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向来如此,理所当然,这便对吗

2021-06-15 14:45 作者:晴阳火鸟akh  | 我要投稿


昨天晚上看到一个人锤方锦龙根本不是什么大师的视频,这个视频出现在了我的推荐中

其实平时我看方锦龙的视频并不多,但我看过他那个用琵琶弹出各种音色的视频,其中有一个就是西方的摇滚音色琵琶也能弹,当时那个视频让我感觉有种怪异的不适感,其实也很简单,那个视频无论内容如何,方向上和思维上就已经有问题了

无独有偶,之前我也看过一个锤人的视频,是一个搞摇滚的人打爱国牌“中国人不吃外国人那一套”,有人锤他吃爱国饭而无真才实学


再讲我的看法之前,我再讲一个视频,是《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中,竹内亮问《青春有你2》的七穗——日本人不是对中国很多不好的印象吗,你小时候在中国,那听到这些话会怎么想——就很生气啊,会很不甘心,甚至经常为此哭泣过

我想,我遇到这种事情和这种大众反应的时候,大概也是这种无力感。虽然不会为此哭泣,但也是相同的感情

我从小,一直以来贯彻的一件人生哲学梦想,就是摆脱庸俗人世对我的影响,但同时,去往高雅世界也并不是我的梦想,和比你高的人交流,你同样可能是庸俗的。并且,非常多的高雅者,即使他自己并不标榜自己也没有傲气,但他的视野和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对下层人的嗤之以鼻

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体两面,追求高雅和鄙视与脱离下层经常结伴出现,即使他们有区别,但却经常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

例如——指责二次元,并企图分割二次元。只要好的,切掉坏的,杀光“邪恶”的

这世界就会变得美好而有秩序,至于他本身“如何”,他们并不关心

但这些可悲的人,我却生来热爱着

庸俗事物到处都是,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人们总是通俗的把学习态度和观测理念讲述为天赋和努力,有人吃力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寡不敌众甚至自己声音也越来越小;有人强调客观差异,让我们面对现实才能正确采取措施,但越说越一种理中客的歪屁股味道来

我从小就想摆脱这种市侩而消极的观念,后来我发现——当你用天赋和努力这种庸俗粗劣的概念去理解学习过程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的时候,就注定你得不到心灵上的最终解脱

我期望,在我结婚的那天,带着钛合金(因为牢固)做的戒指,不办婚宴,不谈买房,不要彩礼,只叫几个朋友,点几个小菜,以示通告知晓,吃完就像往常一样生活,并即刻去办证件,立马结婚,回家睡觉拉倒


因此,回到前面提到的视频来

我们为什么非得要让琵琶成为吉他?——为什么琵琶就非得达到能具备其他乐器的音色这种所谓的“比别人强/什么功能都有”?

或者这么说,是不是琵琶达不到这个要求,我们就觉得琵琶不行,觉得中国乐器不行了

并不会

那为什么不让琵琶做琵琶自己呢

琵琶该是什么样子,就让他是什么样子,他原本是什么样子,就按他是什么样子来

为什么天天就把关注点放在其他地方上,而不是关注琵琶本身的自然本性?

我当然知道这个视频的意思并不是推出“能有多种音色的乐器更好”这种标准,但你不觉得出现这种比较就已经说明我们的底层逻辑出问题了吗

天天纠结外部因素,已经到了内部自我成长被大家无视的地步,真的能够称之为“文化自信”吗

“let琵琶be琵琶,let琵琶be itself!”

无为而治,不要随便打扰琵琶自己的生生息息

我听过太多有关文化输出文化自信的大众评论,我最后得出的结果却是,如果你真的想让中国文化站起来,最好的办法却是“从现在这里逃离出去”

我们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原则,而不是关注外界繁杂的要素,如果你想要有现代的新的变革的中国文化,那就是从传统文化中跳出,从外国文化相关的大众心理和纠纷中脱出,从这些世俗戾气以及功利利益比较中逃离

不去把思考文化输出和文化自信作为最重要的重心,才能真正得到自我文化的顶天立地

我们之所以紧迫的提到文化输出,并不是因为文化本身的性质,而是文化和国际关系乃至政治博弈联系起来时出现的需要我们去做的外部“建立”工作,我们需要在国际传媒上承担“建筑”工作

