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印度公路里程竟然比中国还长!



“if you want to get rich, build roads first”。这是2018年英国金融时报,在采访完中国的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后,为采访下的标题。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话,如今已经传递到全世界,尤其是非洲人的耳中。

作为同样拥有将近14亿人口的邻国印度,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印度的公路现状到底如何呢?

大家好,我是那兔。上一期聊了印度的汽车市场,今天就聊一下与汽车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话题---印度的公路。
如果今天有人问你,世界上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是谁,你会如何回答?答案是美国。没错,不是我们中国。那么第二名应该是我们中国了吧,还真不是。

第二名是大名鼎鼎的印度,我们中国只排名第三位。

这是维基百科记录的截至2019年,全世界各国的公路里程排名,印度在公路总里程上终于赢了我们一把。

但仔细看看其中的内容就会发现,印度与中美两国的公路貌似有着很大的区别,那就是高速公路只有可怜的1348公里,占公路中长度的0.024%,几乎可以忽略不记了。美国则是1.44%,我们中国高速公路占比则为3%,是三者中最高的,共计14.96万公里。
那么印度为什么公路里程很长,高速公路却少得可怜呢?是因为地形复杂导致高速公路建设困难嘛?

还真不是!与中国“基建狂魔”面临的复杂地形不同,印度次大陆除了北部极少部分地区地形复杂外,大部分地区是很平坦的,在修路上没有太大的地理障碍。尤其是印度河谷和恒河河谷的存在,为印度修建公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英国人是深知这一点的,因此在殖民印度时期便修建了大量的公路和铁路。早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经为印度修建了将近2500公里的公路。

而此时我们中国还在道光时期,正在经历百年耻辱的开始,离1925年中国第一条公路——长(长沙)潭(湘潭)公路的建成,还有70年呢。

在二战打得火热的1943年,印度不但没有停下公路的建设,而且提出了一项为期20年的那格浦尔计划,到1963年将公路网增建至35万公里。即便在英国人离开后,印度人也坚持完成了这项宏伟的计划。

这也是为什么在60年代与中国的冲突时,印度会如此的狂妄。不得不说在经济建设上,三哥确实有狂妄的资本。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当时中印两国的区别。

印度,二战中本土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的洗礼,1947年建国后,还继承了英国两百多年建设留下的巨量经济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港口,大学,医院等,并在建国后继续推进经济建设,成为世界第6大工业国,亚洲第一大工业国。

在政治上更是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与当时的世界大国谈笑风生,真可谓是印度的高光时刻。
此时的印度说自己是一个大国,别说印度人了,换我我也信。

而我们中国呢,在经历了十四年抗日战争的洗礼后,又进行了解放战争。建国后第二年,便又雄赳赳气昂昂,踏过鸭绿江。与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在朝鲜半岛上进行了一场大战,硬是把美国佬从鸭绿江赶回了三八线。
到1962年,中国仅在食盐、卷烟、纯碱、烧碱4项工业产品的产量上超过印度,更不用说公路的建设了。在国际上也与美苏交恶,可以说非常的孤立。

但是,我们中国有一支能打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

有了它,我们真的是谁都不怕,干就完了,只用了一个月就差点让三哥迁都。

是的,你没听错,打美国我们用了不到三年,打印度就用了一个月。

所以我一直很迷惑,印度人为什么老是强调 “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这句话。
这不废话吗,印度当然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1962年的印度除了军队,几乎各方面都比中国强。58年后的今天,印度无论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都不如中国,当然不一样了。可这不是很丢人的事吗,干嘛还老拿出来说呀,不嫌丢人吗?

话扯远了,我们接着聊公路。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公路交通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道。所谓国道,就是指国家级干线公路,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以及国防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

在这里先普及一下我国道路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我国,国道下面还有省级、县级、乡级以及专用公路五个等级。
国道为G字开头+3位数,而G字头+其他位数的均为高速。在国道中,G后面“1”字头的为首都放射线公路,起点都是首都北京。比如G109京拉线、G106京广线。G后面“2”字头的为南北走向的国道,比如G205线,北起河北省秦皇岛,南到广东省深圳。G后面“3”字头的为东西走向的国道,比如G312线,是一条起点为上海人民公园,终点为新疆霍尔果斯的国道。

印度的国道没有类似中国国道中的“1”字头的首都放射线公路,而是将从北到南的国道,由偶数进行增量排列,从东到西的国道进行奇数排列。这一点与中国国道南北与东西的编号很相似。印度的国道路况是所有道路里最好的,但却只占印度道路总长的2%左右。

印度有世界第二的公路网,承担了85%的客运量和70%的货运量。但在账面上超长的公路网,能有一个车道的铺装路面也只不过有10000公里左右,总体情况并没有印度政府宣传得那么乐观。


国道往下就是邦道,也就是我们国家说的省道。但印度的邦道跟我们的省道可真没有可比性。在我们国家,省道和国道的差别不是太大,路况也都很好,而印度的邦道路面较窄,普遍没有隔离带,基本上没有车道之分。基本也就类似于国内农村公路刚铺完路基,还未铺装的状态。

反映道路状况最好的指标便是平均车速。在印度,大约25%的国道和邦道处于拥挤状况,客运运输车辆在国道上的平均时速仅为30~40km/h。国道的情况尚且如此,更别说再往下的农村公路了。

作为印度公路网中占绝大比例的农村公路网,也就是我国内所说的县道乡道,真是不敢让人恭维。有的是用水泥铺成的,有的是砂石路,最多的则是乡间的泥土路。

所以说印度人眼中的公路,跟我们中国人想象的公路,根本是两回事。印度这个全球第二的公路里程,水分不是一般的大。在印度,很多地方是“本来没有公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公路”。


Up主作为曾经在中国农村出生长大的人,亲眼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公路建设发展。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是村里的村长,在他任内带领大家做了两件对村里很重要的事情。一个是为村里打了第一眼深水井,这样大家就能喝到更加甘甜的饮用水,土地灌溉的效果也比以往更好。

另一件事则是带领大家,铺了通往村里的柏油路。再往后不仅主路铺好了,通往田间地头的乡间小路也都铺的整整齐齐。很多家庭买了汽车,现在家里也通上了天然气,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

所以说同样是铺路,印度与中国对公路的理解,绝对不是同一个事物。


其实印度如果想加快自家的道路建设,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向非洲兄弟学习,与中国合作。
然而神奇的是,就在今年中印发生冲突之后,印度公路交通和运输部部长加德卡里宣布,“印度的公路建设项目,将不会与任何中国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

服了,我真的是服了。
修路而已,又不是像5G那样的高科技担心有后门,难不成是害怕中国人修的路里面埋了地雷?这位部长还信誓旦旦的说:“印度将致力于寻找替代技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从而无需进口中国产品。”

真的是笑死我了。我就想问问他,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修路能比得过我们中国人?你是想找德国人啊还是美国人?

看完印度的这一系列骚操作,我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相较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印度政府更喜欢的是跟别人较劲,打嘴炮。
但细想一下,有什么样的人民,才会有什么样的政府,印度人似乎也并不着急发展自己的基础设施,真的是佛系中的佛系,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