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封神第一部》票房口碑双逆袭 国产“神话史诗”有了新突破

2023-08-15 11:26 作者:风吹人间四月  | 我要投稿

8月13日,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封神第一部》票房正式破20亿。该片豆瓣开分7.7分,后涨至7.8分,猫眼预测总票房超25亿。《封神》系列共有三部,三部连拍,总成本高达30亿。早在上映前,这部“国民神话史诗”电影便广受热议,围绕它的制作、题材、宣发等一系列话题层出不穷。

《封神》三部曲于2014年6月启动,2016年9月起进入筹备阶段,2017年2月开始在全球进行大规模演员招募。最终在2018年开机,2020年杀青。《封神第一部》曾定档2020年暑期,但之后一再延档,上映遥遥无期。

而自2018年《封神》三部曲开拍以来,许多粗制滥造的“封神大电影”相继在视频网站上映,包括《新封神姜子牙》《新封神之哪吒闹海》《封神:刺杀苏妲己》《封神:祸商》......让“封神”这一IP的名誉度大打折扣。“投资30亿”“强大的明星阵容”“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等《封神第一部》的宣传标签,直接撞车了近年来饱受观众诟病的类型电影。2016年的《封神传奇》、2018年的《阿修罗》无不是投资巨大、阵容豪华演员、宣发吹上天,但票房亏出血的“史诗级烂片”。也正因如此,许多人在看到《封神第一部》的预告时,便默认“又是一部烂片”。

另外,《封神第一部》的前期宣传策略偏向保守,虽然围绕费翔、李雪健、黄渤等影片知名主演,影片剧本、美学、工业化等开发细节,以及此前就大费笔墨着重渲染的封神训练营和一批新人演员等进行了大量宣传,但却未能迎合主流市场的热点。内容虽然丰富,却营造出一种“自说自唱”的效果,甚至招黑不少。尤其是《封神第一部》定档海报公布之时,一板一眼的角色形象堆砌让不少人大呼老土,以至对影片品质的信心也急速下滑。直到公映之前,片方宣传的保守风格,还是没能让观众拾起更多信心。因此,上映首日,《封神第一部》的票房并未破亿,与其庞大的制作体量相比,着实堪忧。

《封神第一部》定档海报 但到今天,《封神第一部》早已一改首映当日的低迷局面,顺利破圈出圈,以紧凑的叙事能力、当代化的视角、绝佳的路人缘成功唤起不同年龄段观众尘封多年的“封神”记忆。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其质量过硬。《封神》三部曲取材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和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封神”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如何在传承经典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改编,让旧故事焕发新生机”

,是经典IP影视化时面临的首要问题。

创新改编 出彩演绎

“东西南北,合八百诸侯各遣其子入贡大商,是为质子,诸侯敢有谋反者,先杀其质子,然后族灭之。”

影片中虚构的“质子旅”,成为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创

,构建起质子们与殷寿(商纣王)在精神层面的“父子”关系,以及质子们与各诸侯、伯侯间的真实父子关系,相互角力,彼此观照,全剧的激烈冲突就此展开。

在质子面前,殷寿有着完美人设。冀州之战,殷寿意外解救了九尾狐,而由九尾狐附身的苏妲己准确察觉了殷寿的欲望和野心,在龙德殿庆功宴上附身殷寿的哥哥殷启,除掉了商王帝乙,而殷启本人也由姬发失手杀掉。原以为自己犯下死罪的姬发被殷寿表彰“不仅无过反而有功”,也正因如此,姬发以及其他质子对殷寿的崇拜更甚。

片中所用剧情不长,却鲜明刻画出殷寿和狐妖与原著完全不同的人物关系。原著中的纣王彷佛智商全无,完全被妲己的美色和谗言所惑,而电影中的他们更像是在互助(九尾狐向殷寿报恩,殷寿利用狐妖的能力掌控权力),纣王的人物形象更复杂立体。商王朝的覆灭不再是因为一个女人,而是纣王这个对权力有无限欲望的本人。导演乌尔善表示,他改编最多的是基于当代人价值观的一种取舍。“比如当时对苏妲己有一种‘女性是红颜祸水’这样一个观念,认为邪恶是女人策动的,而非纣王自己的腐败。

我觉得对女性的贬低一定要调整删减,这已经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和对人性的看法。”

窥一斑而知全豹,像殷寿与妲己这样精彩的改编,剧中还有很多。原著中,姬发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角,电影最大的改编是把这个人物作为核心,从他的视角出发,带着观众看一个英雄的成长,看武王伐纣和周的建国,看中国封建制度如何开端。

入朝歌以来,姬发一直视殷寿为英雄,为榜样。在人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他与亲生父亲姬昌未相见一面,直到殷寿召四大伯侯入商。在路上,姬发误打误撞遇到了姬昌占卜,道出殷寿称王真相,以及其余伯侯商议应对之策。此时的姬发误以为他们“谋乱叛国”,质问父亲“你凭什么说大王是恶人?”而随着故事剧情的推进,姬发看到包括他在内的四大质子被殷寿逼迫杀害亲生父亲,殷寿气死比干、火烧祖宗牌位一系列事件后,这个角色逐渐觉醒,分清了真正的善与恶,并最终进行反抗。剧中,姬昌对姬发说: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成长的重要标志,是要认清自己是谁。

