经证实,给儿子进行唇裂手术的费用是由另外一家基金会资助,和给女儿治病完全是两码事。
一些网络事件,往往都是“结论先行”,人们根据一些信息的片段就得出结论,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口诛笔伐。这一方面固然需要有关机构和个人及时澄清,以正视听;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广大网民擦亮双眼,在加入“讨伐”的队伍之前,先让理性“多跑一会儿”,追一追事实,等一等证据。而对于作为传播重要节点的自媒体,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发声时务必慎重。
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善心,需要的是良好的慈善机制和社会氛围。这一起事件再次告诉我们,善心经不起一次次消费。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在捐助者和和求助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善,也是在为中国慈善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