文化输出是外部工作需要,是国际局势需要,是扳倒现在国际老百姓的主要关注点需要,建立我国良好的外部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最蠢的想法也是最容易传播的想法,便是利用国际和民族对立——是别人输出我们的,是别人改造我们的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除了民众自己摆脱不了的一些问题(小资情调,消费主义,有利可图,审美有待提高,传播过程的各种问题,潜在的不良心态,圈子的形成与互相攻讦),哪怕别人不输出你,你自己该做到的事情,你做了多少,你做到了吗

如果你做到了,满足于现状可以吗

现在最要命的问题恰恰不是别人输出我们,而是我们自己腹内空虚啊


回到刚才这个视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出现了这种形式的比较事例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可能方锦龙和制作组代表的这些传媒人(甚至文化立口右耳门的上层),认为现在的传播局势下,大众储备最为焦点的话题应该是“摇滚乐”

那么没办法,为了让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或者不主动或者不熟悉的孩子快速有个概念或者被带动起来,他们必须用这种“噱头”,所以这个行为本质是借用摇滚乐题头抢人——那么实际上,这种做法的本质就是营销

而最搞笑的是,实际上大众喜欢的并不是摇滚乐,而是摇滚乐发展过程中,由商业公司制作的混合摇滚风格的“流行乐”

(当hiphop文化和电子音乐兴盛之后,流行乐就往这两个方向倾斜了,摇滚不复当年)

所以这个比较过程最为啼笑皆非的一面就在于——1搞传统文化的人既不了解大众,也不了解摇滚乐   2摇滚乐作为现代音乐,在国内的传播也是各种问题   3大众也不懂摇滚乐,大众喜欢的一直都是流行音乐

错不在摇滚在中国的大面积传播,错在于商业公司对流行音乐的大肆应用,而说到头——还是大众听众水平不行

但我们现在的局面要求我们,如何拉拢这些半吊子,就是局势的变化,也就是说,最为重要的不是上层神仙打架如何(因为很多大师本身就是谦恭而包容的)而是如何拉拢中低层民众,使得局面对我们来说是顺势

——当然,这是很多文化工作者他们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也不是我的主要关注对象,诚然,我自己也属于需要被拉拢的那堆半吊子

那请问,这种抢人的基本思路,和文化发展本身是一件事吗

抢人的潜台词是缺人,先有足够的人,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但问题是,有了人——就能直接发展起来了吗?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自家的和尚没水喝


回到第二个视频的事情来

挺好笑的一件事情是,很多文化正是外来文化

首先,各国文化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在大航海地理概念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即使同样是中国文化,因为中国的山川性质和大陆性文化与日本的岛国与海洋性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也在异国他乡变成了非常不同的事物,从外来事物吸取新事物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次,是不是很多事情一定要一一对应,才能证明你自己没有毛病?你和英国人比,和法国人比,和德国人比,和日本人比,和美国人比,难道不做到所有方面都是第一,你就是废物了?文化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在各个方面都和人比,你不是有一套自洽的系统吗,为什么要方方面面都和别人一样和别人争第一呢

如果你方方面面都关注别人,难道不是被别人的文化带节奏了?

摇滚乐、二次元、jk洛丽塔,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外来文化,我们最初的“真心”就是一批搞外国文化的淘金人,有自己的一种小爱好,一直持之以恒的去发展去历练,陪伴我们的生活

这是非常纯粹而融入生活的一种心态,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乃至歪曲这种美好的东西

所以你自己说中国人不吃外国摇滚那一套,简直是笑掉大牙了,如果你自己发展出了自己的摇滚,那也不必强调这件事,因为你本来就是最重要的标准,如果你谈论的就是外国的摇滚,那本来就是外国的东西你在吸收,请问何来“不吃这一套”?