封神原著虽然有反对封建专制的叛逆精神,但跳不出对女性的封建物化、偏见歧视,把天下大乱、殷商覆灭的罪魁祸首定在妲己身上;把扭转乾坤,改变命运的希望都寄托在上界神仙身上。这些都是原著小说的时代局限性,而电影《封神第一部》把视角回归到了凡人。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一个妖女,是纣王的独裁野心;姜子牙下山没有法力,拯救世界的也不是神仙法术,而是人的努力,正义的选择,仁智的君王。

除了改编之外,剧中人物的演技各有特色。李雪健老师扮演的西伯侯姬昌,教科书般的精彩让人直呼“这就是姬昌本人”。离开西岐时,他站在马车上看着西岐的子民,眼神中凝聚着深沉而厚重的爱;得知儿子伯邑考被杀害做成肉饼时,他用尽全身力气去挣扎、呐喊,愤怒、悲痛、绝望等感情融为一体,感人至深。

费翔所饰演的殷寿,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征伐四方、战功赫赫,在朝野上下享有极高威望,彻底改观了原著以及其他影视作品中扁平的昏君形象。为了塑造好殷寿这一角色,费翔进组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为了保证片中部分镜头的完美呈现,拍摄期间费翔一直坚持健身塑形。作为初代国民偶像,36年前的春晚上,费翔用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火遍大江南北。现如今,已经62岁的他通过《封神第一部》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为观众带来了诸多惊喜。

除此之外,由杨玏饰演的伯邑考,虽然出场镜头不多,却凭借动人的演技,成为了众多影迷心中最美的白月光,那一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更是让人感到心疼和悲壮。袁泉的姜王后、黄渤的姜子牙、夏雨的申公豹以及丁勇岱的南伯侯......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力派演员撑起了整个剧作的下限,妲己、四大质子、杨戬哪吒等角色的新人演员则让人眼前一亮。7月29日,《封神第一部》官方发布幕后纪录片,曝光影片在全球海选新人及封神演艺训练营培训过程,包括质子旅及妲己角色挑选演员标准,展示了新人演员在拍摄中的成长。2017年,《封神》官方在全球15000人中海选,2018年新人训练营培训半年,包括表演、动作、马术、文化、音乐、舞蹈等课程。其中,仅是妲己两分钟的舞蹈,演员就练了两年之久。 

年轻演员们的努力、付出以及训练成果,让导演乌尔善颇为满意,他认为封神演艺训练营给年轻演员带来了综合素质的打磨和提升,“经过一年的训练和实践,让他们所拥有的经验对整个电影完成的结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让我觉得特别骄傲的部分”。

正是在这些元素的加持下,自《封神第一部》上映以来,越来越多的观众也对剧中年轻演员的表现给予好评。在映后收获超预期感受的年轻网友,迅速化身“自来水”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炒热气氛,不断发掘并向外推荐宝藏年轻演员。配合网友们“猛烈”的宣传攻势,《封神第一部》的全国各地巡回路演收获了良好效果,不仅拉近了观众与主创们的距离,更催生了不少吸睛话题,进一步在网上传播扩散。

工业化探索 神话史诗迈出重要一步

《封神第一部》的上映让“神话史诗”成为网络热词,何为史诗?它们大都保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宏大的叙事风格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并且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价值。

史诗电影的拍摄则是电影工业实力的直观体现,从前期的剧本创作、概念设计到正式开拍前的服装道具制作、场景打造,拍摄过程中多种设备综合运用、现场演员的大规模统一调度,后期的特效渲染打磨……

从群演规模上讲,《封神》三部曲的群演数量,高峰时曾达到8000多人。要管理好这8000人的饮食、休息、财务、服装,道具等等,并非一件易事。早在三部曲拍摄阶段,现场有条不紊的拍摄秩序,多部门从容有序的协作氛围就让许多前去探班的媒体人员感到惊讶。规模庞大的封神剧组共有20余个分工明确的职能部门,下辖工作人员超2000人,制作上严格遵循着工业化模式,从场景的搭建、现场拍摄、马场管理、演员培训、乃至食堂的管理,所见之处无不体现出有计划、有秩序、有流程、高效率的工业化特性。

技术方面,《封神》剧组从海外邀请到了许多有经验的视效总监和视效负责人进入团队,带来了更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新技术。《指环王》三部曲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资深电影视效师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等都给《封神》三部曲带来了宝贵的制作经验。为了确保电影效果的完美,《封神》还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并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的特效制作公司参与其中。

近年来,国产电影实现快速发展,无论是现实题材影片,还是动画类型作品,亦或是科幻类型作品都突破新高。但在史诗电影领域,仍是一片空白。毕竟,每一部史诗电影都是对一个国家电影工业能力的综合运用,庞大的制作成本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也就需要有更大且更稳定的票房市场。这一切,都难以把控。

现在再回头看,如果说《流浪地球》系列对于中国科幻类型有着里程碑意义,那《封神》系列对于几近空白的中国神话史诗大片类型则有着突破意义,因为过往这几乎是“烂片”的同义词。乌尔善说,《封神三部曲》的拍摄,触及了整个电影制作最复杂的工种配合。这支经历过打磨的制作团队,积累的丰厚经验,也将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持续发力。 

3000多年前的神话故事,如何在大银幕上与今天的观众产生共鸣?

对于《封神》系列来说,这或许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一次豪赌:服化道、训练演员、工业化尝试、长久制作周期,都可见耗资不菲。

现如今,全民“自来水”有望助力《封神》系列回本,三部曲史诗大概率会成真。多年之后,中国电影人和观众或许会感谢《封神第一部》的“破茧重生”。

《封神第一部》票房口碑双逆袭 国产“神话史诗”有了新突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