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但却影响深远的胜利
本文是大征服一书阅后的简单梳理与理解,文章的所有资料,全部来源于大征服一书,欢迎指正补充。
这里先对大征服进行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从632年先知归真到661年穆阿维叶建立伍麦叶王朝,近三十年时间里,从阿拉伯半岛走出上穆斯林军队,以雷霆般的速度席卷了叙利亚、埃及、两河与波斯等大片地区。等到751年阿拔斯王朝建立时(本书的截止时间),阿拉伯人已经控制了亚非欧三洲的大量土地,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拉伯半岛地域广大,但广布沙漠,大大小小的绿洲散布其间,与稀稀落落的植被一道,构成了半岛的主要景观。绿洲为游牧的贝都因人提供了不断迁徙的基础。贝都因部落勇武且好战,他们在资源贫瘠的半岛奋力求生,不断地依靠探得的消息与自身经验的判断来寻找新的草场驻地。
而在半岛的边缘,因为接受了来自海洋的水汽,所以拥有着比中央沙漠更坚实的定居基础,因而供养的了更多的人口。先知便出身于这些定居居民之中,他来自于麦加的古莱氏部,该部是麦加的看守者,作为一个坐落于贫瘠荒山中的城镇,麦加并不因农业上的多产而富裕。但该地有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因素,就是这座城市在宗教上一直十分重要,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也是如此。
古莱氏部也因此而颇具管理与统筹的能力:来到麦加的各色人物络绎不绝,而且他们也会在该城交换信息,开展集市。如何将秩序维持地井然有序就成了一件大事,况且,为麦加这座并不丰饶的城镇提供关键的生活物质也是头等的难题。先知是这个善于管理上部族中少有的知识中人,具有相当的神学素养,在前往叙利亚的旅行归来后,他开创了一个高度融合了基督教与琐罗亚斯德观念的新意识形态,并且试图将其广泛传播。
他的神学理论遭到了麦加的反对,因为这破坏了该城长久以来的生存基础,先知不得不与他的追随者一同前往麦地那,这个出产小麦与海枣、比麦加更丰饶的农业城镇。此时的麦地那正饱受内乱的折磨,为了平息内部纷争,他们像名望很高且颇具管理能力上先知一行发去了邀请。
麦地那成了先知的新驻地,他此后便一直在与麦加的同族展开斗争,双方互有胜负,在630年的白德尔之役中,先知大胜麦加军队,但却无法真正击败麦加,毕竟不久前麦加联军还在围困麦地那。最终占据优势的先知迫使麦加贵族开城,接受伊斯兰教。自此,伊斯兰势力得到了统合,大量游牧贝都因部落也前来归附。


在先知这一主题的结尾,我想表明的是,麦加麦地那两圣城的格局,是先知与麦加贵族相互妥协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个相互妥协的过程 麦加的宗教中心地位将会很难在伊斯兰时代延续。虽然先知出身于古莱氏部,但他无疑是偏向于麦地那的,因为该城的农业基础要远好于麦加,而且在此地先知的支持者与拥护者更多。此后的(632-661)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便在麦地那。如果这一观点有误,还请一定批评指正。
当阿拉伯的力量完成统合时,近东的两大主宰者——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正因长达二十六年的战争而虚弱不堪,对两国来说,阿拉伯半岛都是危险的边陲,游牧贝都因部落经常袭掠两国的边境,依靠堡垒与驻屯军的方式最终被放弃了,因为两大帝国都有数条边疆需要布置,转而依靠的是吸纳距离国境较近的部落为附庸,卫其藩篱。
波斯在战争开始时占据了绝对优势,占领了小亚细亚、叙利亚与埃及的大片土地。而拜占庭在希拉克略的带领下绝地反击,数败波斯,将其重新逐回了两河。失败在波斯内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弹与动荡。霍斯劳二世被废黜,此后的波斯皇帝走马观花式的更换,局势一波三折。而拜占庭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多年的战争使得帝国在近东的人口锐减,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又因战争中断了十数年,现在这些新收复的地区忠诚度不高。
从634-636年在叙利亚的两场胜利,成功的宣告了拜占庭在此地统治的结束,阿拉伯人先是击败了其合作者加尼萨王朝,后又攻克了大马士革。在另一边,伸向波斯先触角也大获全胜,阿拉伯人在卡迪西亚之战后成功拿下两河,后又在纳哈万德再败波斯,让伊嗣俟三世成为了“没有王国的国王”。仅仅十年里,阿拉伯人就占领了叙利亚、埃及与两河,并向伊朗高原进军。
作者并没有对战胜拜占庭与萨珊波斯的战斗过程展开详细的描述,仅有零星的记载,限于资料来自本书的框定,本人只能推测阿拉伯军队的优势:首先阿拉伯人在人数上绝对不占优势,即使两大帝国因连年战乱而人口锐减,其人口基础依然要高于百年来以稀缺农业与迁徙游牧的阿拉伯人来的多。此外,阿拉伯人的装备也绝称不上精良。但是,两大帝国因为二十多年的混战,精锐兵力已经丧失殆尽了,而且多年的混战使得军队士气不高。阿拉伯人虽然人数不多,装备不好,但骑术优异,射术极佳,且作战意志与精气神饱满,可以推测,阿拉伯人依靠游牧骑射战术击溃了人数多于其的两大帝国的军队。
尽管阿拉伯人最终控制了极为广大的疆域,但其格局还是承袭了两大帝国的底盘两河与叙利亚的控制分别为阿拉伯人打开了通往伊朗和埃及的大门,而伊朗与埃及又分别打开了信德、撒马尔罕与马格里布、伊比利亚的大门。当然,阿拉伯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因此他们对当地居民采取了较为宽和的统治措施,在宗教上允许他们保持原有信仰,变化较大的在税务方面,阿拉伯人对税务的重订是详细的。当地人也大致接受了阿拉伯人的统治与移民,并且在阿拉伯人的继续进军中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帮助。正是靠着这些当地人的配合与援助,大征服在北非、河中、信德等地才能继续下去。
至751年阿拔斯王朝建立,阿拉伯的大征服的力量已经燃尽了,661年阿里哈里发在伊拉克遇刺,自此开启了伊斯兰教与帝国的内乱时代,直到穆阿维叶建立伍麦叶王朝。曾经的阿拉伯人对波斯的奢华与虚荣排场嗤之以鼻,但现在的他们几乎完全接受了波斯文化与生活方式,他们陶醉在波斯化之中,已经不再具备原先那样的战斗力了。这一次的大征服是阿拉伯人迁居最远,范围最大,成就最为成功的一次扩张,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如此扩张。大量的定居居民与小部分的游牧部落迁出了半岛,稀释了阿拉伯人。埃及与叙利亚成了阿拉伯文化的新中心,尽管阿拉伯人的数量在此地并不占据主要优势。
ps:602-628年战争的失败对于波斯而言还是受创太深了,以至于扎格罗斯山脉并没有挡住阿拉伯人前进的步伐(纳哈万德会战),而托罗斯山脉则挡住了阿拉伯人进军的步伐,但这只是暂时的
