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看中医如何益气明目。视神经萎缩为眼科难治疾病之一,以视功能严重损害乃
视神经萎缩:看中医如何益气明目。视神经萎缩为眼科难治疾病之一,以视功能严重损害乃至丧失,视乳头颜色苍白,视野明显缩小,甚或呈管状为其主要特征。发病原因较复杂,一般儿童患神经萎缩者,以脑部肿瘤或颅内炎症者多见;青年患者,以遗传性为主;中年人则多为视神经炎或视神经外伤、颅内视交叉区肿瘤所致;老年患者,常与青光眼或血管性疾病有关。临床上把神经萎缩分为原发性萎缩和继发性萎缩两类。原发性萎缩的眼底表现为;视神经乳头颜色苍白,边界清晰,筛板暴露。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的眼底表现为:视神经乳头颜色灰白或蜡黄,边界模糊,筛板不暴露。
视神经萎缩属中医学“青盲”范畴,多由暴盲“视瞻昏渺”、“视瞻有色”等证失治、误治而成。临床上主要分虚、实两种证型,虚证以肝肾不足,精血亏耗者居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是萎缩疾病,当出现了这种疾病的时候,对患者的眼睛造成的危害很大,希望大家注意观察这种疾病的发展,而且还会造成患者失明,因此,大家需要合理的进行治疗,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以补肝肾为要务,复调气血健脾胃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疑难疾病之一,本病发病原因很多,医家虽立法各异,但与肝肾不足,气血阴虚有直接关系,中医治视神经萎缩过程中,应注重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古人云“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气血不能上升,脏腑失调,经络阻滞,通光之脉道闭塞,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濡目,因之发生“青盲”(视神经萎缩),治疗多以肝肾为主,然百病之生,多发于气血,气血盛衰是一切眼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是眼病转归和康复的关键所在。
二、查瞳孔形态,辨证之转变
视神经萎缩患者,临床上可见眼部黑睛透明,瞳神无损,或见瞳孔稍大或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审视瑶函》云:“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的精气,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乎瞳神也”。阐明瞳孔的展缩,取决于精气的盛衰,精气聚则瞳神缩,精气散则瞳神展。又《医学纲目》云:“阴主敛,阴虚不敛,则瞳神大,”说明如果全身出现阴虚火旺或阴虚血热之证,可使瞳孔散大,展缩不灵,视力下降,以致失明。
三、着眼全身症状,审因审证论治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多为感染,营养不良,外伤,药物中毒,颅内肿瘤,他病继发,以致脏腑经络失调,气血失和而引起,因“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根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规律,出现视力,视觉、视野及眼底改变等局部症状外,多兼见全身症状。因此,根据全身症状,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归纳分析,明察脏腑之虚实,从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