煽动情绪的人太多,认真做事的人太少


所以我仔细想了想这些问题之后

我提出这几个问题

1我们不要想什么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就问你——你能不能用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做出现在的人没有的东西,既不传统也不外来,别人找不到的东西

(当然前提是不要瞎搞瞎扯)

摇滚乐最早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美国黑人乡村悲苦音乐——蓝调、布鲁斯(blues,忧伤蓝色)来的

最早的摇滚乐流派都有blues的印记,迷幻摇滚、硬摇滚(齐贝林)、硬摇滚逐渐变成重金属

而朋克运动和金属乐后来的发展过程,很多都逐渐体现出去布鲁斯化


你当然可以说这些东西虽然叫做现代音乐,但起点是西方的,视野和习惯都是西方的

但起码人家做了现代的东西,到现在为止能够大量和西方有自己东西的也就是日本的一些发展,但在风格流派的整体发展上,西方还是站在生产力和国际局势基础优势上,做到了主人公级别的推动作用

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人家搞出来的,都是人家说的,我不是说中国没有好东西没有好人,但是现在的局势,我们能够满意吗,能满足吗

我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让他成为嘹亮的火光,指引后来者,照亮失意人的方向

你有没有属于现在的新东西,你能不能搞出来自己的新东西

你问问你自己

你天天还有这精力和人打嘴仗,天天找着别人干起来了

那没办啊,谁叫声音最大的反而是不搞生产不搞创作的这些人呢

那所以整天提什么文化输出,难道很多人不是等着别人搞出来东西伺候他让他“牛逼”一回吗,难道这些人的潜台词不是让搞创作的人赶紧替他改变现在这落后丢人的状况吗

为什么你们整天想的全是外面的事情呢,这么喜欢打嘴仗是吧

这和“祖上阔绰”这种思维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2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不如试试“知其何时不然”

我们老生常谈的提到你不但要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样的,你还要知道传统文化为什么是这样——涉及历史时代、思维观念、认知方式等等历史和哲学范畴的东西,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样子,你不但要继承,你还要理解和思考

当然,再怎么提,照样有人不听,硬生生能把传统文化复兴搞成老旧形式现场复辟排外行为,最后坍缩成毛病不少的小圈子亚文化小家子气,丢掉了广泛普适的生活意义和民族群众,最后变成了消费主义和小资情调的恶臭温床

这说白了不就能力不足吗,搞得煞有介事可™得劲儿了,觉得自己很tm是一回事儿了,有话语权真™有存在感了,天天纠结的就是别人是否按照自己垄断标准,和资本制定工业生产的标准、掌握制定产品规范的权利, 一遇到实践问题不去和人探讨改进是否合乎道理,却一瞬间摆出一副别人要他迁祖坟的样子来

这种运动的主角怎么就他妈的不是早应该出现的服装设计等等实践性人才呢。怎么声音最大的偏偏是一些连成熟的几套方案和系统乃至认知思路都提不出来的一群废物呢

那么既然现状是这样,不如我们反过来

我们不如在这乱七八糟的人世做一回放浪形骸的楚狂人,喊着凤兮凤兮归故乡


我们不要想什么强调传统文化

我们不如用这样一种思路——我们不和做传统文化的商家乃至粉丝抢生意,我们换一种思路,一种社会实践式的思路

我们不如来实验,传统感是什么时候消失而无法感知到的

就好比品茶或者吃饭,是什么时候味觉消逝而被分解掉的,这个临界过程是怎么样的

我们就应该建立一种属于所有创作者的中国式广泛品牌和思路,一种社会运动,一种谁都能来探讨的问题——不做传统,不那么传统,传统消失的时候我们处在何处,逃开腐朽的现有局面,做出和现在一片废墟中与之不同的事物来

至少我们自己主观上不牵扯你们这些人

我们来实验在现代社会,用尽一切办法,来思考一个问题——当传统无限的趋近于不传统,而她本身又是传统,她本身就是解释什么是传统的一种传统,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不断的进行混合物的震荡和结构上的重排,寻求不断到达的“化学平衡”,最后得到新的认知体系与形态

实践需要思考,思考就意味着实践,闭门造车在象牙塔里开会吵架,是无法做出鲜活的有生命力有继承性的社会进步的


一点都感受不到传统感但又无比认同这就是传统的一种传统,才是脱胎换骨获得新生的传统

向来如此,理所当然,这便对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